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健 罗辉 汪洪春 唐元宁
(1.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建设管理中心,四川 成都 610021;2.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四川 成都 610031)
线性工程的特点决定了线性工程项目管理具有利益相关者众多、项目组织复杂、项目沟通难度大、项目目标控制管理不便等诸多一般项目管理所不具备的难点,传统的项目管理方法和模式在线性工程中往往难以适用。2016—2017年,国网公司先后发生的江西丰城电厂“11.24”事故、江西丰城“5.7”倒塔事故和山东“5.14”倒塌事故证明,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工具加强管理,特别是加强项目集管理的应用异常紧迫。
目前,关于工程项目集管理的研究较多。例如,石一辰构建了项目集生命周期收益管理模型[1]。贾广社等应用项目集管理的视角构建了大型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组织成熟度模型[2]。朱志强在界定项目、项目集、项目组合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多项目管理理论模型[3]。这些研究是学者在项目集管理理论上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主要是理论方面的研究分析,具有一定的指导借鉴意义。与此同时,也有部分学者将项目集在细分行业的具体应用方法、应用过程等进行了归纳和提炼。例如,马明军基于中粮某项目集管理实践研究项目集管理的核心问题[4]。孙莉芬等以南方电网某局中介项目集为研究对象,对项目集三方面的评价展开了分析[5]。董渊科提出了在武器装备的研制协同创新过程中引入项目集的概念,构建武器装备研制协同创新模式[6]。
虽然项目集管理的应用研究具有一定基础,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针对铁路、公路、电网等具有项目集特征的大型线性工程的研究还很少。基于此,本文以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为例,加强项目集管理理论在电网线性工程项目中的推广应用研究,一是促使线性工程管理更加高效,促使收益提升;二是构建出一套科学合理的项目集管理推广应用体系,有效解决推广中的重难点问题。
罗杰斯等人认为,创新扩散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创新在社会系统成员中通过某种渠道传播的过程[7]。根据创新扩散理论,一项创新成果主要涉及四方面因素。
创新本身需要从相对优越性、兼容性、复杂性、可实验性和可观察性五大方面进行分析。①项目集管理理念在线性工程中相较于传统项目管理的优越性在于更加关注项目间的协调管理。②大型线性工程由于具有多个标段,亟须战略统筹层面的管理理论和工具予以支撑,因此具有相应兼容性。③项目集管理并不对特定的项目进行日常管理,着重于整体规划、控制以及协调,因此项目集管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同时,目前能够熟练运用项目集管理的人才还相当缺乏,企业未能正确认识项目集管理的作用,因此运用项目集管理具有一定的难度。④根据上述文献综述可知,目前已有相关学者将项目集管理应用到工程项目中,具有可实验性。⑤项目集管理能够充分协调各项目间的资源,资源浪费的现象较少,节约成本的作用显著,具有一定的可观察性。项目集管理具有的以上五大特性,在线性工程应用中可以称之为创新。
罗杰斯根据接受创新与所需时间的关系将受众划分为不同比例的五类人:创新者(2.5%)、早期采用者(13.5%)、早期采用人群(34%)、后期采用人群(34%)、落后者(16%)。从创新者、早期采用者向后3个阶段人群的推广尤为重要,此时为临界点,人群占比为15%~18%。目前,在项目集管理在电网工程项目中只有小范围应用实践,接受的人群较为局限。因此,对于其他未接触项目集管理理念的国网公司内部众多工程,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对效益的追求,对于项目集管理的需求将会迅速增加。
扩散推广本身就是一种信息交换。国网公司内部的传播渠道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从上而下的力推,属于行政上的强制性传播;另一种是关系网络传播,通过推广应用成效的显现促使同行业的管理者转变观念。
电网工程作为典型的大型复杂线性工程,具有项目构成、组织管理、信息沟通和社会环境等诸多复杂性特点。而目前国网公司及子公司内部对于项目集管理的了解较少,对信息传播渠道和推广带来巨大挑战。另外,由于项目集管理与项目管理不同,不涉及日常的管理工作,这也是阻碍推广的一个因素。
目前,项目集管理在大型线性工程中的推广应用还只是早期阶段,还没有大规模的应用。因此,项目集推广不能被动地等待,需要采取各种手段、方法力推,不断汲取经验和教训。同时,创新者、早期采用者的使用使人们不断了解到项目集管理的优越性,促使后来人群更好、更快地接受。因此,在目前这一早期阶段,需要加强项目集管理的推广应用。
2.1.1 加强战略统筹,协调推进推广工作布局
为工作开展提供组织保障,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建立了省公司层面为领导小组、建管中心层面为指导小组、业主项目部层面为推进小组的三级推广组织机构。另外,本阶段为试点推广阶段,按照“整体规划、试点先行、过程改进、经验总结”的思路加强工作实施。
2.1.2 加强两个关口把握,严格规范推广工作要求
省级公司和建管中心采取片区优先级和工程优先策略确定项目载体。以此为指导,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选择在三通道、宣汉等电网工程中推广项目集管理理论。另外,业主项目部注重将综合管控体系的思想融入策划文件中,保证在顶层设计阶段就明确综合管控体系落地实施的方案和流程。
2.1.3 注重两重平台搭建,有效夯实推广工作基础
公司内外协作主要依托公司官方网站和媒体平台实现,避免信息单向传递、延时传递。同时,加强“传统+新兴”学习平台的搭建,采用“集中+分层”培训方式,努力增强员工业务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2.2.1 推广动力机制
为满足项目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省级电力公司必须借助先进的项目管理理论,助推公司效益实现。为保障各级机构认识到推广工作的重要性,省级电力公司、建管中心、各项目部发布了一系列制度文件,有力推动项目部开展推广工作,激发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2.2 推广扩散机制
按照权利和利益两个维度加强对利益相关者的重要度识别,分别采取不同的方式来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要。针对政府,采取地方协调会和一口对外机制加强沟通;针对征地拆迁群众,加强构建房屋拆迁工作协调机制和紧急阻工机制等方式协调。项目部借鉴铁路行业的优秀做法,加强利用WBS、OBS以及责任分配矩阵等工具,对现场施工人员实行二维码管理,实现人员专业化、现场管理信息化。
2.2.3 推广监控机制
公司及建管中心加强对目标落实和过程管理上的监控。在对人力资源、基础条件等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加强推广战略目标的分解。环境条件或不可抗拒的因素出现时,进行及时的目标修正和完善。在过程管理阶段,对重要项目或创优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的电网工程项目实行全面化过程管理;对次要项目或创优要求、施工难度适中的电网工程项目实行重点化管理。
2.3.1 标准融合体系
将项目集管理理论与基于项目管理理论的标准化手册进行融合实施是工作的重难点。因此,建管中心加强人才的选拔,选择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同时又具有国际先进管理理论知识,熟悉推广框架的负责人及核心团队成员。同时,在文件策划过程中更加注重从整个输变电工程的角度出发做好前期策划。
2.3.2 管理协调体系
由于国网公司要求撰写的文档较多,项目部在有限的人员配备下,要同时实现完成高效的现场管理和编制高质量的过程档案材料,压力较大。建管中心为解决该重难点问题,首先,明确档案工作在项目建设中的重要性;其次,明确档案材料对管理提升的重要意义;最后,业主项目部要求各参建单位成立档案领导小组,并制定档案实施细则,充分发挥各参建单位的作用,加强档案管理工作。
2.3.3 现场巡查体系
项目部借助PDCA的思想,采取标准化的现场巡查方法将风险扼杀在摇篮之中。项目巡查策划阶段,项目部加强编制巡查大纲;在巡查实施阶段,妥善安排巡查人员开展巡查工作;在问题反馈阶段,加强巡查问题的整改复核,查看巡查整改效果;在项目巡查总结阶段,加强巡查工作总结,及时修改下月巡查工作大纲。
基于项目集管理理论在宣汉工程、三通道工程等电网项目上的成功实践,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探索出一套可操作性、可复制性强的项目集管理理论推广实施体系——“一体、两翼、双轮”推广实施体系,具体如图1所示。“一体”即落实一大战略统筹,加强应用推广工作的整体规划,保证全局推广工作方向。“两翼”即加强两个关口把握和注重两重平台搭建,起到构筑应用推广工作基础的作用,平衡、协调内外资源利用。“双轮”即建立“三维联动”推广机制和深化三级管理体系,推动应用推广工作能够顺利应用、固化实施并持续改进,最终实现管理效益。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线性工程逐渐向大型化、复杂化转变,因此需要先进的管理理论予以支撑。由于线性工程是复杂的系统性工程,线性工程的项目集管理不能一步到位,需要充分考虑线性工程所涉及的利益相关者的相互作用关系,充分结合企业所拥有的内部资源和面临的外部环境,按照“策划-实施-监控-反馈-修正”的思路开展工作。本文利用创新扩散理论,对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项目集管理应用推广的成功案例进行了经验总结和提炼,构建了一个可复制的“一体、两翼、双轮”电网线性工程项目集管理推广应用体系,可以为同类型的线性工程尤其是复杂电网线性工程的项目集管理提供借鉴。与此同时,具体类别的线性工程项目在应用中需要根据自身的项目特点进行匹配与优化,以更好地使该理论服务于所应用的工程项目。
图1 “一体、两翼、双轮”线性工程项目集管理推广应用体系
[1]石一辰,陈宏丽,杨爱华.基于项目集管理的收益管理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09,7(9):26-30.
[2]朱志强,武玉洁.施工企业多项目管理模式实施模型构建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08(5):40-43.
[3]贾广社,陈玉婷,薛祥东,等.大型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组织成熟度模型[J].工程经济,2014(3):22-29.
[4]马明军.基于中粮某项目集管理核心问题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12,10(10):70-74.
[5]孙莉芬,朝发树,张萌,等.基于南方电网某局中介项目集的项目管理后评价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14,12(11):77-83.
[6]董渊科.基于项目集管理的武器装备研制协同创新模式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3,32(5):29.
[7]Rogers,E.M.Diffusion of Innovations[M].NewYork:The Free Press,1983.PM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