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为学生写作插上飞翔的翅膀

2018-01-18 10:05王凤燕郑作秋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40期
关键词:真实自由

王凤燕 郑作秋

【摘要】日记写作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它的内容和表达形式相对自由,能消除学生对写作的畏难心理。日记真实,能实现生命的真诚对话。为学生的日记提供发表的平台,可以激发学生产生持久的写作动力。

【关键词】自由  真实  发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0-0092-01

所谓“日记”,顾名思义就是“一日一记”,把一日当中印象最深的见闻和最有感触的想法用文字记录下来。上个世纪,叶圣陶等语文教育家就已发现了日记的练笔意义,辽宁魏书生老师成功地开展了“日记取代作文”的改革实验,并提出“学生写日记便是习作锻炼”的新理念。现在,日记写作逐渐被一线老师接受,开始以日益蓬勃的态势进入学生写作训练的阵营,成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日记自由,消除写作的畏难心理

《语文课程标准》针对习作要求有这样的描述:“要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反观目前的作文教学,多数仍以“布置题目——学生作文——教师批改和讲评”为主要模式。这样的作文教学只是在堆砌辞藻和机械模仿范文上下功夫,多为应试服务,最终导致很多学生一提写作文,个个愁眉不展,学生的总体写作能力与课标中要求达到的水平也相去甚远。

而日记相对自由,更容易实现课标中放开束缚自由表达的目标。首先,日记的内容是自由的。它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可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凡是在一天中做过的,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都可以成为日记的内容。在教学中,对于初写日记为内容犯愁的学生,笔者故用夸张的语气引导:“写日记,简单得很。用上‘静默法:闭眼静思一天之中的见闻,那些最强烈‘跳出来的事,往往就是触动内心的事,值得记录的事。比如,上学路上不小心摔了个嘴啃泥的倒霉能写,吵过架的同桌不计前嫌借笔给你的感动能写,课间和伙伴玩耍的快乐能写,回家被妈妈冤枉的委屈能写……总面言之,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大事小事,皆可入文!只要还活着,只要有生活,就有内容写!”学生听完哈哈一笑,畏难心理放松释然。

其次,日记的表达是自由的。学生可以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通过或叙事、或议论、或抒情的方式在日记中表达出来。学生在不拘形式、自由灵动的表达中,逐渐发现写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

二、日记真实,实现生命的真诚对话

“要写自己想说的话,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课标中这一重要的写作目标,告诉我们:作文不是和学生生命成长毫不相关的写作技能训练,还应该是和他人之间的“心灵对话”,是学生的“生命独白”。

日记另一特点就是真实:内容来自真实的生活观察,观点来自真实的生活思考。它比应试作文更容易在写作中践行“用文字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这一要求。魏书生说:“在学生的日记中,有对某一事情的看法,有对学习焦点的研究,有对自己思想行为的审视,有对个人学习生活的总结。从学生的日记里,可以看到他们在心灵的原野上向着真善美奔跑的足迹,可以看到他们如何充实着自己的精神世界。”这话揭示了写作的本质在于尊重作者的生命理解,满足作者表达与交流的需要。以日记为载体提升习作能力,就是要架设生活与心灵之间的桥梁,就是要关注学生写作的心理过程。在生活触碰心灵的那一瞬间,在心灵呼唤表达的那一刹那,写作便成为了一种内在的需要。这样,写作的内容是真实的,写作的空间是敞开的,写作的心灵是飞翔的。

笔者平日读学生日记,发现能令人动容的往往是文字中的“真”。即便学生的文字尚且稚拙,但孩童真实的喜怒哀乐,往往让人或会心莞尔,或捧腹开怀,或同情难过。读完后,有时也在文末简单谈谈老师的看法,或认同,或建议,或辩驳,可长可短。对于学生真实的文字,老师能给予包容、鼓励与引导,就有利于他们写作时放下思想包袱,写得更轻松,更精彩。说真话,是最基础的作文之“美”,也是最重要的人格之“美”。教师要保护学生童年时代的这份”真“,再引导其走向“善和美”。

三、日记发表,激发写作的持久动力

在感受到日记的自由和老师对真实的包容之后,学生对日记的畏惧大大减少,但要让学生产生持久的写作动力,还要另辟路径——发表!写作本质上是一种面向公众的言说,读者的作用和意义显得非同寻常。没有读者的写作,是没有生命的写作;没有读者的作文教学,也是没有生命的作文教学。学生心中有了读者意识,他们的笔下才会有对话的欲望。当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文字在读者那儿产生了回应,便能意识到自己发出的声音是有价值的,进而获得了写作的成功感和幸福感。因此,文章每公开发表一次,每被老师和同学评论一次,学生对写作的态度和价值认识便会刷新一次。

因此,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发表的平台,是学生产生持久写作动力的一剂良方。笔者在日记写作的教学实践中,选择了简便易行的班級Q群发表学生日记。班群里有老师、家长、同学,学生自然渴望能在这个平台展示自己的文字风采。笔者先耐心教给学生修改文章的方法,鼓励学生写完日记,自己先认真修改:用“朗读法”逐句读一读,把别扭拗口的句子改一改;尝试站在读者的立场,不理解的内容要交代明白;学会重点的部分写具体,还原重要细节……学生为了争取发表的机会,会比较自主认真地修改日记。

等老师批改完日记,选出写得好和进步大的几名同学,指导他们回去再认真细改,改完决定能否发表。到这一步,日记离发表已经近在咫尺,学生激动不已,修改起来自然不遗余力。教师尤其要注重选用中等学生的文章,因为他们是这个集体的 “中间”部分。中等学生文章的发表,对后进的学生是个鼓励,对优秀的学生是个刺激,要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获得发表的机会。有了这样的成功体验,自然会源源不断地激发出写作欲望,产生持久的写作动力。

长此以往,学生在写日记中获得了写作能力,提高了写作素养,增加了写作积累。教师把学生的作文底子垫宽、垫厚了,学生在面对应试作文时,也能应对自如。

日记,因其自由真实而有了生命的温度,因有了发表机会又有了创作的热情。它为写作教学插上了飞翔的翅膀。相信,日记写作的大繁荣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

猜你喜欢
真实自由
美剧情节越来越“真实”
美国垄断不了“自由”“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