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明维
(河南省鹤壁市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458030)
要想从根本上促进牛肉产业发展,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就应在提供养殖户资金和资源的基础上,对肉牛产业下拨更多资金,为育肥牛养殖提供更大便利。但在实际养殖育肥牛过程中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因而有必要深入分析育肥牛养殖现存问题并提出科学养殖策略。
第一,品种优化程度不高影响产业效益。长期以来,牛肉品种发展的改良秩序混乱,尚未制定明确的养殖和育种方向。在这种情况下,育肥牛养殖产业把黄牛品种当做重要基础,优良品种不多,而且改良肥牛养殖也不常见[1]。除此之外,很多杂交牛品种并未根据标准杂交,严重影响生产性能,致使牛群整体品质下降。
第二,育肥牛养殖方式落后且饲料转化几率不高。现阶段,国内育肥牛养殖技术主要是农户散养。一般来讲,每一户养殖户会饲养1~5头育肥牛,最多能达到10头,而养殖最常见的技术就是传统耕牛养殖。在这种情况下,饲养季节性的供应不平衡。如果农户条件允许则会使用麸片与饲料拌和喂养育肥牛。这样一来,育肥牛养殖周期明显延长,且出栏的体重不大,市场竞争力严重不足。
第三,养殖知识匮乏,始终以粗放型饲养管理为主。传统的分散养殖育肥牛方式难以形成集群产业,也无法在实践过程中实现养殖技术的全面推广。很多养殖户尚未正确认知并了解饲养品种,甚至会购买病牛或是品种较差的牛种。对所搭配的饲料十分不合理,营养不均衡,无法与育肥牛生长所需能量以及多种营养相适应。
为了从根本上增强育肥牛养殖经济效益,就一定要注重对育肥牛品种的合理选择。结合长期养殖经验,杂交夏洛莱牛与西门塔尔牛等都具有较高的收益且牛肉的质量良好,发育速度也很快[2]。在养殖育肥牛过程中应对以上品种进行综合考虑。除此之外,对育肥牛养殖时要定期开展驱虫工作。其中,应每间隔3个月组织驱虫,以保证牛体内部与外部寄生虫被驱除掉,构建健康的养殖模式,不断增强养殖质量。通常情况下,驱除牛体内的寄生虫应使用药剂,最常见的就是伊维菌素等,也可以选择使用肌肉注射方式。通过药物驱虫以后需及时处理粪便,从根本上抑制虫卵的繁殖。
育肥牛养殖过程中,饲料配制应始终遵循经济实惠与搭配均衡的基本原则。选择精饲料时尽量选择本地市场的全价精料或者是自行配制的精料。在本地肉牛养殖逐渐实现产业化的背景下,即可推进饲料质量的全面提升,以保证育肥牛养殖产业的发展。对于精料采购可以将玉米与饼粕类等当做主要原料,对蛋白质配比予以严格控制。在配制前期应保证蛋白质水平较高,而在后期可以适当降低比重,但必须保证能量含量增加。对于粗饲料配比,应当结合具体状况,把农作物的秸秆当做原料[3]。
在育肥牛养殖过程中,需保证育肥牛出栏日期的合理确定,结合诸多因素,产业规模不同的养殖户,育肥牛出栏期也有所差异。如果是高档牛肉厂商对产品生产时,应严格要求育肥牛和育肥的期限。若是普通生产厂商,则无需过高要求育肥牛与育肥期。
综上所述,在养殖育肥牛过程中,必须正确认知养殖工作存在的不足之处,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选择使用应对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增强养殖育肥牛的经济效益,实现养殖户经济收入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马子林,罗锐.育肥牛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16,12(4):86.
[2]吐尔逊江·阿塔木,黄卫泽.育肥牛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1):64-65.
[3]张晓梅.刍议育肥牛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方法[J].乡村科技,2014(24):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