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 奎
(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粱家镇政府,山东 德州 251200)
土传病害是指一些农林园艺作物病害通过土壤进行传播,从而对植物作物生产带来不利影响的一种病害统称。只要生存条件适宜,病原体就会通过土壤急速传播,导致植物产生病害。这种病原体依据其生存习性可以分为2大类∶一类是土壤习居病害∶其在土壤中生存,能分解利用土壤中的植物残质,进行快速繁殖;二是土壤寄居病害∶在土壤中寄居,但不适宜在土壤中生长。为了防治土传病害在我国农林园艺作物中的传播,影响作物的生存和生产,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这种现状。
近年来,我国农林园艺作物病害种类越来越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土传病害。其严重影响了植物作物的生长,最终导致作物产量大大降低,严重时也会出现绝收现象。但在农林园艺作物发生土传病害时,很难做到及时采取正确措施防止病害蔓延。同时,滥用各种农药,不仅对土传病害起不到根治作用,还会对环境造成破坏。作物也会被农药侵染,甚至会影响消费者的身体健康。种植农林园艺作物的目标是实现高产、优产,为了增产增效,采取不合理的措施,加剧了土传病害现象的发生。在我国传统农业种植中,土地面积有限,农林园艺作物种类少,因此,当发生病虫害时,也不会大面积传播。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为农作物收割、运输、储藏提供了极大便利,但也加速了土传病害、病原体的传播。同时,长时间的车辆运输和农作物的不断交易,也加快了病原体的快速繁殖。
耕种传统农作物时,往往会采取农作防治方式降低土传病害带来的危害。农作防治被称为耕作防治和栽培防治,农作防治主要依靠农民种植经验,选择合适的农产品。但这种方法对于当今的机械化耕种已经不再适用。现代化种植必须依据科学技术,找出土传病害发病原因,进行科学地分析、试验,最终找到最合适的方法,解决土传病害对农作物带来的危害。
目前,我国采用的现代化科学防治土传病害方法主要有∶有机改良土壤;选用健康种子、种苗;生物熏蒸;加强田园卫生管理;改良耕作制度和栽培方法等[1]。
在土传病害防治措施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是物理防治,包括日光照射、水蒸气、电加热等消毒方式。在我国传统农业耕作中,翻晒土地目的是通过光照射,减轻病虫害发生。但随着农业耕作技术的进步,土地翻晒技术得到升级,形成了近代日光消毒技术,在农业耕作中得到了推广应用,尤其在西瓜、草莓、番茄等农作物种植上,日光消毒技术可以防止由镰刀菌引发的茎叶萎蔫。此外,还可以将农产品与土壤混合,再对土壤进行浇灌,盖上地膜后,进行阳光照射加温,这种操作能杀死土壤中的病原体,还能提高土壤肥力。
随着国家科学技术的进步,生态学理论的延伸,农林园艺作物土传病害生物防治不断得到重视。目前,在土传病害防治中,会将大量益生菌制成制剂投入使用,防止土传病害进一步繁殖,市面上已经有生物防治药剂投入使用。有些国家将哈茨木霉菌制剂用来防治蔬菜病虫害[2]。但生物防治见效慢、稳定性不强,还需进一步深入开发,才能被更广泛地应用。
当前,针对农林园艺作物土传病害防治研究,我国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研究出了一些有效的防治方法。但随着我国现代化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加快,还需采取科学的技术方法,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植物病害工作者还需继续努力,用更科学的研究丰富土传病害理论,从而在土传病害防治上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