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睿
【摘要】目的 探讨在外科临床护理带教中应用循证护理结合案例教学方法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2月外科48名护理实习生,随机将全部护理实习生分为两组,各24名。观察组教学方法为循证护理结合案例教学法,对照组则仅实施传统教学方法。结果 观察组护理实习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成绩、护理实践操作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对两组批判性思维能力进行评价,发现观察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科临床护理带教中实施循证护理结合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效果明显,可推广使用。
【关键词】循证护理;案例教学;教学方法;外科
【中图分类号】R1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31..01
传统护理带教模式是带教老师为主导实施带教,总体带教效果欠佳[1-3]。近年来应用较为广泛的新型带教模式为循证护理结合案例教学法的带教方法,在带教过程中突出护理实习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护理实习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探讨外科临床护理带教中循证护理结合案例教学法这种带教方法的应用效果,本文选取本院外科护理实习生48名进行研究,将其分为两组,分别实施不同的带教方法,比较两种带教模式的应用效果和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2月外科48名护理实习生,随机将全部护理实习生分为两组,各24名。观察组教学方法为循证护理结合案例教学法,对照组则仅实施传统教学方法。本文所选护理实习生为女性。对两组护理实习生
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本组护理实习生均接受传统带教方法,按照常规带教模式实施教学。
1.2.2 观察组
本组护理实习生教学方法为循证护理结合案例教学法,具体方法如下:(1)教师选取外科临床典型案例进行教学,在每堂课教学之前根据案例设计相应的问题,应具有启发性,课堂导入环节中引用案例进行导入。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提出问题之后,要求其对案例进行仔细分析并自主收集相关资料。带教老师组织实习生对问题进行讨论,适时给予一定启发引导。课后,护理实习生需要对学习体会进行总结,完成总结报告。(2)循证护理。要求实习生根据循证护理方法提出问题,并对相关文献、资料等进行查阅,找出证据,进行评价。护理实习生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学会分析患者特点,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同时在实施护理时应用可靠的循证支持。带教老师在此过程中注意观察实习生出现哪些问题,给予指导,并引导其找到适当的解决方法,以促进护理实习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1.3 观察指标
(1)基础理论知识成绩:进行闭卷测试,满分100分。(2)护理实践操作成绩:现场实施护理操作,对其操作进行现场打分,满分100分。评价内容主要有全麻術后患者体位摆放、静脉曲张袜使用方法、乳癌术后功能锻炼指导等。(3)批判性思维能力:使用加利福利亚评判性思维倾向问卷实施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应用(x±s)表示,组间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卡方检验,实施数据处理的为SPSS 20.0软件,数据间具有统计学差异为P<0.05。
2 结 果
2.1 两组基础理论知识、护理实践操作成绩比较
观察组基础理论知识、护理实践操作成绩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批判性思维能力评分比较
观察组批判性思维能力评分为(264.3±12.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以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近年来,新型护理带教模式不断出现,其中案例教学法与循证护理相结合的模式具有较好效果。在教学时运用循证方法,对案例进行分析解决,这使得护理实习生对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清晰的认识,有助于其对护理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同时指导实习生针对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护理方案,可锻炼其护理实际操作能力。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案例教学法与循证护理相结合的模式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有明显优势,可提高外科护理实习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带教老师需要注意的是在带教时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和引导性,
这就要求教师加强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以提高带教效果。
总之,外科临床护理带教中实施循证护理结合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效果明显,护理实习生基础理论知识、护理实践操作成绩均有提高,有利于形成批判性思维能力,可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施翠芬,邹 芳,张群芳.设问案例教学法在临床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7,46(33):4260-4261.
[2] 刘玲只.在临床护理带教中应用循证护理带教对护生评判性思维的培养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7):20-21.
[3] 刘仁芳.循证护理结合案例教学法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52(1):105-106.
本文编辑:赵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