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飞 (辽宁省阜蒙县畜牧技术推广站 123199)
由于养殖户生产管理不规范,母羊与公羊混养,母羊初产或初配年龄过早,体成熟不完全,致使母羊生产性能未能处于理想状态,加上日常母羊饲养管理不到位,个别母羊营养不均衡,缺乏营养,母羊产后体弱无奶、产后瘫痪现象时有发生,羔羊出生后不能及时吃上初乳,加上母羊补料催奶不及时,一胎多羔的羔羊吃不饱,长期处于半饥饿状态,羔羊抵抗力较弱,始终处于亚健康状态,极易导致羔羊发生意外死亡。
广大肉羊养殖户科学养殖理念淡薄,加之受生产条件的限制,部分养殖户对围产期母羊管理不到位,没有母羊生产舍和羔羊舍,母羊产羔通常在混养的大圈进行,对羔羊日常管理不到位,一般产羔的大母羊没有单独饲喂和组群,没有设置羔羊隔栏补饲槽,致使哺乳母羊和羔羊补饲不及时,加上羊舍饲养密度大、卫生环境差、圈舍温度低湿度大,母羊和羔羊疾病的发生率高,影响和威胁母羊和羔羊的健康,导致意外死亡事故多发。
羔羊前期日增重大,生长速度快,母羊膘情不好,奶水不足,不能满足羔羊日益增长的生长需要,造成羔羊所需营养不足,生长发育受阻。一般在羔羊出生后15d左右就应设立隔栏补饲槽,用嫩绿饲草、羔羊奶粉、羔羊补饲料来训练羔羊瘤胃发育,为以后生产及育肥打下良好基础。个别养殖户不能设立羔羊补饲设备,靠单纯的放牧不能满足羔羊生长发育的需要,羔羊体弱多病,导致弱羔、病羔和僵羊。
养殖户对日常防疫意识淡薄,缺乏 “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的理念,更没有一套合理的防疫程序,在什么时候打什么疫苗,做什么防疫心中没有数,存在随众心里和得过且过的思想,图省事怕麻烦,造成多种疫苗漏注现象,给疫病的快速传播制造可乘之机的条件,致使疾病传播速度快、范围大,波及羔羊影响成活率。
在肉羊养殖过程中,有些养殖户的肉羊养殖环境较差,冬季没有防寒保暖措施,夏秋季没有遮阴防嗮设施,圈舍内受雨雪天气的影响,阴暗潮冷,粪污不及时清理,卫生条件差。为细菌、寄生虫生长创造了条件,给羔羊健康生长带来隐患。
初乳是母羊产后第2~3天的乳汁,该乳中含有多种免疫球蛋白和促生长因子,是羔羊获得母源抗体的主要途径,吃足初乳,对羔羊提高免疫力,促进生长发育,保证成活率的重要环节。
羔羊出生后应单独饲养,不要与大群羊混养,羔羊舍内卫生要达标,勤消毒,保证圈舍的温度,勤换垫草,加强管理,做好防潮保暖工作,减少羔羊疾病的发生。
羔羊出生后两周龄左右即可采食嫩绿树叶,也可适当饲喂优质青饲料和羔羊饲料或羔羊奶粉,补饲量根据羔羊日龄和体况而定,一般羔羊舍设隔栏补饲槽,诱导羔羊自由采食,通过羔羊补饲管理,促进羔羊瘤胃的早期发育,达到增膘保膘的效果,从而提高羔羊成活率。
新生羔羊抵抗力低,圈舍阴暗潮冷易发生和感染相关疾病,在提高羔羊养殖环境的同时,做好羔羊保育工作,建立健全整套的科学防疫制度,做到疫苗早接种,早预防,让羔羊尽早的产生抗原,提高免疫力,不给细菌和病毒有可乘之机,减少疾病的发生率,提高羔羊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