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脊柱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对策

2018-01-18 20:59:35张鲫付敬萍王鹏孙国昌许建英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16期
关键词:血液循环抗凝脊柱

张鲫 付敬萍 王鹏 孙国昌 许建英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骨科手术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 成人接受脊柱手术后下肢的行为活动受到限制, 更容易导致血栓的形成。患者在接受脊柱手术后如果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问题, 便容易继发产生肺栓塞或者脑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都会产生严重影响。伴随临床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各种类型的脊柱手术也逐渐增多, 术后积极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控, 是临床诊疗工作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本研究成人脊柱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对策。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84例成人脊柱手术患者, 其中男51例, 女33例, 平均年龄(48.71±7.13)岁;其中颈椎手术患者17例, 胸椎手术患者11例, 腰椎手术患者56例;共实施颈后路手术9例, 颈前路手术8例, 胸椎后路手术11例, 腰间盘突出症手术17例,腰椎管狭窄手术28例, 腰椎骨折手术11例[1]。手术中有46例患者应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方法进行麻醉, 38例患者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方法实施麻醉。存在冠心病既往病史患者8例,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3例, 糖尿病患者11例, 合并两种以上疾病患者18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手术后均积极开展下肢深静脉血栓防治干预措施, 具体方法如下。

1.2.1 实施药物方法干预 脊柱手术后应用及时应用抗凝药物是临床预防血栓形成的主要方式, 同时也是效果最为明显的治疗方法[2]。针对患者在术后积极应用抗凝药物, 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的药物主要有肝素、华法林、阿司匹林等,患者接受脊柱手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制剂, 能够通过其低分子的性质特征发挥较为理想的抗凝作用, 抗凝血酶在患者体内产生抗凝作用, 对凝血过程进行抑制, 发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作用。肝素制剂在术后12 h采用腹部皮下注射的方法, 以便尽快产生药物作用。

1.2.2 应用物理方法干预 患者在接受脊柱手术后, 均会卧床休息, 临床工作可以应用下肢循环泵的辅助疗法, 帮助患者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尽量保证患者下肢血液能够处于良性循环状态, 以避免静脉出现深静脉血栓问题。术后后期,患者可以在能力允许的情况下, 下床进行轻微活动, 此时应当指导患者穿弹力袜以预防血栓的形成[3]。

1.2.3 体位防治方法干预 脊柱手术后, 患者会由于手术切口疼痛感等原因, 采用平卧的体位, 此时患者的血液循环速度便会逐步放缓, 为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 避免患者局部部位受到长时间压迫, 结合不同患者的不同手术情况, 实施个性化防治方案, 每隔1~2 h便对患者进行翻身, 同时适度的时间抬高患者的下肢, 以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

1.2.4 运动防治方法干预 由于患者接受脊柱手术, 术前多会存在下肢感觉或者运动障碍等现实问题, 患者的下肢活动量相对较少, 在术后便需要及时进行运动防治方法的干预,指导患者能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尽早让患者进行下肢功能锻炼。进行下肢直腿抬高练习, 对踝关节进行活动和练习。

1.2.5 其他防治干预方法 患者在手术后主要依靠患者家属进行生活和行动防治, 医务工作人员不仅要规范自身的治疗和防治工作, 同时还要对患者家属进行有效的防治指导,指导患者家属能够在合适的时间和条件下, 积极配合各种治疗活动, 督促患者进行运动和锻炼, 对患者的下肢进行适当的按摩, 以促进血液循环, 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4]。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治疗期间肺栓塞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情况, 检测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

2 结果

84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肺栓塞, 81例患者在术后未出现任何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表现症状;另3例患者分别在术后第4、5、7天出现腓肠肌疼痛现象, 对患者的下肢进行彩超回声检验, 能够看到下肢存在回声区, 检测患者的D-二聚体为4050 μg/L, 及时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后, 患者不良反应消失, 应用彩照进行下肢复查, 发现静脉区域存在的回声区域消失, 及时排栓治疗方法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3 讨论

成人接受脊柱手术后, 其下肢的运动和行为能力受到限制, 容易引导下肢深静脉血栓问题的产生, 患者的继发并发症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也会给后续治疗活动造成巨大的工作难度, 临床工作中, 需要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作为临床工作的重点。血液流动速度过慢、血管内部的光滑程度、血液循环状态都是造成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通过对本院84例接受脊柱手术的患者进行术后跟踪调查研究, 能够发现应用有效的术后防治方法可以预防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问题, 药物治疗、物理方法、体位防治以及多重防治方法的应用, 可以预防患者出现血栓并发症[5-7]。现代医学工作的不断发展, 使采用脊柱手术进行治疗的疾病类型逐渐增多, 每年接受脊柱手术的患者也逐年递增, 为提升临床治疗工作的有效性, 需要医疗工作人员加强对于术后防治的重视, 以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8-10]。

综上所述, 成人在接受脊柱手术之后, 需要进行有效的术后防治对策应用, 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方法、体位防治以及多重防治方法的应用, 帮助患者加快下肢血液循环, 应用抗凝药物抑制血液凝结作用, 在合理的时间和条件下指导患者进行必要的活动和运动, 帮助其肢体行为活动能力和运动能力的恢复, 指导患者家属进行科学的家庭防治, 适时对患者下肢进行按摩, 以避免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现象, 通过有效的防控提升医务治疗工作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血液循环抗凝脊柱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今日农业(2021年20期)2021-11-26 01:23:56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直立性眩晕怎么办?
保健与生活(2020年1期)2020-05-07 09:22:42
如何保护宝宝的脊柱
胃口不好可能因为鞋挤脚
利用建模学习 落实概念教学
东方教育(2018年2期)2018-03-29 12:25:00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STA Compact血凝仪在肝素抗凝治疗中的临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