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淼
冠心病是临床心内科最常见的心血管病之一, 冠心病的发生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吸烟、年龄、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 主要是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 形成斑块,管腔出现狭窄, 血管出现收缩、痉挛、斑块破裂、血栓形成,血流急速减少, 出现心肌缺血, 脂蛋白代谢的异常变化造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脂蛋白代谢异常中低密度脂蛋白更显突出[1-3]。血清胆红素有抗氧化的作用, 对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具有抑制作用, 能降低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速度。所以, 机体血清胆红素的浓度变化和冠心病的形成关系密切, 低血清胆红素是导致冠心病形成的新危险因素, 血清胆红素的浓度变化可以作为冠心病诊断的有效指标[4-6]。本文对84例冠心病患者及84例健康者进行研究, 以探索血清胆红素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冠心病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6年8月循环内科收治的8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 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中心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 患者未进食影响胆红素水平的药物、食物, 无影响胆红素水平的疾病, 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中男48例, 女36例;年龄43~76岁, 平均年龄(59.7±5.6)岁, 患者入院后均行冠状动脉造影, 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50%。另选取同期本院体检的健康者84例作为对照组, 84例健康体检者无冠心病病史, 无引起血清胆红素改变的疾病, 其中男49例, 女35例;年龄44~78岁, 平均年龄(58.7±6.5)岁。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晚餐后均未进食, 清晨空腹采取静脉血3 ml进行检测, 应用美国贝克曼DX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试剂为仪器配套试剂盒, 检测两组标本血清胆红素, 包括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并进行比较。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低密 度 脂 蛋 白 胆 固 醇 分 别 为 (8.17±1.69)μmol/L、(1.86±1.17)μmol/L、(1.96±1.04)μmol/L、(2.71±0.34)mmol/L ;对 照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分别为 (15.17±2.34)μmol/L、(3.17±1.02)μmol/L、(3.12±1.05)μmol/L、(1.19±0.47)mmol/L;观察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冠心病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内科疾病, 在老年患者中发病率较高,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生活方式的改变, 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 成为威胁人类健康主要疾病之一。冠心病发生的原因是冠状动脉出现粥样斑块, 造成冠状动脉血管狭窄, 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活性下降, 使血管收缩、痉挛,从而促使管腔狭窄, 促使粥样斑块破裂, 血栓形成, 血管血流急骤减少, 最终导致心肌缺血、冠心病形成[7,8]。
冠心病形成的原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血脂异常和血管内膜的炎症反应是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最主要的原因,血脂异常导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 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促使动脉发生粥样硬化, 低密度脂蛋白氧化, 形成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 被巨噬细胞里的受体识别, 形成泡沫细胞, 所形成的斑块聚集粘附在血管内皮, 最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另一原因是具有毒性的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可改变血管内细胞功能, 造成内皮细胞损害, 形成了斑块堵塞血管, 从而形成冠心病。
人体血液中各种胆红素是血红蛋白代谢过程产生的物质, 它具有抗氧化的能力, 可以阻止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氧化修饰, 从而防止冠心病的发生。研究发现, 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 则人体低密度肛蛋白胆固醇水平相应升高, 冠心病发病率相应升高, 血清胆红素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9-11]。本组研究显示, 观察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结果与相关文献[12,13]报导具有一致性。
综上所述, 冠心病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呈负相关, 血清胆红素水平,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测定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可以为冠心病的诊断、治疗及治疗效果观察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1]旷萌琦, 沈玉蓉.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冠心病的关系及调血脂治疗对其影响探究.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 10(16):46-48.
[2]刘鸿宇.血清胆红素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6(s1):4.
[3]王丽丽.老年冠心病血清胆红素、低密度脂蛋白检测的意义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2):85.
[4]陈亚平.冠心病血清胆红素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临床分析.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4, 35(14):1955-1956.
[5]徐莉, 许珊珊, 李洲锋.冠心病血清胆红素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临床分析.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62):61.
[6]王娟.冠心病血清胆红素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临床观察.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 4(18):41.
[7]乔献伟.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与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的初步探讨.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1, 32(6):681-682.
[8]廉银珠.血清胆红素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相关性分析.吉林大学, 2016.
[9]郝东亚.胆红素与冠心病的发病关系.吉林医学, 2016, 37(7):1770-1771.
[10]廉银珠, 张聘聘, 秦秀娇, 等.胆红素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6, 44(1):76-79.
[11]史连义, 周志伟, 田雪梅, 等.冠心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的Meta分析.中国老年学, 2012, 32(7):2062-2064.
[12]张慧, 张玉顺.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关系研究.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5(3):47-48.
[13]徐莉, 许珊珊, 李洲锋, 等.血清胆红素、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联合检验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价值.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5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