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婷 胡哲瑜
摘要: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当前菜市场所承担的功能、职责已无法满足消费者的期待值。本文通过分析当下菜市场的现状,寻求改造过程中的立足点,通过案例调研并加以分析、总结,提出未来菜市场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
关键词:菜市场 可持续发展 规划设计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现代流通业快速发展,城市布局不断更新,周边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果蔬便利店、生鲜超市顺势而生并快速蔓延,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不断促使居民生活模式发生变革。
一、城市更新下菜市场的现状
当下菜市场本身所存在的问题一一基础环境脏乱差、设施不完善,已逐渐得以解决,但标准型菜市场层出不穷的现状带来了以下问题:
(一)功能划分不合理,销售模式单一。从买方人群来看,附近居民且中老年人偏多,附带着大量青少年,在交易过程中伴随基础社交,而相应的休闲、娱乐活动空间就显得尤为重要,相对而言,卖方的需求就比较固定,但当下菜场空间划分不合理,单位摊位面积少,货品与人争空间,多为长时间蹲点式销售,体验性不足。
(二)配套景观设计没有得到重视。一部分菜场因恶劣的经营环境和不当的交通流线设计使得其影响周边环境的整洁和有序,破坏了城市形象。菜场基本不存在景观设计,菜场的整体设计也没有与周边的环境有相应的协调和补充。
(三)菜市场形制简单,毫无特色。工厂化的造型,千篇一律的陈列方式,缺少文化气息,不能凸显地域特色。经过改造的标准化菜场设计过于依赖标准,没有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特色,在个性上欠缺所处地域文化和精神上的独特性,不同地域由不同年龄层、工作性质的居民组成,因而做出有针对性的功能和审美设计很有必要。
二、菜市场改造升级立足点
(一)区域经济代表——凸显消费体验。一个运营良好、价格实惠的菜市场,可以拉动区域经济增长。菜场所展现出的运营、管理模式也影响着地域经济发展的规律。无论多便捷的生鲜超市,多快速的网上菜场都无法满足消费者直观挑选的购物体验。
(二)情感依赖——打造交往平台
菜市场在一个社区中起到的作用不仅仅是商品买卖,还有公共交流、情感归属等功能,是集体记忆的载体。菜市场作为社交中心,不仅对于社区、城市的活力有重要贡献;而且通过农民直接给消费者提供本地产品,成为城市與乡村、自然之间的纽带,是不同社群交流共享的空间。
(三)文化载体——挖掘文化符号。菜市场就像一个城市的剪影,除了当地特色的食材,在买卖过程中可以挖掘到居民最真实的生活模样,了解到特色的饮食结构和风情。少数菜市场本身历史悠久,融入文化价值很容易成为城市地标,从菜市场中捕捉到地域文化的踪迹,可以反作用到菜市场之中,使之成为城市形象的一块标签。
三、未来菜市场发展的趋势
(一)创新型销售模式。一方面,菜市场本身需要进行营销推广,突出自身与其他销售渠道相比较更为直观的生鲜性优势。陈列展示的创新是最直接的方式,以秩序化、规则化产品的摆放,盛放器具的创新替换,多种陈列形式并用的方式,吸引顾客的目光,展示产品的高质量。
台湾上引水产市场直接将成片的养殖海鲜的水池搬运到最醒目的位置,装备了模仿海洋环境的控制设备以重现海鲜的生长环境,由工作人员打捞被顾客挑选的海产,一系列售卖方式模拟海产打捞的过程,重视消费体验。通过环境营造,极大的延长了产品的新鲜性,不仅在视觉上迎合顾客的认知,而且通过售卖模式的改变传递出市场对于产品质量的重视。
另一方面,顺应互联网思维,符合新生代消费观念的线上运营蓬勃发展。香港本湾市场通过视频系统选购活禽,线上实施监测食材运营情况等方式,打破了二维时空的局限。高科技、新媒体的加入不仅跟上了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而且缩短了食材与顾客的距离,带来全新的消费体验。
(二)多元化功能体系。经营小额贸易的菜市场身居城市各繁华住宅区,由于其公益性的贸易体制,必然需要承担一部分城市空间的社会职责,回归公共空间基础价值。建筑常与公共景观空间协调发展,菜市场可以将围合的部分边界打开,作为公共景观,从而推动周边社区共享空间的形成,促进不同社群共存与交流。同时为了满足日益丰富的需求,必须优化调整经营模式,对菜市场进行复合开发。引入相关次要产业,跨界联合共同发展。
荷兰鹿特丹的一座拱形室内集市可以容纳近百个销售商铺,售卖着与食物相关的一切物品。店铺上方设计成供人休憩的露台,或是作为景观亦作为养殖的菜园。集市上方空间用作公寓单元,下方空间是4层的停车场。这样通过空间渗透、功能叠加的一个复合型市场是交通枢纽,也承担贸易活动,更有居住功能,维系着区块空间中人群的生活需求,提升了空间利用率,在有限的空间中尽可能的满足多样的活动诉求。
(三)地域文化特色。菜场通过本土的产品、买卖社交的场景,成为地域性文化的缩影。利用扩大现存基础的文化氛围,在空间改造上借以特色文化符号,与城市肌理相连接,菜市场易被打造成城市地标型空间。
在环境设计过程中,应注重挖掘并融入地域性文化,赋予空间有意义的价值。菜场作为城市文化载体,“但其被拆掉后不仅将原有人群的生活聚集地打碎,空间被‘格式化了,城市的文化记忆也随之会慢慢消失。”有80年历史的新富市场在改造中沿用旧制空间来引起集体记忆共鸣,延续了外有开窗、内设天井的原有空间布局,以及马蹄形的建筑造型,甚至植入两道半透明墙体来凸显建筑形制。
四、小结
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现代菜市场面临许多的问题,但菜市场这一空间场所作为城市基础设施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城市更新的道路上,设计者应从地域特殊性出发了解市场特性,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前提打造空间,促发配合特色营销,完善功能体系,连接场地、人与地域文化,探索出新型的菜市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