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舒通��
摘要: 给出职业竞争力的定义。根据培养的递进过程,提出职业竞争力中所涵盖的能力内容。以个体能力、团队能力为核心,下分四个部分。根据职业竞争力培养过程,科学设计职业竞争力模型的框架结构。指出职业竞争力培养的几个过程,从教学改革设计以及课堂教学设计来阐述课堂教学对职业竞争力培养的支撑作用。
关键词: 职业竞争力;模型;课堂教学;实践
职业竞争力是指职业人在职业开展过程中,具备对职业生涯具备规划和设计的能力、实践活动的操作技能以及新知识的自我学习能力,对所从事的工作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权和创新能力。职业活动范围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合作精神,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积极向上的职业态度,对职业忠诚。
一、 职业竞争力模型
对高职教育职业竞争力模型的设计,应当考虑到各种能力的分布,能力培养的递进式过程以及方式、方法等。能力内容应该主要体现在校期间的学习与实践,同时兼顾毕业后至少2~3年的职场竞争力。
在校期间,能力的分布应该如图1所示,职业竞争力主要涵盖个体能力和团队能力两方面。个体能力是个体成长过程中应当具备的能力,由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组成,具体内容可见图中所示。团队能力是个体所不能实现,需要团队合作来实现的能力。这种能力属于社会能力的一种。个体能力体现个人价值实现的必要条件,团队能力依托个体能力,关注团队组织协调发展的过程。
任何一种能力的培养随之深化,伴随着个体的成长,都会出现递进的现象。如文献中提到了分级递进式的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遵循循序渐进的发展和系统的提升过程。文献提到的跨文化能力递进—交互培养模式构建属于交互式能力培养过程。
职业竞争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其能力的递进不可能呈现简单的模式。应该是一种开放的模式。家庭、学校、社会是职业竞争力发展的影响因素,起决定因素的还是个体的资质。因此,职业竞争力的成长将被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所包围着。
可以把职业竞争力的成长比作一个类似圆柱的模型,那么包括在柱状体外面的三大因素就是三个环,环和环之间有叠加,环和柱状体的贴合度和因素比重有关,比重越大,贴合度也就越高。
职业竞争力的柱状体应该是一个多管道的能力体现,最核心的是个体能力,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呈现的是一种叠加关系,即实践能力应该是在学习能力的基础之上。只有对知识与技能有所学习,才能对问题有所思考,对价值实现过程有所创新。知识学习与技能掌握相持并重,相辅相成。
中间的是团队能力,团队能力并不是依靠个人因素就能培养的,因此团队能力也是和外界因素紧密接触的一种能力。团队能力的培养依托的是课程项目小组、班级、社团、团委学生会、社会组织等因素。团队能力体现出来的就是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在团队能力的外面,应该还有一层就业能力。由于就业能力是个体能力与团队能力为基础,并将两方面的能力进行了升华,因此职业竞争力模型中就不单独体现。
职业教育理论中的很多模型与理论都属于职业竞争力范畴的内容。如能力本位教育中提到的能力(competency)指选择和运用知识、技能以及态度的组合,去完成特定环境下某一任务的能力。该理论的能力,属于职业竞争力中的个体能力,应该是个体按照标准完成某一职业中典型职业任务的能力。从学习章节到学习情景的演变,就是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的核心。工作过程导向是指将学习的过程与工作的过程相融合,体会“学中做,做中学”的精神。工作过程导向教育理论宗旨也是为了培养职业竞争力中的劳动技能,让书本教育真正成为实践教育。工匠精神的培养在职业竞争力模型中也有体现,如实践能力的培养及实践态度的养成等。工匠精神具体就是对工作孜孜以求,对质量精益求精的精神。
二、 职业竞争力的培养
学校对学生职业竞争力的培养,途径可以多种多样。如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的设置,社团组织的专业实践活动,团委、学生会开展的各类创新活动与社会活动,各类职业技能竞赛,社会实践与顶岗实践,专业前沿讲座等。通过一系列的工作,不仅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技能,对社会公德、行为规范、活动的组织与参与能力、意志磨炼都有所帮助。
三、 课堂教学对职业竞争力培养的支撑
课堂教学是实施职业竞争力培养的前沿阵地。学生的各种知识与技能掌握,主要来源就是课堂。本校《Java语言程序设计》中,提到两条教学主线、多种教学方法融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
(一) 教学改革设计
课堂教学注重理論与实践互辅、合作与创新齐行的教学过程。
1. 两条教学方法主线
理论教学,使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是通过一个具体教学情景的描述,去启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通过求解答案的过程去获得解决问题的乐趣。Java案例教学实际上是一种“做中学、做中教”的形式,在经验和活动中获取知识,增进才干,充分体现“讲练结合,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
项目实训阶段,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与“启发式学习”教学法。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通过精选项目、分解任务、讲练有机融合,将相关知识点融入项目,通过项目实现,让学生掌握 Java技术,并对面向对象编程有一个直观和更加感性的认识,再通过动画演示、趣味教学等方法,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并建立起面向对象编程的思想,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启发式学习”教学法是教师先为学生讲授一个包含基本功能的项目模块,然后学生模拟教师讲授过的项目,完成知识点相同或类似的项目,但在功能及开发难度上进行适当的拓展,以巩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
2. 多种教学方法融合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树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思想和使用 Java技术进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是课程的难点。此外,学生的实际工程项目开发能力培养以及再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也是这门课的重点。因此,为树立学生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思想,掌握 Java技术精髓,同时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灵活运用教师演示法、教学做一体化、小组团队等教学法。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将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协作学习等现代教育理念应用于教学中,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循序渐进地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操作技能。endprint
3.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1) 课程网站
本课程组积极推进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建立了《Java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网站,综合使用了电子教案、电子课件、视频点播、多媒体网络平台等多种教学手段,提供生动形象电子课件、教学案例、课程錄像、能力训练等教学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通过电子邮件、QQ聊天、在线学习、在线训练和在线讨论等形式,实现师生间相互交流与沟通。
(2) 微课制作
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及特点,从课程中选取一些重点与难点,从课程结构独立性、课程设计模块化、知识内容微型化等原则出发,设计了微课脚本,聘请专业公司完成了微课制作,用以辅助教学。
(3) 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使用
依托浙江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精品课程共享平台,申报了《Java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将教学视频与题库展示在平台上。每堂课都有相关的教学视频,供学生观看。每堂课都安排相应的作业与测试,并且能及时批改与讲解。借助该平台,学生还能完成学习笔记以及对课程学习的讨论。
(二) 课堂教学设计
考虑到职业竞争力所涵盖的各方面能力,我们将课堂教学分成课堂内与课堂外两部分。
教师安排学生在课前登录精品课程网站或者浙江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精品课程共享平台《Java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网站,观看本次教学视频。视频的观看情况系统自动反馈,这样便于老师统计检查。视频的观看属于预习阶段,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上课的开始阶段一般花十分钟的时间,教师对前面学习内容做个回顾,然后抛出一个问题,例如定义多个变量如何进行管理,让学生进行解决。学生在编程的过程中,会发现用常规的方式定义多个变量,是无法有效地进行管理的。因此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前期观看学习视频的提示,找到该问题可以用数组的方式解决。通过这种形式,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编程演示多个变量与数组的内存存储不同,可以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反思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产生充分的互动,采用提问与回答的形式,可以培养学生应变技巧与心理素质,同时也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巩固。
部分课堂知识,由于学生前期观看过学习视频,具备一定的基础,因此由老师设计问题,让学生上台演示解决方法。在演示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语言进行表述,同时也要接受其他学生的提问。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语言表述及沟通技能。
最后两个项目ATM机模拟系统与勇者斗恶魔游戏采用项目小组的形式完成,由教师担任组长,一个学生担任副组长,整个项目组的人员任务安排由副组长完成,从需求分析、项目设计、编程实现直到项目调试。最后的成果由副组长递交和答辩,教师给出整个项目的得分(发工资)。
采用这样的方式其价值在于:①适度给予权利的项目小组形式更容易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以及学习积极性;②体现团队合作精神和项目制管理的内容;③成果的答辩过程,培养学生语言表述及沟通技能;④项目要求有创新,也是培养学生再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⑤是一种综合的、体现能力结合实际的考核方式。
四、 结论
职业竞争力模型是一个众多能力体现的概念。职业竞争力核心内容是个体能力、团队能力,而模型就是各种能力提升的一个过程。本文就以《Java语言程序设计》课堂教学改革为例,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对职业竞争力培养的支撑作用。下一阶段的工作就是在模型中对各种能力进行量化,使得通过该模型设计的课程方案与课堂实践应用于教学,所培养的学生能更符合企业需求、社会需要。
参考文献:
[1] 汪丞,严文清,夏力.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2013,34(1):70-75.
[2] 许力生,孙淑女.跨文化能力递进-交互培养模式构建[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43(4):113-121.
[3] 黄福涛.能力本位教育的历史与比较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2(1):27-32.
[4] 油新华.工作过程导向:高校《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设计[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6(6):50-51.
[5] 叶美兰,陈桂香.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意蕴及其实现路径的选择[J].高教探索,2016(10):27-31.
作者简介:程舒通,浙江省杭州市,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