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鹏
摘要:我国艺术类高校每位毕业研究生的就业工作关系到自身、家庭以及社会等多个层面,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意义,在整个艺术类高校研究生的教育环节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分析加强艺术类高校毕业研究生就业工作的现实意义入手,剖析我国艺术类高校毕业研究生的就业现状,最后提出一系列操作性、针对性较强的对策。
关键词:艺术类高校;研究生;就业对策
充分就业是党和国家一直努力实现的目标,是让广大人民有获得感的最真实的体验方式和机会。高校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续发展的人才的输出基地,人才智能的发挥,更多时候是投入到工作岗位中体现和得到检验的,培养人才的最终目的也是投入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大潮中去,可见就业工作的终极性和方式性。艺术类高校研究生作为艺术学科教学链条中的最顶端,是艺术理论前沿知识的先觉者,是具有较成熟创作能力的群体,能否对其合理配置,自然事关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进度和效果。
一、加强我国艺术类高校毕业研究生就业工作的现实意义
(一)有助于形成艺术类研究生教育培养、产出的良性循环
艺术类研究生就业好坏,直接反作用于社会上对艺术类研究生的期望和评价,势必影响生源的数量和质量。较高的就业率和较合理的就业布局,会给社会带来利好信息,会鼓励家庭、社会的长期、较高的投入,也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人才源源不断,进而形成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
(二)有助于艺术精品的出台
充足的就业岗位是广大艺术类研究生发光发热的舞台,是他们潜心研究和认真钻研的后盾。只有广大艺术类研究生进入到各类艺术企事业单位,才能将学校中习得的雄厚的理论知识、娴熟的技能技巧投入的实践中,才能后顾无忧的进行创作和研究,方可产出经得起时代和人民检验的精品力作。
(三)有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艺术类研究生作为高校研究生中个性鲜明,行事另辟蹊径,易感性、缺理性的特殊群体,权益保障意识极强和处理方式简单,一旦就业权益、机遇得不到保障和对待,消极情绪势必在他们群体间蔓延和传播,引起社会的波动,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二、我国艺术类高校毕业研究生就业现状
我国艺术类高校毕业研究生目前的就业状况大体是健康的,发挥着其肩负的配置人才、服务社会和造福人民的功能,但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一)培养的人才和社会所需脱节
传播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讲好中国故事,是艺术类研究生的使命和职能,是我国艺术类研究生教育的规定动作。这必然决定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如:书法篆刻)的专业不可或缺性。但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针,乃是培养艺术类研究生的内驱力,也是艺术类研究生教育能够蓬勃发展的良剂。而我国目前艺术类研究生教育过多的强调了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研究,大有闭门造车之嫌,忽视了时代特征和社会发展的需求,长此以往,必然造就学校培养人才和社会所需人才的脱节,造成供需矛盾。
(二)就業政策的执行力度不够
党和国家出台了诸多有关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文件和规定,为高校研究生的就业工作开展提供了路线和方向。出台了许多锻炼高校毕业生能力的地域均衡发展的计划,如“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计划”等等,拓宽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路径和范围。而具体到艺术类高校,由于宣传不得力,就业工作队伍的不健全等等原因,致使国家有关就业政策不能得到较全面的解读和执行,没有发挥出国家政策的导向、方向标的作用,也就让研究生的就业工作变的不清晰。
(三)正确的就业观的缺乏
高校研究生特别是艺术类高校研究生经过漫漫的近十多年的艺术教育和实践,无论从投入产出角度讲,他们认为多年的相对于非艺术类研究生的巨大的物质投入和勤学苦练的精神投入,还是从本身较高的知识位阶上看,都希望能找到诸如高校教师、事业单位等工作岗位,而对于真正能够创造较大价值的新型行业和业态则很少问津,根深蒂固的畸形的择业观,不利于艺术类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也与世界经济大势不一致。
(四)艺术类研究生的主体性不强
广大艺术类研究生是就业的主体。在这样崇尚自由,法制逐渐健全和公民意识逐渐增强的时代中,主体性强弱势必影响效果的丰盈与否。广大艺术类研究生还没有完全建立起独立的主体性,没有充分利用学生就业团体的组织力量,这势必形成广大艺术类研究生在就业市场中的弱势地位的态势,不利于他们今后的发展。
三、加强我国艺术类高校毕业研究生就业工作的对策
(一)贯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神,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艺术类高等人才
目前我国人力资源建设重点已由需求侧转变至供给侧上来,这将是解决我国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矛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一是在确保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的基础上做好基础理论的研究和发展,此是基础和前提;二是瞄准市场需求,并结合艺术本质,加快调头和转向,迅速培养出社会和市场所需要的艺术类研究生,如目前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分类并加强后者的分量,真正实现学校和社会的无缝对接,实现社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目标,达到产学研的深度融合,让“需”引领“供”的发展。
(二)掷地有声,切实发挥国家就业政策的撬动作用
国家就业政策具有极强的拉动效用,是做好高校研究生就业工作的路线图和保障。要让艺术类高校成为国家就业政策的典范。一是学校应承担国家有关高校毕业研究生就业政策的主体责任。认识到做好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让国家就业政策结出硕果,而不是一纸空文,追究对就业工作领导不力的部门和人员的责任;二是大力宣传国家有关高校毕业研究生的就业政策。结合艺术院校的特色,利用动画艺术、专题文艺汇演等同学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有关政策的深入浅出的讲解和解读,让政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广大艺术类研究生不再对就业政策感到冰冷和模糊,渐渐成为国家就业政策的力行者和宣传员。
(三)加强疏导,助树立正确就业观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是金子总会发亮的”等等警句向我们揭示了择业的朴素道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官本位思想在我国将逐渐的消解和退化,也必然为建立正确的择业观还一片蓝天。一是因人而异。广大艺术类研究生要根据自己的性格特征、储备知识等认清自我,建立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道路,且不可因世人眼光、父母寄托等等原因随波逐流,迷失自我;二是就业工作人员的引导作用。通过举办就业指导专题讲座、重点对象的一对一深入谈话等形式,消除研究生在就业工作的迷茫,帮他们建立起适宜的、新时代的就业观,摒弃守旧的思想。
(四)尊崇法制,发挥毕业研究生的主体性作用
对等、独立地位是就业双方公平协议的前提和基础。艺术类毕业生自由洒脱的特质要求他们更加应注重主体性的建设和培养。一是学会独立和思考。要以积极的、自信的、十多年的知识积累和艺术类毕业生特有的魅力入世,学会和用人单位谈判和协商,不骄不躁,逐步以独立人格面世;二是学会充分利用研究生的就业团体等自治组织。组织内成员们,献计献策,互帮互助,形成强大合力,以强大的组织力量和就业单位面对,最大限度维护广大艺术类研究生的权益。
四、结语
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精神族谱中的灵魂,艺术类研究生是我国文化建设的宝贵资源和财富。艺术类研究生的就业是整个艺术类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和“最后一里路”,如何有效的打通,至关重要。希望加强艺术类高校毕业研究生就业环节的顶层设计、举措安排,为他们最终走上合身的工作岗位提供最佳的方案和定制,进而形成百花齐放的美好景象。
(作者单位:南京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