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液反应的应急处理方法及治疗措施探讨

2018-01-18 04:21吕倩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1期
关键词:输液医护人员静脉

吕倩

在临床患者的治疗中, 输液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治疗方式,主要利用连续输注的方式将药物与医用液体按照相应的途径注入患者体内, 在临床输液方式中, 静脉输液最为常见, 也是临床中效果较好的辅助治疗方式[1,2]。本院针对输液反应患者选择较为有效的应急处理方法与治疗方式等, 收到较好的临床回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接受输液治疗的48例出现输液反应患者, 所有患者在相关检查后均需要静脉输液治疗, 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参与此次研究, 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除了原发病相关表现之外, 在输液后15~60 min突然出现了寒颤、发冷、呕吐、恶心、口周发绀, 患者皮肤出现花纹, 且四肢明显变凉, 之后体温会突然上升至39℃以上。根据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常规组及科学组, 各24例。常规组患者男13例, 女11例, 年龄18~60岁;科学组患者男14例, 女10例, 年龄19~5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接受临床常规方式干预, 医护人员在发现患者出现输液反应之后, 需要立即将输液停止, 并且根据患者反应轻重选择适量的盐酸异丙嗪进行肌内注射, 并且选择5 mg地塞米松与20 ml葡萄糖注射液混合给予患者静脉推注, 并且做好患者的保暖处理, 并且对出现输液反应的原因进行观察。

科学组患者在常规干预基础上接受有效的治疗与综合预防等干预, 主要方法为:①如果患者出现发热症状, 医护人员需要给予患者复方氨基比林肌内注射, 并且根据患者发热程度等选择5~15 mg地塞米松与20~40 ml葡萄糖注射液进行静脉推注, 若患者体温仍未下降, 特别超高热患者, 可以选择物理与药物相结合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有效降温。在进行物理降温时, 可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冷敷, 也可以选择35%乙醇进行擦浴, 此外, 选择250 ml甘露醇给予患者静脉滴注, 并且需要同时给予患者10 mg地塞米松肌内注射, 以免患者再次出现寒颤情况。②针对出现抽搐患者, 需要选择10~20 ml 10%的葡萄酸钙与20~40 ml葡萄糖注射液混合, 给予患者静脉推注, 此外, 给予患者吸氧, 并且选择适量的镇静剂等进行处理。③针对存在心力衰竭(心衰)反应患者, 给予患者20~40 ml葡萄糖注射液与0.4 mg西地兰静脉推注, 如果患者呼吸衰竭症状较为明显, 则可以给予患者适量的洛贝林或者尼可刹米注射液(可拉明)进行肌内注射[3]。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情况及症状缓解时间。根据患者症状等恢复程度将其分为无效、好转、显效, 无效:患者接受临床处理后相关输液反应未见任何改善, 甚至出现恶化情况;好转:患者输液反应得到了较好控制, 患者体温出现下降, 其他反应明显好转, 但症状缓解时间超过1 h;显效:患者干预后输液反应消失, 患者体征等恢复正常。总有效率=好转率+显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 常规组患者无效9例, 好转7例, 显效8例,总有效率为62.5%;科学组患者无效1例, 好转10例, 显效13例, 总有效率为95.8%。科学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良反应 常规组患者发生胸闷5例, 皮疹3例, 水疱2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7%;科学组患者发生胸闷2例, 皮疹0例, 水疱0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科学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症状缓解时间 常规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为(60.2±2.3)min, 科学组为(40.2±0.9)min,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671,P=0.000<0.05)。

3 讨论

输液反应是临床中患者输液治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其类型较多, 且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严重后果[4]。患者输液反应如果较为严重, 不仅会给患者带来痛苦, 也会给医护工作带来不便[5]。

对于患者输液反应的处理, 医护人员除了需要做好及时观察与药物处理之外, 更需要做好临床预防。医护人员需要选择质量符合应用标准的优质输液器, 避免选择伪劣产品等,如果输液器等出现破损, 医护人员需要拒绝使用。医护人员在进行相关操作之前需要做好三查七对, 并且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规范处理, 严格做好无菌操作, 特别是对于患者输液药物的配伍禁忌与有效期等, 需要做好详细检查[6-10]。

本研究结果显示, 科学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科学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为(60.2±2.3)min, 科学组为(40.2±0.9)min,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671,P=0.000<0.05)。

综上所述, 临床出现输液反应患者给予科学、有效的应急处理与预防措施可以有效确保其干预效果, 并且加快患者的输液反应消失时间, 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1]洪安辉, 雷伟东, 吴杰贤, 等.艾灸大椎、百劳、涌泉穴缩短静脉输液反应病程的疗效观察.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21):3151-3153.

[2]李岩.静脉输液反应的预防及护理.北方药学, 2012, 9(1):120.

[3]刘瑞云, 刘擎国.静脉输液反应的护理及预防对策.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16):335-336.

[4]梁秀英.输液反应的原因分析及护理观察.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6, 1(12):183, 186.

[5]赵东方, 王婷.非常规输液反应比较与分析40例.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14(4):376.

[6]李俊丽, 刘晓颖.临床输液反应的应急处理方法及治疗措施探讨.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8, 5(12):10-12.

[7]付小菊, 孙海燕.临床输液反应的治疗和护理干预措施.医学信息(旬刊), 2013, 26(12):45.

[8]刘秋蕾.临床输液反应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9, 7(12):130-131.

[9]孙荣凤, 朱锦云.对临床输液反应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体会.工企医刊, 2010, 23(6):58-60.

[10]黄宗英.临床输液反应原因及对策.中外健康文摘, 2012(43):201.

猜你喜欢
输液医护人员静脉
腰静脉及腰升静脉变异一例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DCA循环法的应用实践
法国用免费拳击课感谢医护人员
《海峡姐妹》志愿者为医护人员送温暖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颈枕输液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