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发展、城乡收入差距与农民消费

2018-01-18 10:04倪超军王燕
商业经济研究 2018年23期
关键词:分位数回归城乡收入差距

倪超军 王燕

内容摘要:本文选取1998-2016年中国30个省区的面板数据,利用动态面板数据的系统广义矩估计与分位数回归实证分析农村金融发展、城乡收入差距对农民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消费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且农村金融发展效率对农民消费的影响程度大于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对农民消费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分位数越高,抑制作用越大。

关键词:农村金融发展 城乡收入差距 农民消费 广义矩估计 分位数回归

引言

当前,农民已成為我国消费市场的重要群体。收入决定消费,农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会使现期消费增加。收入差距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居民消费需求,特别是农民的消费需求,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有利于刺激农民消费,从而提升农民的满足感和幸福感。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也是影响农民消费的重要因素,特别是消费性贷款直接增加农民收入,进而促进农民消费。目前,我国收入差距仍处于高位,农村金融发展相对落后,供给与需求不匹配,这种情况导致农民消费的动能不足,进一步对稳定社会和促进经济增长产生负面作用。因此,研究农村金融发展、城乡收入差距与农民消费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较新的计量方法,重点探讨农村金融发展、城乡收入差距对农民消费的影响,提出促进农民消费的对策建议,使之更好地成为经济增长新动能。

研究设计

(一)数据说明与变量选取

本文选取我国1998-2016年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重点分析农村金融发展、城乡收入差距对农民消费的影响。由于西藏的相关数据难以获得,故剔除西藏,港澳台地区的数据也同样未收集。相关数据均来源于历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金融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各省统计年鉴及公报。各变量的选取如下:

被解释变量。农村居民消费(rcon)。考虑到地区差异性,采用1998年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0,对各地区的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进行平减,由此得到的数值用来衡量农民消费水平。

核心解释变量。农村金融发展。本文从规模和效率两方面衡量农村金融发展。农村金融发展规模(rfds)用农户储蓄存款余额与农业贷款余额之和比第一产业中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表示。农村金融发展效率(rfde)用农业贷款余额比农户储蓄存款余额表示。

城乡收入差距(gri)。本文采用泰尔指数衡量城乡收入差距(gri)。由于泰尔指数对高收入和低收入的变化比较敏感,且与其他指标相比,更能体现出不同收入阶层收入变化和阶层人口占比变化。其定义及计算公式为:

(1)

式(1)中:grii,t表示地区i在t时期的泰尔指数;k=1,2分别表示城镇地区和农村地区;Iik,t表示地区i在t时期的城镇居民总收入或农村居民总收入;Ii,t表示地区i在t时期的整体居民总收入;Pik,t表示地区i在t时期的城镇居民总人口或农村居民总人口;Pi,t表示地区i在t时期的整体居民总人口。

控制变量。为使模型具有更好的拟合效果,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取如下控制变量:

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rinc),与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一致,对其进行平减;农村人均GDP(rpgdp),用农村人口占第一产业中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表示;城镇化率(urr),表示为城镇人口比总人口;财政支农水平(rfsa),表示为农业支出比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农村通货膨胀率(rinf),用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平减,得出可比值。

(二)估计方法与模型设定

本文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对数据进行估计,为避免动态面板模型的内生性问题,选取广义矩估计(GMM)方法予以解决。考虑到系统广义矩估计比差分广义矩估计更加稳健,本文采用二步系统广义矩估计对模型进行检验,并通过Sargan检验和Ar(2)检验判断模型设定的合理性。传统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只能得到解释变量、控制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无法得到各自变量在不同水平下对因变量的解释程度。为进一步揭示农村金融发展、城乡收入差距以及相关控制变量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程度,借鉴国外学者Koenker和Bassett(1978)提出的分位数回归模型进行分析。不同分位点参数估计值是不同的,代表相同的解释变量对处在不同水平上的被解释变量的作用程度。本文综合采用二步系统GMM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对动态面板模型进行估计,实证分析用Eviews8.0与Stata15软件进行操作。

为考察农村金融发展、城乡收入差距对农民消费的影响,引入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滞后一期。为减小数据的波动性与异方差影响,仅对绝对数指标农村居民消费支出(rcon)、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rinc)、农村人均GDP(prgdp)取对数值表示,建立动态面板模型为:

(2)

式(2)中,下标i和t分别表示地区和时间;rcon表示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rfds表示农村金融发展规模;rfde表示农村金融发展效率;gri表示城乡收入差距;rinc表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prgdp表示农村人均GDP;rfsa表示财政支农水平;rinf表示农村通货膨胀率。

实证结果与分析

动态面板数据的SYS-GMM估计与分位数回归估计。进行回归前,需要做准备工作,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表明一阶差分后的所有变量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均平稳,满足同阶单整的条件,可以进行后续协整检验与回归分析;协整检验也表明各变量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回归分析(限于篇幅,本文不列出单位根检验与协整检验的结果)。由于面板数据可能存内生性与小样本偏差问题,本文采用二步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对动态面板数据进行估计。由表1的Sargan检验和Ar(2)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动态模型的设定是合理的。Sargan检验的原假设为工具变量的过度识别检验是有效的,Ar(2)的原假设是差分后的残差项不存在二阶自相关,两项检验结果均通过了工具变量的有效性检验。

分位数回归描述自变量如何影响因变量的不同分位数,不同分位数水平下,参数系数代表同一影响因素对因变量的作用大小。分位数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对比分析GMM估计与分位数回归情况,发现各变量的系数大小不同,而变量的方向都是相同的。从农村居民人均消费视角看,表1和表2均显示,农村居民人均消费的滞后项都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且在各分位数水平下,系数大小变化不大,说明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是一个动态过程,滞后一期的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较稳定。

从农村金融发展视角看,表1显示了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和农村金融發展效率都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农村金融发展效率的系数大于农村金融发展规模的系数,说明农村金融发展效率对农民消费的影响大于农村金融发展规模。解释经济含义,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和农村金融发展效率每增加1%,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就提高0.20%和0.33%。表2显示了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在低分位点到中分位点对农民消费的作用程度缓慢增加,中分位点后,影响程度迅速增加,系数变动范围在0.1846-0.1993,说明随着农村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大,农村居民消费也在逐步增加。而农村金融发展效率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波动较大,1%分位点到50%分位点对农民消费的作用程度较为迅速的变大,50%分位点后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有减有增。说明农民消费随农村金融发展效率而波动。综合来看,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可以促进农民消费。

从城乡收入差距视角看,无论是何种回归结果,与农民消费之间都是反向关系。GMM估计结果表明,城乡收入差距每扩大1%,农村居民消费就减少0.36%,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说明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不利于农民消费的提高。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在各分位点城乡收入差距都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且在90%的分位数水平上达到了最大值,说明在90%分位点上城乡收入差距对农民消费的影响最大。随着分为数水平的提高,城乡收入差距对农民消费的作用程度不断增加,农民消费大致在-0.3384到-0.3608之间变动,在各分位点上对农村居民消费都是负效应。可见,城乡收入差距对农民消费的抑制作用明显。

从各控制变量视角看,GMM估计与分位数回归结果均显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村人均GDP、城镇化率、财政支农水平对农民消费都是正向影响,只有通货膨胀水平是负向影响。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每增加1%,农民消费就提高0.58%,这也符合收入决定消费的理论假说,且分位点越高,对农民消费的作用程度越大。农村人均GDP每增加1%,农民消费就增加0.29%,随着分位点增加,农民消费水平也呈上升趋势。城镇化率每提高1%,农民消费就增加0.18%,城镇化率在10%和25%分位点上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农村居民对城镇化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其消费观念滞后于城镇化。财政支农水平每增加1%,农民消费就增加0.15%,从低分位点到中分位点,财政支农对农民消费的波动较大,50%分位点后对农民消费的影响趋于平稳,75%分位点上达到最大值,系数为0.1739。通货膨胀率与农民消费呈反向关系,且通货膨胀率显著抑制了农民消费,各分位点对农民消费的影响波动较大。

结论及建议

本文基于1998年-201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广义矩估计(GMM)和分位数回归的实证方法考察了农村金融发展、城乡收入差距与农村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

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消费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广义矩估计(GMM)与分位数回归结果得出,农村金融发展效率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程度大于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农村金融发展规模随着分位点增加,对农民消费的作用程度变大,且在中高分位点对农民消费有较好的显著性影响。而农村金融发展效率对农民消费的影响由低分位点向中分位点逐渐变大,在中分位点对农民费的作用程度最大,中分位点后,对农民消费的影响基本平稳。

城乡收入差距与农民消费呈负相关关系。从广义矩估计(GMM)与分位数回归的结果都可以看出,城乡收入差距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随着分位点的提高,城乡收入差距对农村居民的抑制作用加强,在高分位点抑制作用达到最大值。

从各控制变量来看,两种估计方法,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人均GDP、城镇化率、财政支农对农民消费具有正向影响,而农村通货膨胀率与农民消费呈负相关关系。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经济增长对农民消费的影响程度较大,其次是财政支农水平、农村通货膨胀率。

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可供参考的对策建议以提高我国农民消费水平:

扩大农村金融发展规模,提高农村金融发展效率。要放宽农村金融市场的准入市场门槛,加速农村地区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各地农村金融机构的规模优势、业务优势,加大对农业贷款和消费信贷的投放;将扩大农民消费的金融手段重点放在增加农民存款、农业贷款等方面,完善和落实农村金融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加强金融创新,开发出更多适合“三农”的金融服务和产品,从而激发农村地区的消费潜力。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尽快消除城乡的二元经济结构。引导城市支持农村,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发展机制;在初次分配环节同时兼顾效率与公平,适当运用经济政策、财政政策等防止收入差距的过度拉大;再次分配要注重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可以适当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转移支付,缩小收入差距,刺激农民消费。

加快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制定科学的规划,建立健全城乡融合体制机制,依靠创新推动农业产业全面升级、农村和农民全面进步与发展。发展创意农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有能力消费;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和扶持农业科技事业的发展;同时,加快我国户籍制度的改革,尽量减小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在教育、医疗、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上的不平等待遇,真正实现无差异市民化,提高农民工的社会地位,增加他们的自信心与价值感,从而促进消费。

参考文献:

1.张万兴,郭晓梅.基于VAR模型的农村金融深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以湖北省为例[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6(8)

2.韩立岩,杜春越.收入差距、借贷水平与居民消费的地区及城乡差异[J].经济研究,2012,47(S1)

3.赵军,宋高燕,白极星.城乡居民消费差异化研究—基于1995-2010年动态面板数据分析[J].商业时代,2013(1)

4.李颖,高建刚.人民币汇率变动、城乡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6,31(2)

5.袁宇晨.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异问题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17(8)

猜你喜欢
分位数回归城乡收入差距
家庭债务变动对婚姻不稳定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