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初中语文课堂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2018-01-18 10:05冯立红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40期
关键词:创造力培养初中语文

【摘要】初中阶段的学生是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语文教师,应把握住语文课堂为学生思维发展创造的机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首先,教师应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这是创造力锻炼的动力所在。其次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将思维能力的培养纳入到教学内容之中。最后,教师应为学生创造力提供展示的平台。

【关键词】初中语文  创造力  教学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0-0060-02

创造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动力,是人类作为高等动物特有的本领。学生具有创造力意味着学生可以突破思维框架的限制,在面对同样的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思考,甚至可以提出新颖性的解答方案。在众多的学科中,语文作为思维性比较强的学科,对学生的思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语文教师,在确保学生掌握语文技能的同时,还应思考如何借助语文科目来发散学生思维,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

一、培养学生语文兴趣,提高学生创新意识

兴趣是一切动力的来源,只有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充满了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才会主动探索新知识,才能在学习中有所创新。以创新能力培养方式来看,语文教师多采用的是提问的方式,向学生抛出某个具体问题,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的方式锻炼他们的思维,而如果学生对这个问题根本毫无兴趣,也就无后续的积极探索过程,由此可见兴趣培养对于创造力来说十分重要。

其次在培养语文兴趣的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创造民主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在授课中,也可以经常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耐心地听取学生的反馈,这样才能让学生敢于质疑。当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意味着学生开始独立地思考,这是培养创造力的前提。

二、转变语文授课方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传统的语文课堂以教师为授课中心,由教师来主导课堂活动,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一方。也经常会出現,当学生和教师思维方式或者内容不一致的时候,教师会强行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思考问题,这无疑等同于将教师个人意志强加于学生之上。在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时候,这些授课模式都要做出调整。

首先教师应清楚定位自己的角色。作为课堂的引导者,教师无法代替学生学习,只能是给学生的思考一个指引,具体思考的过程和内容更都应交给学生自己把握。以文言文的教学为例,教师要做的是让学生了解一篇文言文的科学学习方法,先通读文言文,再把握每个文字的意思,了解整篇文章的涵义,能够准确翻译这篇文章,最后再通读文章,掌握作者的重心思想。在教授学生文言文学习方法之后,具体的学习任务应由学生来完成。比如在遇到难懂字词的时候,他们会自己查阅字典寻找合适的解释,而不是由教师直接告知学生正确答案。久而久之,学生会逐渐摆脱对教师的依赖性,在遇到具体问题的时候,也会主动思考解决的方案,这才是语文教学本质。

其次从教学内容上来说,应以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为主。学生创造能力的高低,是由思维水平尤其是发散性的思维水平所决定。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应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来思考同一个问题,能够包容各种不同的思维内容。以写影评为例,当教师组织完学生看电影之后,很多教师会告知学生将对电影的观后感用作文写下来,很多学生也认为看电影就是为了写影评,最后写出来的文章很多都是电影内容的复述,缺乏个人的主观思维。但有的教师则提出,针对这个电影,同学们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写作,不限于影评。在布置了这个开放性较强的作业之后,许多学生开始思考是否可以脱离影评的框架,试着从自己感兴趣的点出发来讨论该电影。基于这种思考,有的同学从人物服装角度出发做出评论,有的同学从人物语言表达角度来评论,还有的同学从演技方面评论等等,班级中出现了很多不同素材的文章,这就是发散性思维的体现。

三、增加课堂活动机会,提供学生创新平台

在初中语文课本中,许多课文都出自名家之手,多数是以故事的题材呈现。这些文章从内容上来说具有很强的戏剧性,也是锻炼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素材。比如《窃读记》这篇小说,小说内容本身客观性比较强,因而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在把握原著大意的基础上试着改编这篇小说,将小说编成话剧的形式,在课堂上又每个小组为大家展示自己的编导成果。这种自己改编小说的活动方式,一方面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印象,另一方面,学生需要基于对小说的理解,发散自己的思维,对小说进行再创造,这样一来,不同的话剧作品体现了不同学生的思维模式,也在无形中提升了他们的创造力水平。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创造力是每位学生潜在的能力,创造力的培养有赖于教师科学的引导与激发。语文教师在授课中,应关注到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性,能够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将学生的个人成长作为教学重心,改革教学手段、创新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力培养提供更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刘新荣.初中语文教学与学生创造力培养[J].新课程(教研),2010(10).

[2]何福川.浅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J].考试与评价,2016(12).

作者简介:

冯立红(1968.3-),女,汉族,吉林省长春市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任教于吉林省长春市第五十七中学,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创造力培养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