韩杰(河北省沧州市青县农林局 062650)
近年来,随着奶牛业的发展,TMR和DHI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规模化奶牛养殖是加快奶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其饲养管理水平不仅直接影响奶牛健康水平,更关乎食品质量安全和奶业健康发展。因此,做好规模化奶牛场的饲养管理,维护奶牛健康,充分发挥奶牛生产性能,降低奶牛生产成本是当前饲养模式转变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青县奶牛生产现状,现将该饲养管理要点介绍如下。
要求奶牛养殖场距离生活饮用水源地、动物屠宰加工场所、动物和动物产品集贸市场500m以上;距离种畜禽场1000m以上;距离动物诊疗场所200m以上;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之间距离不少于500m;距离动物隔离场所、无害化处理场所3000m以上;距离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研等人口集中区域及公路、铁路等主要交通干线500m以上。
牛场周围建有围墙;出入口处设置消毒池;生产区与生活办公区分开,并有隔离设施;生产区入口处设置更衣消毒室,各养殖栋舍出入口设置消毒池或者消毒垫;生产区内清洁道、污染道分设;生产区内各养殖栋舍之间距离在5m以上或者有隔离设施。
场内净道、污道分开,净道专供饲草、饲料运输和人行走,污道供奶牛行走和运送粪便。主路全部硬化。场周围种植林带,场内各区种植隔离林带,道路两旁植树绿化。场内应建粪污处理场、污水处理池和化尸池(井),对牛粪等废弃物进行处理。
(1)选择优质高产奶牛,体型外貌符合高产奶牛特征。场内统一品种,及时淘汰低产、劣质奶牛。采用散栏方式饲养。
(2)应用DHI性能测定技术,完善奶牛场档案,开展DHI监测,指导牛场生产管理。
(1)尽快使犊牛吃上初乳,初乳喂3~5d后即可喂常乳,两周龄后训练采食草料,3个月后即可断奶,整个哺乳期喂奶量以250~450kg为宜。
(2)3月龄后犊牛采食量增加,应控制精料喂量,每头每日不超过2kg的要尽量多喂青绿饲料。
(3)犊牛应单栏饲养,提倡母犊去角。
(1)育成牛必须分群饲养。
(2)7~12月龄的育成牛日粮以优质干草、青贮和块根为主,适当补充精料。
(3)应加强怀孕后青年母牛的饲养管理,怀孕后4个月要增加营养,但精料喂量限定在体重的1%之内,保持中等体况。
(1)日粮配合要注意结构合理,以优质干草、青贮、秸秆、糟渣、块根类为主,给予适当精料,精料饲喂量与产奶比例为1∶3,保证充足饮水。
(2)奶牛饲喂、饮水、刷拭、挤奶、打扫、运动应在规定时间内按顺序完成,一经确定,不得任意变更。春秋季各进行一次检蹄,炎热夏季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3)母牛分娩后应及早驱使站起,饮以温麸皮盐水,喂以优质青干草,同时用温水清洗乳房和后驱,然后清除粪便,更换清洁柔软褥草。分娩后1~1.5h进行第一次挤奶,但不要挤净,到第5~7天方可挤净。注意观察胎衣排出及乳房情况,发现异常及时诊治。两周后可转大群饲养。
(4)泌乳盛期饲喂高能饲料尽量采食较多的干物质和精料,精粗比最高可达60∶40。高产牛饲喂可增加到4次,多喂品质好、适口性强的饲料,可采用 “引导饲养法”,每日增加0.5kg精料,直至增料不增奶时,维持供应。在泌乳高峰期青干草、青贮应自由采食。
(5)泌乳中后期充分利用优质青贮饲料与干草,逐步减少日粮中的能量和蛋白质。
(6)根据配种受孕日期按时停奶,一般掌握在产前两个月,采取快速干奶法,1周内停奶,干奶期饲养以优质粗饲料为主。
奶牛场应有固定的配种和兽医技术人员,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配备专用的配种室和兽医室。奶牛应使用优质冻精,对奶牛进行配种改良,逐步提高后代品质。奶牛产后70d开始配种,配准天数不超过产后100d。初配年龄为15月龄以上,体重达到350kg。
奶牛场应设有牧草供应基地,种植足够的紫花苜蓿等豆科优质牧草,牧草打捆和设棚贮藏,防止霉变,每天给奶牛一定量的优质牧草,提高奶质,减少酮病等代谢病的发生。实行全株玉米青贮,保证青贮质量。不喂霉变、冰冻等变质牧草和青贮。
根据奶牛营养需要合理投料、合理使用微量元素添加剂,尽量降低粪尿、甲烷排出量,减少氮、磷、锌、铜的排出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混合工序投料应按先大量、后小量的原则进行。投入的微量组分应将其稀释到配料称最大称量的5%以上。禁止在奶牛饲料中添加和使用肉骨粉、骨粉、血粉、血浆粉、动物下脚料、动物脂粉、干血浆及其他血液制品、脱水蛋白、蹄粉、角粉、鸡杂碎粉、羽毛粉、油渣、鱼粉、骨胶等动物源性饲料。
(1)场门口应设 “闲人免进”明显标志和门卫,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生产区,生产区大门口设有紫外线灯和消毒池,并应定期消毒。
(2)场内不可饲养其他畜禽,防止其他畜禽进入场内。
(3)挤奶工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取得健康证,传染病患者不得从事挤奶工作,挤奶工上岗时穿戴整洁的工作服、鞋、帽,挤奶厅严禁吸烟。
(4)每天坚持刷拭牛体上的粪便,按时清洗乳房上的污垢;牛舍定时打扫,定期消毒,舍内不得堆放饲料及粪尿。
(5)奶牛场每周用2%火碱消毒一次;牛舍及运动场每周带牛消毒一次,定期对饲喂通道、饲料车和饮水槽等进行消毒清洗。
(6)挤奶厅要有粪尿沟及下水道,每次使用后及时清除杂物,然后用高压水枪冲洗地面,地面不得有残留奶液、积水,奶厅应及时清洗、消毒,保持厅内卫生。
(7)粪污处理场内粪便及其他污物应有序管理,及时处理牛舍、奶厅及周边环境的污物、粪便、褥草,将粪便及污物运送到粪污处理场。
(8)奶牛场做好环境保护,对粪便、废水及废弃物等污物处理按照GB/T 18596规定执行。
奶牛场要根据本场实际和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制定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并严格执行,定期接种疫苗,建立免疫档案,佩带畜禽标识。每年春、秋进行牛布氏杆菌病、结核病检疫。阳性病畜按照国家布氏杆菌病、结核病的防治技术规范进行扑杀。
建立奶牛生产记录制度,配备专门或兼职的记录员,对日常生产、活动等进行记录,记录资料包括:出入记录、卫生防疫与保健记录、饲料兽药使用记录、育种与繁殖记录、兽医记录、生产记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