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立斌 刘亚雄 许开春
西北油田采油三厂员工在TK888井进行措施作业。 刘亚雄 摄
西北油田采油三厂对全厂现有单元、单井进行重新梳理,打破原有思维定式,运用注水、注气、措施、优化工作制度等手段,盘活现有资源。
西北油田采油三厂面对油藏能量衰减加快、注水效果变差、低产低效井增多的局面,实施定量化注水、精准酸化,“注气三采”等技术,对“阁楼油”、剩余油进行深度开发,提高储量动用率,自然递减率从去年同期的28.14%降低到15.46%,综合递减率从26.71%降低到7.13%。
“梳理影响老区油藏开发效果的不利因素,通过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治理,实现老区油藏焕发新的荣光。”这是采油三厂在年初工作部署会上定下的目标。
该厂开发研究所成立上产挖潜小组,对全厂现有单元、单井进行重新梳理,打破原有思维定式,运用注水、注气、措施、优化工作制度等手段,盘活现有资源。今年以来,TK848CH、T814(K)等无效变有效井达28口,整体恢复产能66吨/天,有效变高效井17口,提升产能67吨/天。
积极开展低效区块综合治理,有效提升产能。通过定量化计算注气量,提高驱油效率。针对八区多轮次注水注气井效果变差展开专项治理,实现注采平衡调整,对停注的注水井TK843等6口恢复注水,累计提升日注水能力700立方米,该区日油水平由418吨提升至532吨。恢复十一区关停井生产,治理出砂井,日产油由年初201吨提升至236吨。
深化与研究院所合作,推动最新成果应用。该厂与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加强技术协作,定期进行示范区降递减专项讨论,共享最新成果,加快推动托甫台示范区建设。截至目前,共实施工作项目54个,实现阶段增油5.88万吨,自然递减率较去年同期下降8.7个百分点,综合递减率较去年同期下降11.2个百分点。
该厂针对不同的井况,分别采用优化注水、精准酸化、“注气三采”等手段,加大开发深度,提高储量动用率,提升开发效率。
技术人员通过观察受效单元参数变化引起的实时动态,寻找最佳注水量,在确保水驱效果同时持续产量稳定高效。4月初,该厂先后对TP253X、TP256等5个井组优化,计算分水量,增强井网调整提升水驱开发效果,日增油79吨,已累计增油1.3万吨。
探索新的注水方式方法,针对连通未动用储量,把对应注水转变为非对应注水工作,在多个不同区块进行试验。对TP265X、TP145等新增单元注水实施8个井次,产量获得提升,日增油48吨。同时进行高压注水,不断扩大水驱规模,对TP24CH2、TP31CH2等位于次级断裂的油井开展高压注水工作,保障产量平稳。
采取精准酸化增注、调流线流场,转单元注水等手段,对注水效果变差的油井进行分类治理。对TP170、TP151、TP208等日产5吨以下油井通过酸化提高驱油效率,先后实施10井次,有效8井次,累计增油4523吨。
优化段塞注气参数,增强气驱效果。技术人员通过对T756CH~TH10434等水窜井组,定压差注气,确保油线均衡动用,实施5个井组,日油水平提升35吨。对连通性好的井组优化段塞注气参数,累计实施4个井组,驱替效率提升1.5倍,井组单轮次增油由2734吨增加至4326吨。1~8月通过注气增油8.9万吨,实现新增经济可采储量18.6万吨,较去年同期多增2.3万吨,多增加可采储量1.8万吨。
采油三厂持续推进核心技术科研攻关,技术创新为科学高效开发油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该厂开发研究所通过大胆创新,对常规杆式泵结构及材质进行改进,成功研发了Ф38/44/56深抽杆式泵(最大下深可达4000米),并统一了各泵径泵座,形成了以杆式泵为核心的七大深抽配套工艺,极大地丰富了塔河油田人工举升工艺体系。通过大力推广杆式泵深抽技术及配套工艺,累计增油20510吨,节约成本431.6万元,累计创效5449.7万元。
针对高气液比井及部分注气井泵效低的问题,他们与厂家联合攻关,从泵结构上进行改进,增加气体交换腔,在TK853X井进行应用,在液面低于前期液面500m的工况下,泵效由56%提高到64%。通过联合攻关创新的新型35兆帕偏心井口,具有安全性能高、密封可靠、旋转灵活、配套性好等优点,经推广应用24井次,累计实现净效益505万元。
日前,该厂防异物进泵小筛管工艺取得新突破。该工艺在不降低过流面积的前提下,可将进泵液体流向由垂直流改为径向流及减小进液孔径,从而防止地面小件落物及地层异物被吸入泵筒导致检泵。目前该技术已应用87井次,避免检泵8井次,避免躺井影响产量672吨,实现经济效益32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