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市场自由化大趋势

2018-01-18 08:13刘胜军
大众理财顾问 2018年1期
关键词:自由化管制财富

刘胜军

金融自由化一定会带来财富或理财市场的繁荣,特别是利率市场化之后,理财需求自然而然地会被激发。

毫无疑问,过去几年是理财市场大繁荣的时期,可能繁荣得有点超出大家的预料。那么接下来政策的变化意味着什么?是不是繁荣期结束了?还是说经过调整会有更好的发展?

要理解中国理财市场的发展,就要放宽视野。首先要看中国的金融正处在怎样的位置。我认为中国的金融现阶段非常类似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的情况。我们知道,美国在1981年里根上台之后,出现了一段长时间的金融自由化,这种金融自由化到克林顿时期达到顶点,当时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的法案,几乎把美国原来所有的金融管制和限制都取消了,金融业达到了繁荣的顶点。当然,到2008年出了问题,发生了次贷危机。

为什么要推动金融的自由化?有一位学者很早就提出一个概念叫“金融压抑”。他发现,金融压抑的现象在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如果以这个角度来比较中国,可以发现中国是一个典型的金融压抑的国家。

第一,我国利率长期存在管制,银行没有压力,坐在那里就可以把钱挣了,根本不在乎用户的需求和满意度;第二,我国的实际利率是被压低的,意味着存款人实际上给借款人补贴,把钱存在银行是吃亏的;第三,我国的管制,使资本市场被过度压制,而且导致了很多寻租,比如说乐视,是非常典型的例子,不是说你的公司足够优秀就可以上市。另外,中国是一个国有银行占绝对主导地位的结构,国有银行最大的问题就是它比较倾向于给国有企业和大企业贷款,这直接导致了中央最头疼的问题——产能过剩和债务过高。

正因银行靠传统的业务模式可以赚钱,所以他们没有创新。中国的金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汇率是管制的,资本账户也是管制的,这是典型的金融压抑。金融压抑短期内可能有它的好处,比如能够鼓励企业的投资,能够形成很高的储蓄率,但是从长期来看,将形成很大的副作用。

第一,因为管制不能很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所以中国一方面是大量僵尸企业占用大量金融资源;另一方面,有大量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第二,僵尸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很多债务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风险。

第三,资产价格泡沫化。这个现象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变得越来越突出,因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们越来越依赖银行信贷来推动增长,带来的一个结果就是货币超发。中国的GDP是美国的60%,但中国的M2换成美元相当于美国的1.7倍,所以,为什么房价不管怎么调控,一直下不来,这就是货币超发导致的水涨船高。

随着整个经济结构的变化,金融体系的不适应变得越来越明显。中国民营经济已经占GDP的2/3,可能还要高一些。但是民营金融特别是前几年基本没有发展。这些年,国家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些创新的企业怎么去融资?很显然,银行不能适应这样的需求。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我国金融业正在经历美国20世纪80年代所经历的金融自由化浪潮。

比如我们看到,中国人民银行在2014年已经取消了全部的利率限制,IPO的注册制改革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已经很明确要推动,但很遗憾,2015年的股灾把这个重要的事情耽误了。另外,我们也看到影子银行的蓬勃发展,比如信托,原来信托行业的規模只有几千亿元,现在规模已经超过25万亿元,不到10年时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同时我们也看到了3个非常新的特征:一是金融的创新,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产品;二是金融混业,银行体系混业的趋势特征越来越明显,放眼全球,这个大趋势是无法改变的;三是金融科技,特别是最近几年,不光中国,全世界都正在经历第四次产业革命,而这次革命的核心就是互联网的产业化;四是中央终于开始允许民营银行的发展,在2015年批筹了5家民营银行,到目前为止一共批了16家,开业的有8家。虽然这些民营银行的运营情况没有预想的好,但大的方向、大的趋势是值得鼓励的。未来,中国需要发展更多民营银行。所以,中国已经拉开了金融自由化大潮的进程,这是最重要的。

说到金融自由化,它一定会带来财富或理财市场的繁荣。因为在金融压抑的情况下,基本上是银行主导的体制,利率也是被限定的,所以创新是没有空间的,大家也没有理财的需求。但金融自由化之后,特别是利率市场化之后,理财需求自然而然地会被激发。

所以,过去几年中国理财市场的繁荣,主要是3类因素的推动。

第一类因素,居民或投资者的需求。这个需求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资产保值的需求。我们知道中国的货币超发,这一定意味着价格的增长。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不理财,不主动管理财富,资产很可能贬值,这是一个非常刚性的需求,也促使大家形成理财理念。二是对资产组合的需求。过去,大家没有资产组合的概念,但学过金融学的人就会知道,资产是一定要组合的,因为每一个金融产品都有不同的特性,其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都不一样,而每个人的需求又是不一样的,你是老年人还是中年人,都决定了你的投资需求是不一样的。调整自己的资产,使其更好地符合自己的需求,这是理财市场繁荣的根本原因。

第二类因素,从金融机构,也就是理财的供给方来看,也存在几个需求。一是打破利率管制的需求。前几年互联网金融出来,互联网金融的利率是没有限制的,但银行的利率是有限制的,银行承受了压力,银行不搞理财产品就是死路一条,因为你的资金留不住。一开始银行搞理财产品是被动的,是为了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不得不变相地通过理财产品实现利率市场化。二是存在比较大应对监管的需求,特别是银行业。因为银行业被管得最严,为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银行业倾向于把表内业务做到表外,所以和各种各样的金融机构合作,就出现了包括通道业务在内的各种交叉套利问题,这也是理财业务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原因。三是竞争的需要。现在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越来越白热化,为了更好地满足客户,银行业需要提供更好的服务。更好的服务不光是让大家少排队,更重要的是得让大家更好地理财,更好地进行财富的保值和增值,这是银行必须做的事情。endprint

第三类因素,就是金融科技的发展。金融科技,特别是互联网,当然也包括AI,发展方兴未艾,对所有行业都带来冲击,金融业也不例外,而且非常快速地渗透金融业,因为金融业是一个数据的行业。

在这些核心因素中,能够看到需求者升级的影响。中国人均GDP已经达到8000美元,属中等收入水平。到了中等收入水平之后,人的需求就会发生变化,总体是向更高层次升级。在2009年,最大的金融需求是创造财富,但到了2017年,首要的目标已经不是创造财富,而是怎样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财富的管理包括财富的传承已经取代了创造财富,这是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

第一代企业家已经开始向第二代企业家过渡,或者第一代企业家已经到了要退休的年龄,他们的心态发生了一定变化,创业的激情消退了,想的是怎样保住财富。

另外,这里说的理财,对理财师群体来讲,主要是狭义的,也就是面向的是高净值客户。高净值客户才有足够的资金、足够的规模和足够的需求,来聘用理财师提供专业的顾问服务。所以我们看到,中国的富人越来越多,亿万富豪的数量已经位列世界第一。如果按照高净值人群来算,中国个人可投资金额千万元以上的人数已经超过200万人,而且年均增长在20%以上,所以这绝对是一个财富爆炸的时代,这个趋势非常明显。

总体来讲,就像马云说的,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大多数人会死在明天晚上。要适应新的竞争模式或竞争格局,需要转变心态。

第一,从需求和国际对标角度来看,资管业务的发展潜力非常大,但是增速会放缓。

第二,资管新规出台之后,市场会从同质化竞争转向差异化竞争,也就是真正比拼的是能力。

第三,打破刚性兑付,有助于整个行业真正实现优胜劣汰。在竞争过程中慢慢会出现此消彼长,在这个过程中,理财师会受到重视,因为金融机构需要理财师的专业能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未来资管市场有4种定位:第一,分销巨头,比如蚂蚁金服,大家都知道它的产品非常多,但绝大多数都不是自己的产品,其本质上是一个分销渠道,因为它掌握了用户入口,这类机构将来赚钱是比较容易的,因为它有用户,而获客是最难的一个环节;第二类,有强大的资产组合配置能力的机构,比如投行、券商;第三类,靠规模来获取收益的,像大量的公募基金等;第四类,靠主动管理的,类似于风险投资、对冲基金这样的机构,他们的回报率比较高,但专业性要求更高。

總的来说,不管哪种机构,未来一定要培养自己的核心能力。这对整个中国资管产品的发展应该是一个非常好消息,而对于理财师来说,则意味着未来有更大的施展才能的空间。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由化管制财富
探索实行更高水平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措施
好奇心是一生的财富
略谈金融自由化
如何应对第三轮财富洗牌?
放松管制
药价管制:多元利益目标的冲突与协调
不同地区开发商群体的囤地行为机理及其管制
“火红财富”的拥有人
关于贸易自由化环境效应的文献述评
吃苦也是一种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