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娟
【摘要】化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在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化学教学中除了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之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将所学的化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的问题也属于化学核心素养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对化学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明确化学教学中应对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并从明确三维目标与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加强教学的计划性和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内在规律,对学生的核心素養进行培养。
【关键词】高中化学 核心素养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0-0179-02
一、前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人们逐渐开始意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开始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使得学生成为现代化发展所需求的人才。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也需要以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为主要工作内容,不断地对化学教学进行完善与创新,在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化学知识体系的基础上,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对此,本文作出了以下几点分析。
二、化学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除了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化学知识体系之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而化学核心素养包含着很多方面:
第一,宏观和微观辨析的能力。对于同一件事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对该事物进行分析,从事物的外观到本质,对事物有更深入的了解。不同的物质有着不同的特征,以及内在本质上的差别,通过辨析的能力学生能够将不同的物质进行分类,进而明确同一类物质或不同类物质的规律。对于物质,学生能够从原子、分子和元素等角度对物质的化学性质和规律作深入的剖析,从而能够明白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之间的联系。不论是从宏观的角度,如物质的外观、形状、尺寸等,还是从微观的角度,如物质的元素、原子和分子等,都能够对物质进行判断。
第二,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物质无时无刻不处于变化的状况,对于物质的之一特性学生需要明确,物质不是像表面所看到的处于静止不动的状态。同时,学生还需要知道当物质运动时,是需要具备一定条件的,只有条件达到了,物质才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就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一定会伴随着物质和能量的改变,一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变化成另一种物质。而且化学变化是可以认为进行控制和改变的,这就需要具备一定的化学专业知识。化学和生活是联系在一起的,生活中很多的现象都可以用化学知识来解释,因此,学生也可以将自己所学习到的化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第三,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对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进行分析时,不是随意而为之的,而是需要根据一定的依据来进行的,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证据意识。当学生对某一物质进行分析时,能够运用自身的逻辑思路来进行推理,并明确证据与所得出结论之间的关系。此外,由于化学知识偏向于抽象,在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模型来直观地表示出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因此,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模型认知能力,能够从模型上对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有更为深入的了解。
第四,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在化学学习中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能够通过自主探究得出解答问题的答案。而目前多数化学教学仍然沿用之前的说教式教学模式,教师单纯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学生一直扮演的是知识的容器,对于化学知识学生知识停留在浅层次的记忆上,这种教学方式是非常不适合学生发展的。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当前首要培养的一种能力,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得出能够对化学知识的本质进行深入的了解,这比单纯通过教师讲解要好得多。
三、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措施
(一)深入理解化学核心素养,了解其与三维目标的关系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以往单纯以文化教育的教学模式要进行相应的调整,教师在制定化学教学三维目标时,需要对化学核心素养进行全面的了解,进而根据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要求对教学目标进行改变。传统的化学教学一直都是以提高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水平为主要教学内容,并对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化学知识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而这种单纯重视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是非常不适合学生发展的。因此,针对传统教育模式的状况,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三维目标的教学模式,即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共同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的方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这种教学模式在很大的程度上帮助学生从被动学生到主动学习,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行化学学习。随后,新课程改革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即在文化教育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学生的素质进行教育,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双基教育到三维目标,再到现在的素质教育,这表明着目前我国的教学改革在不断进行完善,在不断朝着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方向发展。从三维目标到现在的素质教育,教师需要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在三维目标的基础上向素质教育的要求进行靠拢,而不是一味地摒弃三维目标教学模式。
(二)加强教学的计划性
高中化学教材中内容的安排都是按照由浅入深的方式进行的,这样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由表及里地学习化学知识。而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就需要教师加强教学的计划性,而不是单纯按照化学教材中内容的安排进行课堂教学。在化学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就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进行有计划地安排。教学内容方面,所制定的教学内容一定要符合当前的教学任务,以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化学知识体系为主。此外,教师还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景,以此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并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在教学方式方面,所运用的教学方式一定是要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而不是仅仅根据哪种教学方式好就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总之,教学计划都是以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基础,在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化学知识体系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使学生掌握化学学科的内在规律
化学核心素养是对学生的思想层面进行培养,使得他们的思想发生质的飞跃。这就要求学生对于化学知识不再是表面上的记忆,而是要对其内在的规律进行深入的了解,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化学知识进行深入探究。学生对于物质的认知是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进行的,宏观上学生可以对物质的外观有一个简单的认知,了解物质颜色、形状、大小等,而微观上是对物质的内在规律和化学变化进行了解。例如:教师在讲解《元素周期表》这一教学内容时,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比较法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每一个元素的原子核外的电子的分布情况进行探究,从而得到元素周期表的规律,而这种规律就是元素的周期性。化学中所包含的规律是非常多的,学生想要对化学知识进行深入了解,前提就需要对这些规律进行认知,在化学规律的基础上对化学知识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
总结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提出的素质教育要求,教育的目的不再仅仅只是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而是需要文化教育和素质教育均衡发展,在具备丰富知识的基础上自身的核心素养也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目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师教学任务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教师需要明确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根据核心素养对教学进行完善和创新,从而更好地进行化学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强国. 高中化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 教育:文摘版:38.
[2]赖琛虹.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化学教学研究[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6(5):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