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娜
【摘要】在音乐教学中,对于学生的音乐水平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一直是教学工作中的重点,而如何运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来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进行提高也一直是我们作为音乐教师一直研究和探讨的重点。因此,为了切合新课程标准下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本文根据笔者多年教学经验和课堂实践,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初中音乐课堂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方式。
【关键词】初中音乐 音乐审美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2-0215-02
初中阶段的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个人情操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教学科目,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处在急速吸收社会知识和塑造人生价值观的重要时刻。因此,这个阶段的初中音乐教学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和个人修养提升都有着很大的作用,我们作为任课教师,应该认识到音乐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性,努力研究课堂的开展方式,运用合适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让学生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做好充足的准备。
一、注重学生的课堂互动,提高学生音乐发现能力
传统的音乐教学形式一直是以老师传授为主,学生在进行课堂学习时只能被动接受,学生和老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导致学生出现思维惰性,不能够主动去发现和思考音乐中美的元素,老师说这段音乐好听,学生就认为好听,没有自己的音乐主见。因此,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在进行教学工作时,要注意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课堂主动性,让学生自然发现音乐中的美,培养学生音乐美的发现能力。
例如:在学习《运动的旋律》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一些互动,首先我们播放一段健美操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来对健美操运动员与音乐之间的和谐共鸣有一些基础的认识,感受运动与音乐旋律的完美结合;之后我们只播放健美操运动的音频,让学生专注地体会音乐中的力量和节拍,想象如果是自己在随着音乐做健美操,应该如何把握音乐节点;接着我们让学生试着跟着音乐的节奏打下拍子,找准音乐的感觉,体会音乐是如何表达情感的;最后,再让学生试着跟着音乐进行一些小幅度的运动,真切地体会运动中的旋律。通过这一系列的互动和引导,让学生去感受和思考音乐所传达出来的感情和意境,让学生不再是只会跟着老师的思想走的木偶,进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发现和评价能力。
二、注重教学情景的引入,提高学生音乐感受能力
初中学生的思想中,对于教材中的音乐总是抱有一些疏远的感觉,他们喜欢听流行音乐,喜欢节奏强烈的歌曲,对于纯音乐的欣赏没有兴趣,这主要是学生对生活和音乐的感受不到位引起的,没有相对的经历,很难对传统音乐中所传达的情感有所觸动和共鸣。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利用情景创设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感受能力,深切地体会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进而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
例如,在学习《梅花三弄》这一节课的欣赏时,我们可以在欣赏之前,结合多媒体给学生设立一个情景:在一个冰天雪地的冬天,一支瘦弱的梅花被压在了厚厚的冰雪之下,它慢慢地积蓄着力量,一点一点地伸展着自己的枝丫,慢慢地在冰雪中成长(梅花第一弄);它终于突破的冰雪,迎面是狂啸的寒风,它迎着寒风舒展着枝条,在冰天雪地中开放出一朵朵梅花(梅花第二弄);终于冰雪渐渐融化,天气渐渐温暖,春天就要来了,梅花舒展着自己的腰肢,慢慢地欣赏着大地的复苏,逐渐沉寂(梅花第三弄)。通过这样的情景引入,将学生的思维代入到音乐的主人公中,使学生更加容易体会到音乐中所传达的情感和精神,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
三、注重音乐作品质量,提高学生欣赏水平
好的音乐是提升自身修养的最好方式,但是,初中生在进行音乐选择时,对于音乐的好坏分辨能力较弱,经常认为一些注重节奏不注重表达的音乐是好音乐,所以,我们作为音乐的任课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来分辨音乐的好坏,在课外音乐的选择上,注重音乐的质量和学生的兴趣相互结合。
例如,我们在推荐贝多芬的钢琴曲《悲怆》时,如果从音乐本身表达的气概和情感来向学生进行推荐,学生是不会感兴趣的。所以,我们就可以从另一个角度,从演奏的难度向学生推荐,推荐学生去看一下《悲怆》这首曲子的演奏视频,从可怕的钢琴按键速度和演奏师疯狂而神奇的演奏技法来进行推荐,让学生首先惊叹于技艺的神奇,然后逐渐向音乐的角度深入,让学生体会音乐中传达的思想和情感,在保证学生音乐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初中音乐作为培养学生修养,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心理教学科目,在学生的心理成长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虽然音乐不属于考试科目,但是我们作为老师应该认识到音乐课程对学生的重大作用,努力研究教学方法,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游倩云.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神州,2013(2):78.
[2]张玉杰.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探讨[J].教育观察(下半月), 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