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健
鸳鸯树,是家乡的一棵名木古树,屹立在萍乡市湘东区排上镇境内,位居湘赣两省交界之处,有上千年树龄。它长相奇特,由两株苍劲的樟树合抱一体,下面不同根系,上面主干相互拥抱缠绕,枝丫相互交错,好比挚友挽手合欢,又似恋人热吻絮语。它虽屡经雷打电击,暴风骤雨摇撼,还是百折不挠,永不分离。因此,人们称之为“鸳鸯树”,视其为青年男女结婚“百年好合,永结同心”的象征,更视其为湘赣两省人民团结战斗的象征。
岁月悠悠,风雨年年。如今世纪之风又吹绿了它的虬枝嫩叶。它还是那么精神抖擞地扎根于两省边界的红土地上,阅尽人间春色,饱览世态沧桑之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巨大变化。
路变了!鸳鸯树下那条羊肠小道,洒满了无数先民的汗水和苦水。过去,这条小道上的行人,多是肩挑背负的穷人。树那边有个美田桥农贸市场,每逢赶集的日子,挑担的、提篮的、推土车的,都从这条小道经过。行人走得多了,小道破烂不堪,天晴尘土飞扬,雨天稀泥路滑。为改变行路难的窘境,20世纪70年代,萍乡和醴陵两地群众同心协力,携手合作,将小路修成了沙石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路况变化更大,弯路取直、窄路拓宽,沙石路变成了平坦宽阔的水泥公路。近日我们驱车到那儿,见几位民工顶着烈日挥锄在路边劳作,他们高兴地告诉我们,公路两旁正在修排水圳道,不久将要改成柏油路。如今,公路上小车、大车川流不息,人畅其行,货畅其流,昔日的羊肠小道今天成了两省人民共奔小康的金光大道。
生态环境变了!“文革”期间,这里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由于盲目开山造田,红壤岗峦上的树木被砍,起伏的群山成了“剥皮岭”“和尚头”。一些人趁两派斗争激烈时,进山背树卖,致使山岭失去植被,水土流失严重,百姓难以安居乐业。好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来个拨乱返正,大刹乱砍滥伐歪风,实行封山育林,开展植树造林;好在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像爱护生命一样爱护生态环境”,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明确方向。排上镇党政领导发动千家万户在自家房前屋后植树,在各自的责任山上造林;组织各个自然村大力搞绿化,将稀疏林补密,残次林改造、老化林更新……项项措施落实、年年造林扎实。如今,来到鸳鸯树下,任你近观远眺,处处葱绿苍翠,万家农舍在绿树掩映之中,学校、商店、医院、旅游景点在绿水青山之中。昔日穷山恶水的地方,今日成了村民的绿色生态家园。
人变了!鸳鸯树周边的四邻八村都是种田人。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汗水流得多,粮食收获少,过着难以温饱的日子。可到了20世纪70年代初,杂交水稻问世,鸳鸯树下敢闯敢干的青年张理高,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率先在排上公社创建了世界第一支杂交水稻制种专业队,奔赴海南三亚等地制种,坚持每年秋末去,次年夏初归,年复一年持续制种40多年,在杂交水稻制种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评为“全国劳模”。党的十八大以来,鸳鸯树下又走出了制种后起之秀、省劳模张少虎,他组建的江西天涯种业公司更是兴旺发达,兵强马壮,每年在海南制种约5000人,制种面积在10万亩以上,制种人員之多、面积之广、奉献之大,均列全国各地制种队在海南制种之首。鸳鸯树,这棵树中的寿星,看到党的十八大以来,百姓过上了“科学种田,越种越甜”的日子;看到“天涯种业”把杂交稻种撒遍天涯海角、华夏大地,在世界粮食安全上奉献卓著,怎能不摇枝舞叶,眉开眼笑!
我们在喜迎十九大的日子里,再次来到古树下。古树枝条摆动,绿叶闪光,似乎在倾说欢欣: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变化真大,路变宽了,生态变美了,人变得更有聪明才智了!我们惊喜地看到,这棵古树的树干虬枝竟系上了条条青色的藤蔓,上面垂挂着一串串绿油油的瓜果。当地群众告诉我们,这叫凉暑瓜,从瓜内榨出的汁液,有椰汁之美味,有牛奶般的营养。啊!家乡的鸳鸯树,您不只是以自身的生态效益赐予人类,还将附着在您身上的瓜果香甜留给人间,您真不简单,值得赞美,值得永远称颂,祝愿您永葆青春,与山河齐寿,与日月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