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教学

2018-01-18 10:05余福平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8年12期
关键词:新课程课文课堂教学

余福平

【摘要】新课程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在新课程理念下,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孩子在语文课堂幸福成长。作为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教师的角色应该发生根本变化,要放下自己的师道尊严,走进学生中间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欣赏者,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传统的传授者转向现代的促进者。

【关键词】新课改课文课堂教学兴趣主人课堂是学生学习实践活动的主要场所,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性,让每个学生积极地主动求知、主动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在当今课堂教学改革的环境下,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呢?

一、课堂教学模式不是“灌输—接受”而是交谈与探討的过程

学生是推进课堂教学的主动力,是课堂的主角,教学过程必须要让学生真正地参与进来。以往,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结论准确地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只要全神贯注地听,把老师讲的记下来,短短一节课,往往老师讲的多,学生讲得少,练得少。

新课程十分关注课堂上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教师在课堂上,是将自己成为学生的同伴,与学生建立平等、亲和、友善的合作关系,在不露痕迹的征询、提议中,在自然而然的启发引导中,让学生去经历一个个充满想象、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创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吸收书本上和老师的现成结论。如:教学《秋天的雨》时,课前我准备了一幅秋天的画,生动展现了五彩缤纷的秋天,大家一下子被眼前的画吸引住了。当学生看到美丽的画面,脑海里浮想联翩。这时候我把握时机,巧妙过渡,“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秋雨的美吧!”接下来,课堂里可热闹了,大家都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秋天的雨是迷人的,它是秋天里的一道美丽的风景。我们到处都可以找到它的足迹。”“瞧,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走了夏天的炎热……”整堂课,恰如其分的情境使大家畅所欲言,在师生交流中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学生在整个语文课堂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跃、兴奋的状态。正是因为在课堂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因而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让课堂走近生活、在合作中把知识运用于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来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来说,是养成一种习惯。就是说理解是必要的,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知识是必要的,但这种知识必须成为习惯。”

本着这一指导思想,教师可将过去一堂语文课从头到尾老师的讲授,改为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讨论、练说,在讲中运用语言、丰富知识。为此,课堂上设计的分小组讨论、上台演说、书面练写,都是给学生提供了实践训练的舞台。在课堂上,学生可以自由站起来发言,自愿地到讲台前演示;也可以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和合作伙伴,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

如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学会请教别人》时,教师可设计多种训练方式:同桌练说、小组排练、分角色表演、男女生合演……在这种“其乐融融”的课堂训练中,学生既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也使他们感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在这种主动、踊跃的训练中完成了训练任务。这样做,也真正给予了学生自由,放松了学生的身心,还给学生无拘无束的学习空间,课堂也真正成了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三、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表扬和赞赏的魔力无比神奇。在课堂上,老师一句肯定的话语、一个信任的眼神……犹如和煦的阳光,照在学生的心灵上,将产生一股巨大的力量——那便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动力。在区教研活动中,听了一些教学能手,教坛新秀上的公开课后,这种感受犹为深刻。课堂上,不时能听到老师在与学生亲切“对话”:“你讲得真好!”“好,真不简单!”“要超过你可真不容易!”……一次,有一位学生由于紧张,一连几次都没把一段话说通顺,连下面听课的老师也为他捏了一把汗。而上课老师不断地微笑着鼓励他:“不急,再试试!”迎着老师鼓励的目光,最后,这位学生叙述得出奇的精彩!上课老师走到他跟前,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真不简单!谁也比不上你这份勇气!”在这种宽容、信任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愉快地讨论、交流、娓娓叙来……轻松地完成了任务。

因而,课堂上,教师对学生满腔热忱的赞誉、充满信心的鼓励,都如同丝丝春雨滋润学生的心田,将会激励学生发挥出自身的无限潜能。

四、在新课导入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对认识和活动需要的情绪表现,是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各种感应包括大脑都会处于一种最活跃的状态,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要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从新课导入起就应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意入主课堂,为充当主角作好心理准备。因此,新课的导入应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快而有效地吸引学生”为立足点。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课时,可先给学生讲一个5.12地震中的感人故事:……当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教师讲的时候,声音要低沉下来),她已经死了……救援人员从废墟的空隙伸手进去确认了她已经死亡……当人群走到下一个建筑物的时候,救援队长忽然往回跑,边跑边喊:“快过来!”他又来到她的面前,费力地把手伸到废墟底下去摸,他摸了几下突然高声的喊道:“有个孩子!还活着!”……随行的医生为孩子做例行的检查,却意外地发现了一部手机,医生下意识地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讲完这个故事,有些学生已经有触动,因为孩子们都是善良的,富有同情心的。当他们听到最后一句“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的时候,他们会想很多,会想起父母对他们的无私奉献,这时候可以让学生们先讲讲父母平时是如何关心他们的,自己又是以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然后,再引出《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学生会带着情感走进这篇课文中去,带着感情去读懂、去完全理解这篇文章,同时也让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爱父母、孝敬父母,这样贴近课文的事例导入,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多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

叶圣陶先生曾说:“上课是在让学生报告和讨论,不是一味地听讲;是在让老师指导和纠正,不是一味地讲解”。因此,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尽量地把时间还给学生。教师的角色定位要从一个单纯的“播音机”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展示自我,肯定自我,超越自我。

总之,新课改的课堂生活是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他们的想象飞起来,思维动起来,语言活起来,这也要求我们教师要在不断的实践中进行反思,不断地提高,与新课标一同成长!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新课程课文课堂教学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