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婉华
海南琼中地处五指山腹地、琼岛中部,素有“海南绿肺”、“三江之源”之称。1987年,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成立。30年峥嵘岁月,琼中谱写了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生态宜居、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的篇章。
海南琼中地处五指山腹地、琼岛中部,顾名思义取名为“琼中”。1987年11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成立,翻开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崭新一页。30年峥嵘岁月,琼中面貌已焕然一新——从曾经的筚路蓝缕走向如今的成就辉煌。
琼中县委书记孙喆在自治县成立30周年庆祝活动致辞时表示,30年来,琼中以党的民族政策为指引,大力弘扬“白沙起义”精神,在改革发展进程中谱写了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生态宜居、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的篇章。
“特别是近几年来,琼中主动适应新常态,提出‘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全县总体发展思路和‘一心一园一带八区总体发展布局,全力以赴调结构稳增长,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升,生态优势日益彰显,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乡面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孙喆说。
脱贫攻坚成为全省第一的蜕变
冬日的午后,走进琼中湾岭镇水央村,黎苗少数民族壁画让人们眼前一亮,穿过干净整洁的鹅卵石铺成的乡间小道,一座别致的原木色凉亭跃然眼前,劳作归来的农民,正在亭子里休憩话家常……昔日落后的小山村,搖身一变,成了集“富美和趣”为一体的“美丽乡村”,家家户户通过危房改造政策住上了新房。
和村子一同发展起来的,还有村民们的农业生产。种桑养蚕、养蜂、黑山羊养殖等9大特色产业,精准发力,使得一个个村庄摘掉“穷帽子”,一位位贫困户奔向致富路,实现了产业扶贫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走出一条产业扶贫多元化发展新路。
曾几何时,琼中因“九分山、半分水、半分田”的自然环境,扶贫压力巨大。扶贫开发30年来琼中举全县之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效果显著。2012年来,琼中连续五年超额完成海南省下达的减贫任务,连续三年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考核海南省优秀,建档立卡工作得到国务院督导组肯定。2016年荣获“全国扶贫系统先进集体”称号。2016年度扶贫成效考核综合评价全海南省第一,2017年度被评为“中国全面小康扶贫十佳县市”。
能有如此佳绩,是因为琼中在发展道路上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富美乡村建设为载体,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整合资金为手段,以基层党建为保障,推行“扶贫+”模式。同时,加大推进农业产业扶贫、生态领域扶贫、危房改造、健康、教育等重点扶贫工作的扎实推进,通过全面推进十二大脱贫工程,真正做到让老百姓“两不愁、三保障”。
如今,琼中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综合实力明显提升。从1987年到2016年,生产总值增长21.39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5倍。
打绿色牌 走特色路
琼中素有“海南绿肺”、“三江之源”之称,也是少数民族人口超过60%的“黎苗家园”。30年来,琼中始终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原则,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紧紧围绕“城景合一、产观一体、山水互动、黎苗风情、功能完善、绿色低碳”的生态县城建设理念,推进人与生态共生共融,积极走绿色发展的路子。
近年来,琼中坚守生态底线,重点开展城乡打违、森林资源保护、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等六大专项治理行动,坚持从生态环境保护到特色产业发展,从“奔格内”乡村旅游到“富美乡村”建设,从旅游扶贫开发到百姓幸福指数提高。
特别是2012年以来,提出了“打绿色牌,走特色路,保护生态环境,做强生态旅游业,提升绿色农业,做优绿色工业,传承黎苗文化,改善保障民生”。琼中率先在全省推行富美乡村水环境治理PPP模式,生态县建设考核连续三年优秀,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先后荣获“第三批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全国魅力十佳市县——生态建设县”、“国家林下经济发展示范基地”、“全国绿色发展与生态建设典范案例”等称号。
如今,穿行在琼中黎族苗族风情浓郁的营根县城街道,临街建筑整齐划一,商铺、酒店、宾馆、民居楼墙体换上了“艳妆”:船型屋、甘共鸟、大力神等民族图腾,镶嵌在五颜六色的线条、穹顶上,黎苗风情浓郁。宽阔平坦的新路面两旁,火焰木、紫荆树、三角梅等树种迎风怒放,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琼中规划管控体系实现全覆盖,基本形成全域景区化城乡发展格局。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在县城大力开展“双创”工作,海榆中线道路功能提升和立面改造频获点赞,县城荣获2016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海南省级卫生县城通过验收;长征等5个特色产业小镇加快建设,湾岭、上安、什运等风情小镇立面改造提前完成;打造富美乡村112个,得到15个省内外市县考察团高度评价,在全省“美丽海南百镇千村”经验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
编辑/陈远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