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莹 (河北省三河市畜牧水产局 065200)
猪蓝耳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流行较快,主要以猪繁殖系统与呼吸系统综合病症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严重影响养猪产业发展。由于当地气候因素影响,春季温差较大,易引发该病,感染该病的病猪,一般以妊娠母猪和1月龄以内的仔猪为患病高发群体,病毒可在感染猪体内存在很长时间,感染病程大概在2~14周左右。
该病毒可多种途径传播,主要以接触感染、空气传播为主。在外界环境中,猪蓝耳病的传染源常存在于养殖场周围的污泥或饲料、饲料用具及饮用水中,以空气形式进行传播。在养殖场内,主要传染源是已发病的猪群,猪群规模越大、传播速度越大,感病率越大。病毒经病畜口、鼻腔的分泌物、精液、尿液等途径进行传播,在病猪口鼻腔、粪便及尿中均可检测到病毒。
猪蓝耳病潜伏期差异比较大,一般在3~37d。但受到病毒株、免疫体质和养殖场饲养管理的影响,该病表现出的症状在不同育龄阶段均有所差别。
(1)妊娠母猪主要表现为食欲和精神不振,并伴有发热和呼吸困难等病症,发生流产率可达50~70%,或者产死胎,概率在35%以上,或产后1周内新生仔猪死亡率高等现象。
(2)月龄新生仔猪一旦发病,体表温度会骤升至40℃以上,并伴有呼吸困难、拉稀,逐渐消瘦,日增重量不高,浮肿,耳部、体表皮肤发紫。断奶前仔猪死亡率80%以上。
(3)生长猪和育肥猪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系统症状,食欲下降,进而发生继发、混合感染,咳嗽厉害,双耳背面,腹部周围及尾部皮肤呈现深紫色。
首先,需要采取部分死产和流产胎猪的胸水和脾、肺血清做检验材料,对猪蓝耳病及混合感染病菌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同时,可借助多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抗体技术和单层过氧化物酶试验进行[1]。
抗体检测技术和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对猪蓝耳病及混合感染病毒可有效分离与鉴定。如可通过血清中和试验、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试验、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4种方法进行血清学抗体检测技术,从而检测血清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抗体。也可以采用巢式PCR技术直接检测病体组织中的病毒情况[2]。
(1)自养自繁,减少引种,使种猪群稳定。实现猪场规模化管理,全进全出。
(2)建立健全养殖安全体系,定期消毒,严格控制猪场和猪舍清洁卫生,并做好病毒监测工作,固定时间 (按季度或按月份或按周)进行采样和抗体监测,以防止病毒的传入,降低病原传染系数,最大限度减少猪蓝耳病及混合感染的发生。
(3)做好各阶段育龄猪的饲养管理工作,保证猪群营养膳食,最大限度的提高猪群抵抗力,减少病毒侵害。
(4)适当使用药物控制,以控制猪群混合感染的严重性,可在妊娠母猪产前和哺乳仔猪断奶前后添加土霉素、阿莫西林等抗菌药物,加以预防和控制。
(5)发病猪场做好封锁工作,切断传染源,对妊娠母猪流产的胎衣、死胎做好处理,隔离病猪,可以给母猪接种灭活疫苗。基于猪蓝耳病的传播途径,应切断空气传播渠道,用空间电场自动防疫的方法,以此降低空气微生物浓度。
[1]叶维民.猪蓝耳病混合感染的诊断和有效防制措施[J].今日畜牧兽医.2016(7):45.
[2]陈世西.蓝耳病容易与哪些病混合感染[J].畜牧兽医文摘.2017(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