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匠精神推进职业教育

2018-01-18 00:41郝幸田
企业文明 2018年4期
关键词:工匠职业院校技能

郝幸田

当前我国正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众多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因此,必须培养更多有创新力、有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人才。工匠精神的培育、示范和传承,更是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关键所在,对于提升我国产品质量、建设质量强国、实现经济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由此“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应该成为当前职业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教书育人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新时代为何重拾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并非当今产生的新词,也绝非舶来品,工匠精神源于中国古代民间传统匠人,延伸于现代各行各业,现在已经成为精雕细琢、追求卓越和追求完美的象征。中国古代的“技进乎艺,艺进乎道”,就很好地诠释了工匠精神的意蕴。工匠精神,其实就是一种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和服务追求完美的价值取向。而工匠本身往往具有专注、坚守、耐心、淡然、创新以及不断突破自我等优良品质,具体到产品和服务上,表现为以人为本、精心打造、精工制作、质量与服务俱佳等特质。古时的“庖丁解牛”“鲁班精神”和赵州桥李春的故事无一不体现着植入在中华民族骨子里的“工匠精神”。如今说到工匠精神,人们也总会想到瑞士手表、德国机械、日本电器等,正是他们对工匠精神的尊重和坚守,造就了这些国家产品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美誉。这充分说明大国工匠是工匠精神的具体化身,代表着制造强国技术技能人才的最高水平。

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跃升中,需要一大批具有新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的现代工匠,工匠精神也成为产业升级、消费结构变化、提升国家形象和改变社会文化环境的需要。工匠精神不但指从业者要具备高超的技艺和精湛的技能,而且还要有严谨、细致、专注、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对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同时,作为工业文明高度发展的重要成果,工匠精神已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拥有明确的精神价值追求和较高的人生境界,成为工匠精神新的时代内涵的生动诠释。

我国的神舟飞天、蛟龙入海、北斗组网、“天眼”探空、墨子“传信”、超算“发威”等众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背后,有着成千上万的技术工人秉承对工匠精神的价值认同,形成了中国制造的内生动力。在海尔、华为、美的等具有国际水准的研发和服务企业中,工匠精神始终引领时代的潮流和进步。从中国高铁、中国大飞机、中国桥、中国路,一个个奇迹般的创新成果编织起人民走向幸福生活的希望版图,新时代的中国制造让人感受到越来越强的活力。大国制造的脊梁,是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然而遗憾的是,除上述行业和企业外,我国还有相当多的行业和企业却无法生产出与发达国家同等质量的产品,问题其实就出在缺乏“工匠精神”上。怎样培养未来的大国工匠,让中国的产品和服务成为世界的质量标杆?这是职业教育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

众所周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体现在企业的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却始于职业教育。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不仅是实现经济转型、制造业升级的重要保障,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也是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当前,中国制造业正面临全面转型升级,“工业4.0”“中国制造2025”“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格局已全面展开,工匠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当务之急。工匠精神的践行在企业,工匠人才的培育在教育,职业教育院校是直接为企业输送人才的基地、是工匠人才和精神培育的摇篮。因此培育和重振工匠精神必须从职业教育入手,以点带面,才能将“工匠精神”弘扬光大,传承不息。

工匠精神与职业教育的关系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全國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同样,培养工匠精神也是职业院校实现育人宗旨的重要内涵和使命。

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的灵魂。工匠精神成为每一个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所努力向往的一种境界。因此对工匠精神,我们要有一个系统的把握和理解,片面的、庸俗化、浅表化的理解,会对职业教育产生极大的误导。首先,工匠自身的技能、技艺和技术是他们的物质载体和最根本的职业生涯的追求。其次,工匠的独特精神表现为对自己专业独特的职业态度,不然他不能够将自己的专业变成自己生命存在的方式。再次,工匠要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应该有人文素养的培育,否则就不可能有职业态度的端正和专业技能的提升,就不可能有可持续的发展能力和专业上不懈的创新动力。

工匠精神应该融入职业教育。工匠精神的培养离不开职业院校与职业教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中高级技能人才,但总体上在数量上供不应求,质量上仍待提升,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技术工人的技能和素养,尤其是以严谨、专注、敬业等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素养缺乏,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据企业用工调查显示,80%以上的企业表示技能人才需求不能满足,95%的企业认为新员工的职业素养有待提升。高素质技能人才缺乏,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人才瓶颈。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它更注重技术人才的培养。市场需要职业院校毕业生能够无缝对接面向工作岗位,要求职业院校必须从学校时期就要注重对学生工匠精神的注入,以便使学生养成在学习、工作上的高标准、严要求,让他们能够以敬畏的姿态对待自己的职业。

工匠精神需要学生为传承者。企业技术人才是工匠精神的最佳传承者,他们唯有脚踏实地、专注持久的锻炼成长,方能在所处领域成为专家和品牌。对学生职业教育过程中进行工匠精神的培育其实是社会进步、企业生存、学校发展和学生就业的需求。将工匠精神融入职业教育,需要开设相应的理论课程进行系统的阐述引导,并在具体的实习操作中强化训练,从多方面对学生渗透和塑造工匠精神,让他们成为工匠精神的传承者。

如何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

当前职业教育如何厚植学生的工匠精神,开展职业素养教育,那就要使院校职业教育紧紧围绕工匠精神的内涵和特点展开。在具体实践中,职业院校不仅需要不断培植“文化底蕴”,提升学生职业素养;而且需要不断强化“一技之长”,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不妨采取以下举措进行:

明确办学理念:职业教育不仅要做好技能的传授,更要从职业精神、文化素养入手,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尤其是注重学生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培育。如此才能将一批批职业院校毕业生在校期间的所得所学充分发挥出来,促进创新成果的物质化和先进技术的扩散和转移。职业院校要强化职业教育,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调整多年形成的优先保证就业和满足糊口的办学导向。在教学中重点纳入工匠精神,改革和完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了解接受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认识其价值和意义,从而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促进自身的成长成才。

注重思想教育。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要通过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热爱专业、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树立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精神。要让学生在锤炼技能的同时,将“创新基因”深植于心。要加强学生的职业培训,构建科学合理的培训体系,通过系统的、专业的、全方位的培训,有目的地提升学生技能素质,使之真正成为能做事、会做事、做好事,并创造高效劳动价值的“工匠”型人才。

形成尊才氛围。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需要“顶层设计”。政治上要有待遇。着力开辟优秀技工的上升通道,完善技能人才的评价机制和优秀技能人才奖励制度,大力评选表彰杰出技能人才,树立工匠精神先进示范。经济上要有保障。确保技能人才充分就业,提高能工巧匠的收入、待遇,让劳动者充分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无需为基本生存烦忧。社会上要有地位。充分认清、高度重视工匠的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尊重技能人才、认同技能人才、争当技能人才的主流价值观念,让劳动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的价值追求蔚然成风。

渗透课程教学。职业教育更应该把工匠精神作为职业素养教育的重点内容,让工匠精神渗透到学校教育各个环节、全部过程,以确保职业教育人才入职前就具备强烈的工匠精神意识、拥有优秀工匠精神品质、形成良好的工匠精神习惯。如在专业教育中,结合专业特点,将工匠精神渗透进技能传授和文化教育中、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和实训教学中,通过富有特色的专业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工匠精神,逐渐认识到工匠精神在提升其专业能力中不可或缺的作用,使学生具有成长为技能大师的理想和信念。

坚持规范标准。为了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务必要坚持规范操作,培育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老师要充分利用专业教学的机会,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和每一个细节中,时时处处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规范操作。比如实训前的准备、工具顺序的摆放、工装的穿戴以及实训后清理整顿等看似小事的细节,都不能有丝毫马虎,细节决定成败,这些细节恰恰正是工匠精神的具体表现。

推进校企合作。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作为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通过实施深层次的产教融合工程,使学生在实际工作场景中体验职业文化,锻造工匠精神。要注重学生在校期间工匠精神的注入,以高标准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工作习惯,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形成对自身职业的敬畏和认同。通过“请进来”“走出去”“订单培养”等校企深度合作方式,让品德高尚、技术过硬的高级技师指导学生技能操作,使学生在实践中真正体会知行合一、工学结合的意义,才能使学生将学校的学习所得转化为实践的经验和体会。

創新校园文化。将工匠精神有效融入校园文化,通过校园文化日积月累的熏陶,在学生身上积淀工匠精神的底蕴,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事业心和感恩之心,培育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对企业的忠诚度。职业院校可利用新生入学教育的契机,让学生对未来将要从事的职业有初步认识。可利用班会、团日开展主题辩论会、演讲比赛、征文大赛等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职业观;依靠校内板报、橱窗、报刊、广播、网络、微信等多种媒介,加大职业素养教育的宣传力度,增强校园文化的感染力。此外,校园职场模拟大赛、职业技能大赛等活动的举办也有助于学生真实了解岗位职责,切身体验职业精神在职场中的重要性。通过对竞赛选手的动员、选拔、培训和组织参赛,逐步培养学生不断钻研、团队合作、勇于创新等职业精神,从而夯实前期的职业准备,做好从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

注重育人为本。不断探索在职业院校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好方法和新模式。比如:组织开展“大国工匠”、劳动模范进校园活动,让他们与学生零距离接触,成为学生崇敬的人生偶像;举办劳模事迹报告会、开设劳模大讲堂、聘请劳模工匠担任兼职教授、德育导师等形式,推动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进院校、进课堂、进教材,给学生讲好他们成长成才的故事,有利于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练就过硬本领,锤炼优秀品格,立志劳动创造,在心灵里埋下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种子;让学生走出校门体验劳模工作,激发学生创新创造的巨大潜力。

结 语

学习成就梦想,劳动开创未来。传承工匠精神文化底蕴与精湛的一技之长是成就大国工匠的两个基本条件,也是职业院校学生职业发展和事业腾飞的双重保障,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不可偏废。作为培养人才的职业院校,对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培育绝不能无动于衷,唯有将工匠精神真正融入职业教育当中,并作为办学理念贯穿始终,方能让职业教育成为一代一代重振并传承工匠精神的培育土壤,如此,才能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目标的早日实现。

猜你喜欢
工匠职业院校技能
高级技能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工匠神形
秣马厉兵强技能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拼技能,享丰收
工匠赞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