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中国石油工程技术分公司副总经理 李国顺
长期以来,资料“齐、全、准”一直都是录井人追求的目标,但随着石油勘探开发环境的变化,井筒工程技术的进步,“齐全准”已不能完全满足油气生产实际的需求。第四届中国石油工业录井技术交流会以“更快、更全、更准”为主题,认真分析低油价下录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积极顺应当前录井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共同探索未来录井的发展之路。反映出录井界在能源转型中面临新挑战时,发展的观念在转变,变革的紧迫感在增强。大家都感觉到了录井技术发展环境的变化,特别是近几年,变化更加显著。
一是勘探开发对象变了。在勘探方面,老区勘探目标越来越复杂,隐蔽油气藏比例不断提高,储层的厚度明显减小;新区勘探目标埋深普遍增大,上覆地层复杂程度加剧,储层非均质性增强。这些复杂的条件给录井建立岩性剖面和油气层发现增加了不少的难度。在开发方面,国内大部分油田已进入高含水、特高含水生产阶段,油层水淹程度日趋严重,剩余油高度分散,特低渗致密型、裂缝型等非常规油气藏开发力度加大,给油气层的录井评价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
二是工程技术环境变了。随着钻井工程新技术、新工艺的快速发展,水平井、分枝井增多,欠平衡及PDC钻头等钻井技术的广泛应用,导致岩屑捞取、识别,以及其他依赖于岩屑为载体的分析化验困难,直接影响到油气层的录井发现与评价。钻井速度大幅度提高,对综合录井在钻井施工安全方面的监测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随钻测量技术、成像测井技术以及分段压裂技术的应用,减少了对录井解释评价的依赖性。
三是勘探开发思路变了。油气田企业立足长期低油价,围绕打赢生存与发展攻坚战,突出高效勘探、低成本开发,正在推进从重产量向重效益、从重地质储量向重经济可采储量、从靠投资拉动向靠创新驱动、从传统生产向精益生产的四个转变。
在录井技术发展环境发生变化的同时,录井行业的生存环境正面临着长期低油价带来的挑战。从近几年的油价运行情况看,本轮油价的暴跌根本性因素是供需关系,而影响油价的其他三个主要因素,即美元升贬值、投机性炒作和地缘政治的影响力在减弱。另外,新能源的发展速度超乎想象,气代油、电代油、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步伐也在加快。总体来看,原油供应侧增长强劲,需求侧增速减缓的基本面短期内不会改变。由于国际油价暴跌,石油勘探开发投资锐减,导致勘探行业进入寒冬期,录井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正处于“三低”状态。
一是价格低位。自2014年以来,录井服务价格普遍已下跌了30%以上,个别油田综合录井服务价格更是下跌了50%以上。录井服务费用占建井成本的比例不到1%,远远低于国际上的3%—5%的水平。
二是市场低迷。完钻井数持续下降,带动录井工作量的断崖式下跌。以中国石油为例,2016年的完钻井数比2013年下降38%,常规录井完成的工作量降幅达42%,录井新技术工作量下降了10%,国际市场工作量下降幅度高达62%。
三是行业低谷。油价下跌以来,录井行业的经济总量从高峰期的60亿元以上,下降到了2016年的35亿元左右。民企数量由60家左右减少到了不到40家,许多民企支撑不下去了。三大石油公司所属录井企业利润陡然下跌,绝大部分企业出现了亏损。这些数据都显示录井行业已经进入了行业的低谷期。
综上所述,国际油价上涨乏力,录井市场量价齐跌,技术突破面临瓶颈,录井正处在多重矛盾叠加时期,“三低”状态在短期内可能很难改观。可以预见,录井作为传统化石能源行业中的小专业,在低油价和能源转型中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还会不断涌现,需要录井企业研究的新课题也会随之增多。
“君子善假于物,变弊为利,转危为机”。每一次危机的背后都孕育着新的希望,我们要看到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从宏观环境来看,至少有三个没有变。
一是中国经济仍处于中高速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变。根据国家统计局的预测,今年经济增长速度不低于6.7%。从增速数据来看,中国经济增长的平稳性在不断增强,基本稳定在6.7%—6.9%,至2025年平均年增速可望在6.2%以上。经济的增长需要有能源供应为保障。
二是石油天然气在能源消费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变。“石油时代的终结”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据ERI研究,目前,石油终端消费的65%在交通领域,我国交通燃油消费量约占全社会燃油消费的60%,石油对外依存度65%,在可以预见的未来10—20年,油气总体需求仍然会保持刚性增长。同时,天然气的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三是录井技术在勘探开发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变。随着勘探开发对象越来越复杂,需要录井解决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从近几年的勘探开发生产来看,录井技术的作用不但没有削弱,反而在水平井地质导向、压裂层段优选、随钻地质评价、远程作业支持等方面进一步得到了增强。国内外的实践表明,目前还没有一项技术能够替代录井。
回顾录井技术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录井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创新。60多年前,前苏联人的半自动气测仪使录井告别了单一的手工操作、肉眼观察的时代。50多年前,法国人、美国人的综合录井技术把录井带上了发展的快车道。20多年前,中国人创建了地化录井技术,打开了录井评价水淹层的一扇窗。10多年前,录井人应用现代通信技术使钻井现场的生产指挥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今天,石油录井工程伴随着石油勘探开发的发展不断成长壮大,已经成为石油工业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技术。展望未来,石油工程技术各专业将会不断融合发展,录井必须立足长期低油价求生存、谋发展,能否在新一轮技术创新中掌握主动权,将是决定录井行业衰退或增长的一个关键因素。加快技术创新,推动技术进步已经是录井面临最紧迫的任务。
一要以油田需求为导向。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发展,资源品质劣质化程度逐年加剧,勘探开发对象正在向复杂类型、深层超深层、非常规油气藏转变,部分油气田正全面进入岩性油气藏勘探开发阶段。同时,已开发的油田整体进入“双高”阶段。“低、深、难”(低渗透、埋藏深、钻探难度大)“高、散、低”(中浅层探井密度高、油藏分散、显示程度低)已成为共性的问题。在快速勘探开发和钻井提速的大背景下,对现场信息处理的及时性、准确性、全面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次大会的主题“更快、更全、更准”,正是油气勘探开发在新形势下对录井技术的新需求。录井技术创新要在复杂地质工程条件下,快速识别岩性与油气显示,全面评价储层物性,准确判别储层流体性质等方面有所突破,助力油气资源的技术开发、效益开发、绿色开发,满足油气田企业走技术发展之路的需要。
二要以专业人才为关键。“创新无捷径,关键在人才”。中国的录井在国际市场竞争力不强的重要原因还是缺少核心技术,而症结就是缺乏高水平的人才。应把培养或引进世界一流录井人才作为行业发展的首选战略。然而,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人才成长有其客观规律,录井人才的培养更有其特殊性。一方面,录井是技术密集性企业,大中专毕业生占用工总量的80%以上;另一方面,行业规模小,用工总量只有2万人左右,专门从事录井技术研发的科研人员更少。同时,录井学科建设起步晚,专业人才底子薄。这更要求我们重视录井创新人才的培养。在这里要特别感谢长江大学创建录井本科教育,为录井专业人才培养所做的贡献。
三要以共享合作为桥梁。合作创新对录井技术的发展尤为重要。当下的录井技术有许多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但就整个录井技术产业来看,单个录井企业的科研创新能力显得单薄,仅凭一己之力还不能完全解决制约录井技术发展的一些瓶颈问题。合作创新则可以集中录井行业内的创新资源,增强创新能力,缩短创新周期,容易取得重大技术突破,为企业创造新的技术优势。加强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院校之间的合作是提高录井技术水平的有效途径。
长期以来,中国石油高度重视录井技术的发展。在油气勘探开发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勘探开发需要有录井技术做保障,工程技术的进步需要录井技术做支撑;体会到录井技术只有服务于勘探开发、服务于钻井提速提效、服务于安全生产才能真正体现其技术价值。当前,录井技术正面临着诸多挑战。中国石油非常期待与国内外同行携手,紧紧抓住全球能源转型和工程技术服务市场格局发生变化的时机,为录井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借此机会,我提以下三点倡议:
一是努力提升录井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共同努力完善录井技术创新体系,保持合理的科技投入强度。一方面通过科技创新改造传统的录井技术;另一方面通过科技创新攻关新的录井技术,提升地质工程一体化解决问题的能力,推进录井向定量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二是有效拓展录井企业创新合作领域。以“创新、合作、共享”的原则,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共同打造开放、包容的合作平台。以项目合作推动技术、标准、管理等全方位对接,促进录井装备、资料采集、解释评价、信息应用等方面的深度合作。用明确的合作目标、均衡的合作需求及与时俱进的合作模式打牢合作基础,不断深化双边和多边的创新合作。
三是共同呵护录井行业发展生态环境。实事求是地讲,由于历史原因,录井行业的发展环境并不是很好。专业化管理晚,技术人员上升通道狭窄,年龄大的一线人员退出渠道不畅,技术服务价格不尽合理,技术研发力量分散,自主核心技术缺乏,这些都需要各级领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努力去解决,共同创造录井行业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