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台州:“末端治理”打通治水最后一公里

2018-01-18 00:22梁敏慧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17年12期
关键词:路桥区池塘村民

梁敏慧

浙江沿海雨量充沛,内河水系密布,水资源丰富。而作为城市水系的末端,池塘一直疏于管理,“脏乱差”成为绝大部分池塘的代名词。如何对池塘进行末端管理,对推动“五水共治”最后一公里落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浙江台州市路桥区坚持以点带面,通过示范池塘建设引领全区池塘治理,以“画净水蓝图、引秀水入池、织清美画卷”三步走的方式再造“岸绿、水清、流畅、景美”新局面。截至目前,路桥区4099口池塘已全部完成疏浚清淤,疏浚方量340万立方米,建成示范池塘178口,实现了水质显著提升,人文景观自然融合。

“规划梳理+技术指导”,画一幅净水蓝图

“一规”统全局。出台《路桥区“五水共治”示范河道(池塘)工程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要求;制定示范河道(池塘)工程建设标准,规范违章拆除、截污纳管、生态治理和景观打造;综合运用清淤疏浚、引水配水、生态修复、岸坡绿化等措施,打造具有地方和区域特色、个性鲜明、名品精品效应的示范池塘。截至目前,全区建成示范池塘178口,实现了池塘及其周边环境的有效改善。

“一技”带全线。在全区范围内不定期举行业务知识培训,针对《水利工程建设程序》《工程建设管理及相关政策》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多形式讲解,提升水利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以“送技术到一线”为主线,下基层解疑难。帮助分析示范池塘建设过程中所碰到的技术性难题,并对施工单位提出的问题与需求做到及时研究解决。目前,区水利服务团已下基层提供专业服务3次,开展业务培训3次。如针对金清镇南盟村整村池塘连通工程,给予方案施工圖设计环节的“一对一”跟踪服务,解决了一些技术问题。

“一线”牵全域。宣传兼顾“保育”,按照“不忘过去,注重未来”的原则发掘水文化和宣传节水知识。“保”,即保护,路桥区面向过去,围绕路桥区河道、池塘、民井的历史传统特色,挖掘、展示路桥历史水文化,编写《路桥区名河名池名井》,历时2年形成5万余字的初稿。“育”,即教育,路桥区面向未来,围绕学校、社区和商业综合体,着重针对青少年,通过实施“红领巾计划”“绿色骑行”“摄影比赛”等特色活动,保育连线,扩大影响面,让“水”深入人心。

“典型开路+实效推广”,引一泓秀水入池

百家智慧共造水。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水体整治。如“自然草坡”——横街镇后尚家池塘整治时将岸坡自然过渡到池塘,在岸边铺种草皮、喜水植物,塘内种植适地水草,使田野、池塘、道路浑然一体;“生态洗衣房”——螺洋街道枧头林村设置公共洗衣台,彻底改善洗衣“液”污染水体,将水源抽入蓄水池,洗涤后的污水则经过生态净化池、终端处理池、生态湿地的三次净化,达到Ⅳ类水或Ⅲ类水标准再排入河道。

百塘连通齐护水。采取“一拆二纳三景观,四清五联六生态”的综合治理手段,系统推进池塘治理。依托池塘综合整治,结合周边公园建设,采用干砌池岸、搭建亲水平台及景观墙等措施,并利用垂直空间将水生植物分三层次种植,使整个生态得到有效循环,从根本上改善水生态,拉近人水距离,实现人水和谐,充分体现池塘整治的生态性和亲水性;通过打通断头、铺设过水管涵、增设水泵管道、开挖明渠、清淤疏浚,实施塘塘连通、塘河连通工程,使水系成为循环、流动的“活水”。如新桥镇前七份池塘与凤阳章环村河通过铺设过水管涵、增设水泵管道等措施,人工开辟“活水”通道,形成“毛细水管”微循环,连通“水系”大通道,提高防洪排涝能力。

百村协力同治水。通过政策导向和区财政资金补助等方式,引领村民参与治水。根据建设特点,出台《路桥区河道(池塘)治理项目管理办法》,明确池塘治理补助实行“以奖代补”,按照评定等次落实区别补助。如峰江街道施家村200多村民自发筹款30余万元对长池头(池塘)实施综合整治,包括池塘清淤、护岸砌石等,每日均有4~6位村班子、村民义务投工投劳参与池塘整治。

“管理落地+辐射带动”,织一幅清美画卷

斩污除患巡河问水。以村为单位、村民为主体落实保洁和管理,实现村民自律和相互监督,让村民主动参与监督,催生村民担当监理员、村民组队管护等现象。如峰江街道下陶村池塘疏浚时,由“村民监理员”穿上雨鞋,“自定标准”后逐步踩踏塘底,有“一脚淤泥一寸垃圾”便要求施工单位返工。新桥镇则建立“队组定千塘”制度,按地域将池塘划定给各个队组,由队组党员或小队长负责管护,并实行垃圾袋装化,推广“户配桶、村收运”模式,从源头上杜绝向河塘倾倒生活垃圾。

举旗亮剑规范管水。针对河沟、池塘被填埋影响行洪排涝的问题,路桥区结合本区实际打造路桥特色,出台《台州市路桥区建设项目占用水域审批规定》(路政办发〔2015〕87号)。办法为确保实现净地出让,明确申报主体需在供地前办理占用水域审批手续。规定项目规划选址过程中涉及水域占用需经水利部门确认,并由水利部门以核实表的形式在国土部门办理供地前把关。2017年,路桥区双水路东延项目通过占用水域审批的前期把关,促使其初步设计方案综合考虑补偿措施的施工工艺及施工时序,确保了项目实施的可操作性和延续性。

兼顾效益分区用水。深度挖掘水文化,做活水经济,保护水生态,将治水与造景相融,提升景区培育多样性和生命力。一方面结合农家乐、水上乐打造一批服务型小池塘,以可持续发展为焦点合理利用池塘。如螺洋街道枧头林村开发湖心岛用于观光,路桥街道洋张村、路南街道肖王村则将池塘清理后供人垂钓。另一方面结合大棚采摘、农业种植形成水岸经济圈。从治水中求得经济价值、环境效益。如路南街道围绕池塘开发草莓采摘园,形成自身特有的产业文化。同时结合人文历史、景观廊道发展文化生态旅游,展现“宗仪故里、书香田园”特色。如十甲陈村东文湖、茶亭湖,新桥金大田村文化礼堂,都已成为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胜地,实现了水利工程与休闲功能结合,水利与富民相互促进的良好效果。endprint

猜你喜欢
路桥区池塘村民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热闹的池塘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浙江台州“刷脸”办户籍
防风林莫名枯死,引出一起重大环保案 台州市路桥区金清“7·15”废酸倾倒案告破
池塘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
夏天的池塘
股市不能“咸鱼翻身”贪挪陷入更深漩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