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学时下以实践技能为核心的钢结构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18-01-18 10:05张东昱张敏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40期
关键词:实践能力钢结构教学改革

张东昱 张敏

【摘要】随着钢结构的广泛应用和迅速发展,钢结构课程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其重要性和地位在不断地增强。本文针对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钢结构教学特点和问题,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兼备的优秀人才为目标,探讨了目前通识教育中少学时情况下,钢结构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和创新。

【关键词】钢结构  教学改革  实践能力

【基金项目】2018年华南农业大学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0-0221-01

钢结构课程是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技术课,该课程在已有结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对钢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培养学生钢结构工程设计与应用的能力。在土木工程专业系列课程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文针对目前学院钢结构课程教学,提出系列相适应的改革措施,促进少课时情况下,钢结构教学效果的全面提升,为学院土木工程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保障。

1.教学资源平台建设

钢结构课程组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建设教学资源平台,在少学时情况下,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和环境,充分调动学生课后学习和探索的兴致,利用课余时间锻炼,提高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

针对土木工程结构类专业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内容复杂,信息量少、平面讲解不易为学生领会的现象,课程组教师可利用网络建立基于电子课程、电子教案及其他网络资源的教学平台。增加课堂理论教学材料的综合性和丰富性,满足学生对钢结构技术发展及应用的爱好和兴趣。

1)静态在线教学资料建设

课程组首先根据学习要求对资源平台进行整体设计。制定了课程学习目标、学习进度要求;开发了多种网络资源:除授课教案和授课录像外,对难以理解的概念设计了原理动画,为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设计了大量自测题和习题、并进行网上评分,为使学生拓展学习提供了学术讲坛、推荐了参考文献等。

2)动态在线教学建设

根据钢结构快速发展和实践性很强的特点,在平台上不断展示和更新大量工程实例、同时学生可根据教学进度进行自主参观的要求,从而丰富了教学内容、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此外可以建立学习论坛,由学生提问、精彩作业、案例讨论、教师感言等部分组成。通过学习论坛,让学生们可以自由发表对课程内容的见解,学生之间可以自由讨论,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在线作业能够激励学生结合工作实际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2.加强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

实践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是现代工科大学生培养的基本要求。钢结构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与实际工程紧密结合。除了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手段向学生介绍钢结构工程的实例、图片,通过教学模具使学生增强感性认识外,采用其他方式加强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也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环节。

1)首先要求学生自己参观一些钢结构建筑,了解其结构类型和构成等。通过认识学习,组织学生参观不同形式的钢结构,来加强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同时可以开设钢结构实验课,在结构试验课程中列入钢结构桁架的加载测试内容,构件连接破坏试验等,通过试验,使得学生可以将抽象的书面知识形象的表现出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2)根据现代钢结构的应用发展状况改进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内容,将在国内大多数钢结构教学中长期采用的钢屋架设计从课程设计内容改为正常教学中的习题内容,代之以目前广泛应用的门式刚架厂房作为课程设计内容,并制定全新的课程设计任务书。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高校对教师的学历要求都比较高,大量的年轻教师大学毕业就进入大学任教,工程经验十分缺乏。对于钢结构这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来说,教师实践经验的缺失使得理论联系实际在很多情况下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各高等院校应加强这部分教师的培养,派遣其参与到工程单位的建设中去,以获得相应的工程经验,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总结:

《钢结构》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必修课,属专业课课程。它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工程实际能力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该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特别是随着我国钢结构的巨大发展,各类新型、大跨、复杂钢结构建筑的运用,本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应更新和变化,才能满足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一体的现代化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邓夕胜,董事尔.钢结构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8(5):167-169.

[2]李伟.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创新[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9(2):63 -65.

[3]宋高丽.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钢结构课程教学初探[J].高等建筑教育,2010(3):71-73.

作者简介:

张东昱(1974-),男,北京市人,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教授。

张敏(1980-),女,陕西省铜川市人,华南农业大学讲师。

猜你喜欢
实践能力钢结构教学改革
首件钢结构构件确认机制在钢结构施工中的应用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钢结构建筑发展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