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飞宇
[摘 要] 目前,我国的企业体制存在多种多样的形式,例如国有企业、私有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外资企业等,很多企业在不断的发展扩大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加速向现代化企业发展。尤其是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有的国有企业经历了集团改制、重组上市等,由原来的独立法人变成了生产成本中心。因此,企业的性质、模式以及员工的身份也随之改变,从而导致当下的很多国有企业还遗留着改制、转型前的一些制度问题。文章主要针对我国部分国有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了分析论述。
[关键词] 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解决方案;企业改革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8. 23. 040
[中图分类号] F27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8)23- 0095- 02
0 引 言
目前,为了进一步深化国有制企业的改革,加快解决和剥离国有企业存在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使国有企业能够彻底摆脱过去的遗留问题,促进企业的发展,使企业能够公平、公正、公开的参与市场的竞争,从而有效利用国家资源和地方资源,将企业做大做强,笔者根据国务院下发的通知的具体内容《国务院关于印发加快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工作方案的通知》,结合所在企业的实际情况,针对我国部分国有大型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论述[1]。
1 国有企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目的和方针
1.1 国有企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目的
就目前而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我国的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不断完善,维权意识不断提升,很多遗留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的历史问题就逐渐暴露出来,因此,为了能够使国有企业正常的运作和稳步发展,就要对这些历史遗留问题进行逐一改进。特别是随着人们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隐藏在国有企业中的历史遗留问题逐渐浮出水面,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是这些问题的集中爆发期,因此维稳工作是国有企业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务[2]。
1.2 解决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的方针
1.2.1 准确把握国企的改革方向,有效梳理国有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
笔者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加快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的具体通知,认为国有企业要想有效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应当进行全面的梳理,包括对僵尸企业以及其他遗留问题进行统计梳理,然后根据梳理的情况,对症下药,有效进行解决。
1.2.2 将国有企业的改革当作是一次机遇,有效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在解决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将其当作一种机遇,不要将其归为麻烦,要迎难而上,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有效解决历史遗留问题[3]。
1.2.3 有效把握国有企业的改革主线,针对相应的历史遗留问题进行改革
在解决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的过程中,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精神,把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作为主要工作内容,攻克难以解决的问题,并做好打“攻坚战”的准备,就国有企业特有的历史遗留问题,出台相关的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从而有效推进国企的改革,使国有企业的利益达到最大化[4]。
2 国有企业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
2.1 國有企业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的背景
目前,我国所拥有的国有企业不计其数,尤其是某些大型的国有企业,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建国初期,这些大型的国有企业肩上肩负着国家生产经营的重大责任,同时还承担着很多的社会责任和功能。但是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转型,从原来的计划经济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企业也面临各种转型和改制,导致很多国有企业的社会职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用工模式也发生了改变,对应的福利体制也有所不同,很多新老规则的交替也存在冲突和不适应的情况,导致很多国有企业在日积月累的改革中,遗留下了许多历史问题[5]。
2.2 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的具体表现
2.2.1 不同用工模式下的社会养老福利分配不均
在经济体制改革之前,很多企业都属于集体企业,具有地方性,这些企业归属于政府等管理,因此,当时的养老保险还属于统筹规划的形式,而改革以后,在新的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的用工模式不再单一,存在编制人员和编外人员以及外包团队等,由于用工模式不同,其享受的社会养老福利不同,导致很多改制之前的员工的待遇出现很大差异,甚至有时候由于管理不到位,导致执行效果差,从而出现历史遗留问题。
2.2.2 编外人员以及外包团队的住房保障存在问题
在改革之前,国有企业的编制员工能够享受单位的住房福利,改革以后,国有企业积极响应国家的房改政策,编制员工可以享受单位的福利分房或者住房补贴等福利,但是由于分房面积大小不同、补贴分发不均等问题,会导致很多编制员工怨声载道。另外,改革以后,根据相关规定,企业的编外人员以及外包团队等,是没有权利享受福利分房或者住房补贴等福利等,但是,由于企业与此类员工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以及缺少相关的管理办法,导致编外人员与企业之间存在矛盾,从而出现历史遗留问题[6]。
2.2.3 企业的用工形式不同其工资待遇不同
在改革之前,国有企业在聘用员工的过程中,由于员工的用工模式不同,其工资待遇和补贴也有所不同,当时人们并没有觉得不妥。但是,改革以后,新的劳动法出台,实行合同制用工以后,很多员工与企业之间就产生了劳资纠纷,从而出现历史遗留问题。
3 部分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方法
3.1 用公平、公正、公开的态度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很多企业的员工,由于改制以后,受到了很多不平等的待遇,因此会采取上访的方式解决问题。面对上访者,不论其事大事小、人多人少,都应该采用公平、公正、公开的态度热心解决上访者的问题,第一时间与其进行沟通,按照法律法规办事,不包庇任何一家单位,同时,还要积极调解员工和企业之间的问题,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积极寻求方法解决问题[7]。
3.2 用不隐、不堵、不压的基本原则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企业员工存在诉求时,就要采取不隐瞒的工作原则,第一时间进行备案,并上报有关负责的领导,不做任何隐瞒,也不夸大企业员工的诉求;其次,企业员工存在诉求时,不能对其进行阻拦,不能采取任何违法违规的手段阻止企业员工上访,同时不能以任何理由搪塞企业员工的诉求;最后,企业员工存在诉求时,不能欺压企业员工,不能采用各种非法手段压制、打压、打击、报复上访者。因此,在解决企业历史遗留问题的时候,要采用不隐、不堵、不压的基本原则。
3.3 做好员工思想工作以及宣传工作
在解决企业历史遗留问题的过程中,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各种会议、电视、報纸、社内媒体等宣传方法,第一时间向企业员工以及家属进行宣传,告知单位主要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以及这些历史遗留问题的形成原因,并将解决方法等进行宣传,使企业员工能够第一时间了解企业的现状、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同时设立意见箱,使企业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员工的想法,做到对症下药[8]。
3.4 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坚决不能离开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
在解决企业历史遗留问题的过程中,企业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办事,坚决不能离开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要依法办事,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合理地解决问题。另外,法律所涉及的相关具体事项,企业可通过司法途径进行解决,不能擅自解决问题,导致员工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9]。
3.5 积极引入新的工作模式
在解决企业历史遗留问题的过程中,企业可以积极引入新的工作模式,从而构建和谐社会,例如,在解决企业历史遗留问题的过程中,企业要完善信访制度,各部门分工合作,有效联动起来。另外,还可以效仿其他做的好的的企业,引入其管理机制,根据自身的特点加以改革,同时要积极征求员工的意见,从而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方案[10]。
4 总 结
根据本文的论述,可以发现我国部分国有企业主要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有三点,不同用工模式下的社会养老福利分配不均、编外人员以及外包团队的住房保障存在问题、企业的用工形式不同其工资待遇不同,为了能够有效解决我国部分国有企业主要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应当准确把握国企的改革方向,将国有企业的改革当作是一项机遇,有效把握国有企业的改革主线,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同时,在解决我国部分国有企业主要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的过程中,企业要用“三公”的态度和“三不”原则解决问题,并且做好员工思想工作以及宣传工作,在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通过新的工作模式进行有效解决。
综上所述,虽然解决我国部分国有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仍然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但是,企业只要认真与员工沟通,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解决,就能有效改善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从而有效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
主要参考文献
[1]姚娜,张雪.化解辽宁国有企业改革历史遗留问题对策研究[J].辽宁经济,2018(7):22-23.
[2]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专项小组召开工作会议研究部署2018年工作[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8,13(2):17-18.
[3]孟尉校.以魄力和担当破解民营企业历史遗留问题[J].西部大开发,2018(z1):106-107.
[4]沈莹.带队赴湖南调研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7,12(3):18.
[5]谢峰.《北京市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施方案》解读[N].首都建设报,2017-03-01(002).
[6]牟雪江,付建昌,石德岭,等.部分国有大型企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比较[J].中国石油企业,2016(7):54-56.
[7]李琼英,朱力.历史遗留矛盾的类型及其生成机制[J].江淮论坛,2016(1):63-67.
[8]花钢.处理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引发的思考[J].江苏丝绸,2014(6):45-46,40.
[9]谷外姣.浅析国有煤矿破产企业历史遗留问题[J].当代经济,2013(19):66-67.
[10]杨陆林.如何看待国有企业改制中的历史遗留问题[J].东方企业文化,2012(1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