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古医籍《医宗心领》的相关研究

2018-01-18 20:08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1203
中医文献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医家越南医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1203)

李其忠△

中医药学传入越南已有较长历史。越南人常称越南固有医药学为南医、南药,称由中国传入的医药学或越南化的中医药学为北医、北药。两者合一,统称东医,官方则称其为越南古传医药学。

日本学者真柳诚总结其特点为:一是越南古传医学适应越南的风土人情、疾病特性及病理体质。二是南药处在不断被发现、拓展和应用的过程。三是越南古传医学中军事、房中、妇、儿、痘疹等分支随着时代的变迁及现实的需要而诞生、发展[1]。真柳氏认为黎有卓所著的《医宗心领》不仅具备了上述全部特征,还将诸多特征系统化、理论化,使越南医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术体系,在越南医学界影响深广[1]。

《医宗心领》作者生平研究

关于《医宗心领》作者黎有卓的文献较少,如嘉隆十年(1811年)陈谭斋所著《海阳风物志》,记载海阳省名医“唐豪辽舍尚书黎有乔之子,卜居乂安,号懒翁,有方书行于世”[2]。据Nam Phong Tap chí(南风杂志)1923年刊行Nguyen Trong Thuat的《我国一名名儒及名医》[3],黎有卓生于1721年,享年70余岁,别名黎辉卓。

黎有卓的生平事迹文献依据主要源于《医宗心领》自序及卷尾《上京记事》。黎有卓出生于母亲故乡,乂安城德广府香山县静燕社(今河静省香山县山广社)。黎有卓生于科举世家,族内共有六名进士,自幼在父亲的故乡海阳省上洪府唐豪县寮舍村(今兴安省安美县辽舍社)居住,后回母亲的故里,以医为业。不求功名,自称懒翁,以其故乡之名又称“海上懒翁”,后人以此为黎氏尊称。

黎氏幼年随父亲赴京师升龙(今河内)求学。16岁时因父亲逝世而返回故里,继而师从精通天文及兵法的80岁高龄的武先生,学习阴阳之学,后入伍从军。此时越南因郑阮纷争,连年征战,加上旱灾、饥荒等而民不聊生,黎有卓心厌仕途。加之其五兄过世,黎氏辞官返回母亲故乡。因烦恼成疾,受同乡医生陈独治疗,月余便愈。养病期间研读清代医家冯兆张所著之《锦囊秘录》,对医学产生兴趣,并拜陈独为师学习医术。景兴十七年(1756年)为寻求医术高人而进京,却未能如愿。再返香山县,一边临证行医,一边苦读医籍,期间逾十年,黎有卓将其经验心得整理成书,于景兴三十年(1770年)完成《医宗心领》。

关于黎有卓生卒年份,越南学者尚持不同意见。部分越南学者认为黎有卓生于1720年,卒于1790年[4]1-[5]。此说源于《医宗心领》中所言“及冠之年,先尊辞禄”[7]6,提示在黎有卓20岁之时,其父就去世。而目前越南历史学者认为黎有卓之父,黎有谋于1739年去世[8]。部分学者则认为黎有卓生于1724年[9]。Le Huu Chau据辽舍(今越南兴安河安美县)黎氏族谱考证,明确指出黎有卓生于1724年,卒于1791年[11]。

《医宗心领》版本流传研究

进入20世纪,法国对越南殖民加深,越南科举考试在1918年的取消,汉字在越南的普及度越来越下降。为了方便传播和学习,越南医家和学者开始将汉字书写的《医宗心领》翻译成法语及现代越南语(又称国语字)。早期的翻译作品中,主要以单行本形式出版。现存较早的翻译本有法语Principes fondamentaux de le médecine sino-annamite(卷63《传心祕旨》,又名《珠玉格言》),Médecine sino-annamite (《医家心领:病疾及伤寒治疗》)[4]13。1945年,越南政府规定国语字是越南法定文字,之后翻译本主要以国语字发行[4]12。至1970年,《医宗心领》已基本被翻译成国语字[14]6。

1992年,由越南古传医学会、河内民族古传医学班的多名医家合力校订、翻译,医学出版社出版,名为《海上懒翁医宗心领》,是目前翻译最全、流行最广的国语字版。该书还收录咸宜元年版《新镌海上懒翁医宗心领》未列入目录的《卫生要诀》(两卷)《女工胜缆》(两卷,仅存一卷)以及《保胎神效全书》(一卷)[14]931、[15]。

《医宗心领》主要内容简介

黎有卓在《医宗心领》卷首凡例提及:“余沥尽肝肠,吐尽底蕴,方能就绪书成,分为二十八集,该六十六卷,每集各著头额小引、目次,以别门派”[7]36,明确表示《医宗心领》包含28集,66卷。越南学者Nguyen Thi Duong[16]、阮氏李[17]、杜尹心[18]等,日本学者真柳诚[1]、中国学者刘秋霞等[19]均遵循此说。越南汉喃遗产—书目提要)[12]认为该书共28集,65卷。根据笔者目前掌握的资料,认为现存的《医宗心领》(即《新镌海上懒翁医宗心领》)28集,65卷的说法较为合理。

查阅《新镌海上懒翁医宗心领》目录,共有28集,63卷。内容较多的各集可分成多卷,如《百病机要集》10卷,各卷以天干命名,《幼幼须知集》5卷,各卷以五行命名。内容较少的各集则只有1卷,不再命名。唯有《医方海会集》为卷五十八,又起名为“日卷”。在目录上,该卷之后又出现两处墨钉而未见其他分卷。而随后的《医阳案集》卷头标注为卷六十一,《医阴案集》卷头标注为卷六十二,与目录略有出入。因此笔者推断《医方海会集》可能分为3卷,而武春轩等人收集、整理《新镌海上懒翁医宗心领》时仅收集到1卷。

各卷主要内容如下:

首卷1卷,除序文、目录、黎有卓诗集外,还包括《医训格言》讲述医生基本素养,及《医业神章》总结黎有卓毕生行医的经验。

《内经要旨集》1卷,将《素问》重新编次、注解以论述阴阳、脏腑、养生等医学原理,分为阴阳、化机、脏腑、病能、治则、颐养、脉经七个部分。

《医家冠冕集》1卷,叙述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等中医基本概念,内景图、寒热、虚实等中医基本知识,以及脉诊汇总和相应的药方。

《医海求源集》3卷,黎有卓将历代医家医学理论论述格言辑录并对每条格言进行注解,分成9篇,包括阴阳篇、水火篇、气血篇、虚实篇、脏腑篇、病机篇、化机篇、治则篇、医训篇,共483条。

《玄牝发微集》1卷。第一部分论述命门学说的基本理论,如先天太极图、人身太极图、君火相火、相火龙雷以及真阴、真阳虚损脉症治法等。第二部分讲述临床治疗先天病所常用的方药八味丸、六味丸的功用、方义、加减、禁忌症、服用方法,及以八味丸、六味丸所演化出的方剂。第三部分辑录《冯氏锦囊秘录》中用八味丸治疗杂病医案32例。

《坤化采珍集》1卷。第一部分通过后天八卦论述脾胃为后天的理论,及气血、阴阳、虚实脉症治法。第二部分论述治疗脾胃病常用方的功用、方义、加减、禁忌症、服用方法。

《导流馀韵集》1卷,是黎有卓对25例医学理论问题深入研究,涉及医学理论如《医意与医理论》,治法理论如《补神论》、《论补阳接阴,补阴接阳法》,临床用药如《补中汤辨误》、《四君四物八珍辨误》、《论单热亡阴危人甚速并治法》、《论气虚火虚血虚水虚症见略同法可过治》。

《运气秘典集》1卷,讲述预测医学。第一部分论述“望风”法,通过观察自然界风云的不同性质、方位而预测即将发生的天灾、疾病。第二部分讲述“五运六气”学说,通过推算一年之中的岁运、主运、客运、主气、客气以及它们之间的五行相生相克关系,以预测一年气候的变化、疾病的传变。

《药品彙要集》2卷,为本草集,以《冯氏锦囊秘录》为主,参考《景岳全书》、《删补颐生微论》、《医学入门》、《雷公炮制法》、《本草纲目》等撰写而成。第一部分论述药学的基本理论,如《五味论》、《药品阴阳辨》,以及药物炮制《水火制造法》,特殊用法《用药法》和药物保管《藏药法》。第二部分收集155味药,分为木火土金水五类,详悉记录其药性与药效。

《岭南本草集》2卷,以歌诀形式记载的越南本草。卷上又名《药品南名气味正治歌括》,记录496味药的性味、功效及越南名称。根据药物来源分成二十部,如原草部、虫部、鳞部等。卷下字喃与汉同用,记录330味药(部分与卷上相同)的药性和功效。两卷中不乏越南独特的药物,或同时期的中国本草医书未收录。卷上记录锦地罗治疗诸疮瘴气,卷下记录毒药子,喃名茄毒药,治疗狂犬病,丁陵子治疗伤寒引起腹痛、腰痛等。

《外感通治集》1卷,结合越南风土人情、气候情况,论述外感病特点及其诊断、治法。该卷重视“岭南无伤寒”的观点,认为治疗伤寒时不可轻易使用麻黄、桂枝。同时重视外感病的变证及虚实的辨证。该集记录黎有卓独创治疗外感病“养荣保卫散邪方”、“调气疏郁方”、“凉血散邪方”等。

《百病机要集》10卷,各卷以天干命名。论述诸病的审机(病机)、别症(症状)、虚实(分类)、吉凶(预后)、治法及用药。现仅存丙、丁2卷,论述积聚、虫病、泄泻等14种疾病。

《医中关键集》1卷,论述常见杂病90种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卷末附有论述五脏六腑虚实辨证与治法,发热病的病机、治法、预后、用药。

《妇道灿然集》2卷。卷上论述妇科疾病如月经病、崩漏、带下的病因、辨证、治法、方药。卷下论述孕期、临产、产后生理及安胎方法,论述孕期诸杂症,如恶阻、子烦、尿血等,及产后诸杂症,如头痛、手足身痛、虚汗等的病因、辨证、治法、方药。

《坐草良模集》1卷,为胎产集。论述胎产卫生常识,催生、难产、临产及产后调养等的病机、方药等内容,并录有医案3例。

《幼幼须知集》5卷,各卷以五行命名,为儿科专集。卷金、卷木、卷土、卷水论述新生儿治疗及调养方法,儿科四诊与疾病预后,儿科杂病126种的病因、病机、辨证、治法、方药等。卷火进一步论述儿科疾病的病机,强调真阴亏损、脾胃虚弱是儿科疾病的主要病机,并对自创方“接续无阴方”“滋培雉阳方”“荣养心肝方”等深入解析,卷尾附儿科常用方剂237首。

《梦中觉痘集》10卷,各卷以天干命名,为治疗痘疹(天花)专集。卷甲论述痘疹的病因、轻重判断等及痘疹的望诊法。卷乙讲述痘疹病的脉诊,前后变症治法,痘疹的禁忌及卫生常识。丙、丁卷陈述痘疹发展的各阶段“发热期”、“报点期”、“起胀期”、“灌浓期”、“收靥期”、“痂落期”的辨证、治法、方药。戊、己、庚、辛卷讲述痘疹所常见的兼症及其治法方药98种。壬卷辑录诸医家治疗痘疹常用方剂315首。癸卷辑录《冯氏锦囊秘录》治疗痘疹方剂74首,常用药物94味,治疗痘疹医案14例。

《麻疹准绳集》1卷,论述麻疹病的病因、诊断、治法、预后、并发症及用药。另附历代医家常用治疗麻疹方剂88首及冯兆张治疗麻疹医案3则。

《心得神方集》1卷,辑录《冯氏锦囊秘录》中黎有卓常用的70首滋补方剂,部分注有黎有卓方义解析。

《效放新方集》1卷,记录黎有卓自创方剂29首及其主治、 药物、加减,如培土固中汤治疗脾阴虚、胃阳上抗证,滋水润燥方治先天水虚、后天阴虚证,和肝温肾方治阴阳两 虚、水木失所养证等。

《百家珍藏集》3卷,各卷以孟、仲、季命名。记录黎有卓收集秘方600余首,治疗83种疾病。所治疾病包括外感病、内伤病、妇科及胎产病,儿科病,外科病。所治之病与《行简珍需集》有诸多相同,可互相参考。

《行简珍需集》8卷,各卷以八卦命名,收集历代医家本草集中便方以及越南常见药品,记录115种常见病的治疗方法及对症的验方、便方2000多首。所治疾病包括外感病、内伤病、妇科病、儿科病及外科病。其中治疗中风方剂定风百解丹,注明由花郎(今荷兰)道人传授。所治之病与《百家珍藏集》有诸多相同,可互相参验。

《医方海会集》3卷,为医方集,现仅存卷五十八(卷日)。不分种类收集历代医家方剂234首。

《传心秘旨集》1卷,包括《珠玉格言》上下篇,记述黎有卓行医心得及治疗中应遵循的格言。

卷尾《上京记事》1卷,黎有卓自述自景兴四十三年(1782年)至景兴四十四年(1783年)被召集入京城升龙(今河内)为靖都王郑森及其世子郑檊诊病的所见所闻。

真柳诚认为,《医宗心领》有一卷名为《问策集》,现已遗失[13]。但观《新镌海上医宗心领全帙》目录及全书,未见此卷名,故笔者认为此说有待考证。此外,鉴于存在越南后世学者在保存古籍的原名条件下,对古籍内容进行补充、篡改的现象[20],真柳诚[13]认为《新镌海上医宗心领全帙》自首至尾均保持较高水平,但成书之后约一百年才能刊行,不能排除后人学说掺杂在书中。

《医宗心领》学术特色研究

1.《医宗心领》文献溯源研究

纵观此书,不难发现,黎有卓论医道以《内经》为本,引用、吸纳大量中国医学古籍的内容。卷首即开诚布公:“奉《内经》为本,《锦囊》、《景岳》为提纲,先哲群书参合,或遵取旨意,或辩解疑难。”[7]36。卷一《内经要旨集》有“医家之有内经,犹如儒家之有五经”,“一篡辑内经问对诸篇,采取章句义脉分为七条,其经一字不敢增损”等记载[21]。

真柳诚[13]认为虽然黎有卓自撰文字较多,但全书仍有不少处引用中国古医籍内容。引用文献中少有记录各卷、凡例、所载著者姓名等。真柳诚[13]补充说明,列记以下诸书:《素问》、《伤寒论》、《金匮要略》、《诸病源候论》、《东垣十书》、《简易方》、《医学入门》、《古今医鉴》、《寿世保元》、《薛氏医案》、《医贯》、《锦囊秘录》、《景岳全书》、《证治准绳》、《李士材医书》、《颐生微论》、《救偏琐言》、《万氏家藏》、《妇人良方》、《济阴纲目》、《产宝》、《保产机要》、《小儿药证直诀》、《保赤全书》、《痘疹心法》、《痘疹金镜录》、《雷公炮炙论》、《本草纲目》。

越南学者也已意识到此问题。《海上懒翁医宗心领》(《医宗心领全帙》国语字版)的译者发现,与王冰注《素问》、冯兆张医书校对,《内经要旨集》存在一些错误[14]75。但目前尚未发现越南学者对该方面更进一步研究。

2.《医宗心领》医学内容研究

随着传统医学的发展及越南政府的大力支持,越南学者很早就对《医宗心领》进行研究。

Le Nguyen Khanh[22]通过病态、病因、病机等多方面探讨《外感通治集》,认为由于越南地理位置、人种特点较中国有差异,外感病的发生、发展有所区别,治疗上不可盲目套用《伤寒论》的方药。

Do Ngoc Thuan[23]探讨《卫生要诀》,认为黎有卓的基本养生思想是顺应自然。除此之外,黎有卓还讲述了个人及公共卫生的要素,注重防治流行病,特别是对妇女、儿童卫生及防病的重视。

Nguyen Nam[24]据《妇道灿然》、《岭南本草》、《行简珍需》,总结黎有卓治疗妇科病的经验及便方。如香附泡童便,磨粉,白酒送服治月经后期、痛经;用丁陵枝及叶,炒黄,水煎服治疗产后腹痛等,具有南医、南药特色。

Nguyen Nhuoc Kim[25]则通过《玄牝发微》、《坤化采珍》、《传心秘旨》介绍黎有卓的“水火”学说,阐述“真阳”(即“真火”)、“真阴”(即“真水”)是一切活动的动力,一切虚损病皆根于肾。临床应用上,总结出黎有卓常用治疗虚证多用六味地黄汤、知柏地黄汤、肾气汤等名方。

Quan Dong Hoa[26]总结《百家珍藏》、《行简珍需》中治疗中风合方46首,105味药。用酒共18次、生姜9次,皂角、附子、桂、石菖蒲等各5次,因此认为黎有卓治疗中风以温阳通络为主。

Nguyen Thien Quyen[27]据《幼幼须知》总结黎有卓治疗儿科疾病的中心思想,认为主要病因是先天和后天不足。临床上多用健脾补肾之法,常用方有“接续无阴方”(六味地黄汤加麦冬、五味子)、滋培雉阳汤(金匮肾气丸加五味子、牛膝)、调补脾肺汤(四君子汤加熟地、莲子肉、煨姜)等。

Pham Viet Sang[28]应用《心得神方集》记载的“乳痈神方”(金银花、归尾、没药、蒲公英、甘草),随症加减治疗多列乳腺癌,有较好的疗效。

近年来,中越两国学术交流增多,部分留学中国的越南医学生及中国学者也把《医宗心领》作为研究对象。

阮氏李[17]通过《外感通治集》,结合越南北部地区气候条件等,研究黎有卓治疗外感病(伤寒)的证治规律,学术特点。阮氏认为黎有卓在治疗外感上继承《伤寒论》的思想,临证擅用经方。但黎氏也认识到越南较中国不同,气候温热,动则易汗出,阳气随汗出而表易虚,久而久之,体虚无力防御外邪,稍遇寒邪亦即易感触,寒邪虽易入,但腠理疏泄也能易出,故伤寒症状较轻;治疗外感时自创和荣保卫方、调气舒郁方、凉血散邪方。

杜尹心[18]研究《运气秘典》后认为,五运六气理论继承了《内经》运气七篇大论。杜氏同时阐述了黎有卓对五运六气运的心得,发现黎氏在诊治六淫致病的过程中总结参考了越南的气候特点、地域特色并结合了自己的临床经验,对于越南后世医家运用五运六气起到了很好的典范作用。

裴维兴[29]探讨黎有卓对“扶正法”的推崇和发挥,总结其著作中对脾阴偏损而胃阳独抗、先天水衰精竭而后天阴虚血少、真阴水衰后天血虚等18种扶正法。裴氏认为黎有卓的“扶正法”源自《内经》,受前人思想的影响结合当地行医所悟出的道理。黎有卓治病求本,本于先天水火及后天脾胃,在临证治疗中,均体现重视固护先后天正气的思想。

刘秋霞[19]等人则高度总结《医宗心领》的学术价值,认为该书总结越南民间方药、集诸家之大成、发前人之未发并创立岭南外感治则,具有“治病首重先后天”、“岭南无伤寒”的学术特点。

3.《医宗心领》学术特色研究

笔者有幸在上海中医药大学攻读博士,在导师指导下,以《医宗心领》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中国传统医学与越南古传医学作比较性研究。

从研究结果中发现,越南古传医学的代表作《医宗心领》所陈述的医学内容和学术思想,深受中医学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理论方面,《医宗心领》首推《内经》,以《内经》理论为基础,系统全面地吸纳中医基本理论。此外,黎有卓不拘于《内经》理论,还关注后世医家的学术争鸣,尤其重视明末清初医家所重点探索的医学理论内容。如对过度寒凉药物的纠偏以及对命门学说、脾阴学说、脉诊理论等的重点探讨。笔者认为,黎有卓在吸纳中国历代医家的学术观点时,善于总结,将各家理论融为一体,所阐述的内容条目分类清晰,表达追求化繁为简。其理论渊源、学术特色总结如下[30]:一是《医宗心领》所陈述的医学基本概念、理论,如阴阳、五行、五运六气、命门等来自于中医学。二是《医宗心领》的学术思想主要来源于《内经》,重视《内经》理论及其在临床中的指导作用。三是《医宗心领》作者黎有卓深受中国儒学影响,其行医思想、医德医风、辨治思维等均有儒学印迹。四是通过与中国医学古籍对比发现,《医宗心领》吸纳诸多明末清初医家的学术思想,其中以冯兆张、张景岳、赵献可等医家影响最为突出。五是《医宗心领》对医学基本理论阐述较为完整、系统,对命门学说、脾阴学说、真阴先亡(单热症)等论述,更颇具见地。六是《医宗心领》中体现其作者黎有卓在临床上多以命门学说为主导,重视真阳真阴,以保护人体真阳真阴为核心实施辨证论治。

总之,《医宗心领》的问世标注着越南传统医学进入一个系统化、理论化的时代。作为越南古医书籍的代表作,该书在越南得到广泛流传,影响颇深,是研究越南古代医学和现代传统医学的重要文献。同时《医宗心领》集成了当时中医学的主要学术内容,结合作者的临证经验、越南的气候特点、风土人情等因素,对拓展越南传统医学理论体系作出了贡献。

目前对《医宗心领》研究情况尚有诸多不足。如越南学者多注重于研究该书临床应用价值而缺乏对该书基础理论渊源、传承及发挥的系统性研究。由于《医宗心领》长期传播范围仅限于越南,因此尚未引起国外学者,特别是中国学者的足够重视。希望在不远的将来会有更多学者关注《医宗心领》并从中挖掘更多学术价值。

猜你喜欢
医家越南医学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读图
越南Vedana餐厅
基于数据挖掘的现代湖湘男科流派医家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用药规律研究
“燕赵医学研究”栏目征稿启事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明清小说中的医家形象研究
越南百里“银滩”
医学、生命科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