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急千金要方》人参散应用探析

2018-01-18 17:33李树雯徐凤凯曹灵勇
浙江中医杂志 2018年5期
关键词:温胃寸口散寒

李树雯 徐凤凯 曹灵勇

1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杭州疗养院直属院区 浙江 杭州 310007 2 浙江省杭州方回春堂集团有限公司杏林门诊部 浙江 杭州 310018 3 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53

人参散见于《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六·胃虚实第二》:“补胃虚寒,身枯绝,诸骨节皆痛,人参散方。人参、甘草、细辛各六分,麦门冬、桂心、当归各七分,干姜二两,远志一两,吴茱萸二分,川椒三分。上十味,治下筛,食后,温酒服方寸匕。”本方用药十味,配伍精当,颇能体现孙思邈脏腑虚实寒热辨证的理法,具有温胃健脾、散寒止痛、补中益气、养血安神之功。余临床常以乏力、身困、胸闷、心悸、头晕、腹胀、内脏下垂、溲便失常、肤黄、睑白、舌淡、脉沉等反应脾胃虚寒、营血亏损、中气不足的表现为辨证要点。

1 病机源流

《备急千金要方》中言:“右手关上脉阳虚者,足阳明经也,病苦胫寒不得卧,恶风寒洒洒,目急,腹中痛,虚鸣,时寒时热,唇口干,面目浮肿,名曰胃虚冷也。”又说:“扁鹊云:足太阴与阳明为表里,脾胃若病实,则伤热,热则饮水浆常渴。虚则伤寒,寒则苦饥常痛。发于风水,其根在胃,先从四肢起,腹满大,通身肿。”可见脾胃虚寒者,易生痰饮水气,易津血不足。痰饮水气多时,则身肿、腹满、巅眩、耳鸣等乱象丛生;津血不足甚时,则苦饥寒痛、肤黄、肢厥等象易现。这与《伤寒论》“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的论述完全切合。《灵枢·口问》中又有“邪之所在,皆为不足。故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肠为之苦鸣。下气不足,则乃为痿厥心悗”的论述。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虚寒,运化失司,水谷精微便不能及时转化成滋护百脉的营卫气血,反而转化成变动不居的痰饮水湿,故而可见中气不足之溲便失常、肠鸣腹胀之象,倘若迁延日久,累及上焦,可现脑空耳鸣、头晕目眩之症,累及下焦肝肾可致肌痿肢厥、心烦乱闷等症。由此可见,脾胃虚寒,不仅使营卫气血化生不足,从而中气不足,还会使三焦无所仰,痰饮水气流溢不定,而杂病百出。

2 方药说解

方中人参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麦门冬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二者共用为君,以益气健脾助运化,补益五脏安心神。吴茱萸、川椒用量小而温胃散寒、止痛除湿,干姜用量大而温中除寒,三者共用为臣,以温胃健脾,散寒除湿。《大观本草》载当归“温中止痛……补五脏、生肌肉”,桂心“利关节、补中益气”,细辛主“百节拘挛、风湿痹痛……安五脏、益胆气、通精气”,远志“定心气、止惊悸、益精”,四药为佐,以散寒除湿止痛,养血安神补中。甘草调和诸药以为使。

3 验案举例

耿某某,女,34岁。2017年8月29日初诊:食饮不下半年余。胃镜示:慢性萎缩性胃炎。诊见:面色萎黄,身体消瘦,胃脘痞满,烧心泛酸,头晕身困,乏力胸闷,腹痛恶寒,便秘口苦,肩颈部骨节疼痛,肌肉拘挛不适,经行提前4天。舌淡、苔薄,寸口脉沉细近微,人迎略胜寸口,趺阳脉左滑、右细微。此证看似病危,实则非也。《黄帝内经太素》云:“春夏人迎微大,秋冬寸口微大,如是者名曰平人。”当此处暑刚过之时,人迎微大寸口,是气和之象,且人迎寸口俱不足,可将以甘药治之,此其一也。《伤寒论》言:“趺阳脉不出,脾不上下,身冷肤硬。”此趺阳脉左尚滑,可见脏腑经络气血并未已竭,胃气仍在,仍可治之,此其二也。故以脾胃虚寒,气血亏虚,中气不足之证而论治,处以人参散改汤加减:生晒参、吴茱萸各6g,党参、远志各12g,干姜、麦冬各24g,花椒9g,肉桂21g,炒甘草、细辛、桔梗、炒枳壳各18g,姜半夏15g。14剂。二诊:纳食可进,诸症皆减。又于上方中加山药18g补虚羸,止头眩;生地18g,当归21g养血通脉。14剂。三诊:仍略恶寒,遂加吴茱萸至24g。14剂。四诊:已无不适,续脾肾双补之法,善后收工。

猜你喜欢
温胃寸口散寒
冬季吃姜正当时
秋日调养 用桂花
健脾暖胃、散寒止痛 试试桂花三红茶
解表散寒 苏性舒畅
中医护理联合自拟温胃散外敷在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
瞬时波强技术对人迎、寸口脉象研究的意义探讨
也论人迎寸口诊法
《灵枢·禁服》“人迎”“寸口”位置初探
溯源脉诊“独取寸口”理论的形成、发展与完善
香砂养胃丸与温胃舒胶囊辨证论治慢性胃炎的疗效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