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 朱荣生 王怀中 嵇传良 王长法
(1,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250100;
2,山东东阿黑毛驴研究院252000;
3,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奶牛研究中心250100)
在常见家畜中,正常母驴的妊娠期最长,平均达365 d,2.5岁配种,母驴3年2胎,每胎1驹。繁殖力低是制约养驴业规模化发展的主要因素,降低断奶驴驹发病率、提高幼驹成活率,尤为重要。保障幼驹断奶初期的健康成长和后期的正常发育,做好哺乳驴驹的饲养管理工作至关重要,这对于提高种群的繁育和效益意义重大。本文针对驴驹在饲养管理过程中的几个重点环节,从饲养管理技术和疾病防控方面提出建议。
幼驹正常出生后0.5h即可站立自行找母驴吃奶。幼驹如呆立不动,饲养管理人员应尽早引导幼驹吃上初乳;幼驹如产后2h还不能站立,饲养技术人员就应擦净母驴乳头人工挤出初乳,喂养频率为 2~3h, 每次 300~400ml,注意奶温保持在37℃左右。如遇到母驴产后奶量不足或无乳,需找正处于哺乳期的母驴代哺,若母驴拒哺,可将母驴乳汁或尿液涂抹在幼驹体表或对幼驹进行人工哺喂,然后由人工帮助诱导幼驹吮乳;如无驴代哺,可用牛奶、羊奶代乳,因牛奶、羊奶所含脂肪量高于驴奶,补饲时应脱去脂肪,用温水稀释 (1∶1)并加入适量的葡萄糖或白糖、鱼肝油、少许食盐,代乳品每 1.5~2h喂 1次, 每次 200~300ml。
检查母驴乳房和母驴草料、饲料、饮水是否卫生,应保证褥草干燥、温暖。驹驴刚出生时,常因行动孱弱不灵活,易发生意外,要细心照料。出生当日,应注意是否有胎粪排出。如胎粪不软肥皂进行灌肠;如腹泻 (排灰白色或绿色粪便),应暂停哺乳,予以对症治疗。哺乳期驴驹的第1个越冬期,是重要和危险时期,若断奶和断奶后饲养管理不当,常引起营养水平下降,甚至患病死亡。
驴驹一般在6~7月龄时断奶,断奶前几周,应给幼驹吃断奶后饲料。断奶应一次完成。由于幼驴断奶后的第1年生长发育较快,日增重应达0.3kg以上。精饲料量应占1/3,且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到1.5~2岁性成熟时,喂给的精料量不应低于成年驴,精料中要含30%左右的蛋白质,此时要注意公母驹分开,防止偷配。开春和晚秋各进行1次防疫、检疫和驱虫工作。
生后1月龄时应开始补料,此时幼驹的消化能力较弱,要补给品质好、易消化的饲料。到2月龄时,逐渐增加补饲量。具体补料量应根据母驴的泌乳量和幼驴的营养状况、食欲及消化情况灵活掌握,粗饲料用优质禾本科干草和苜蓿干草,也可随母驴放牧。补饲时间应与母驴饲喂时间一致,但应单设补饲栏以免母驴争食。
驴驹出生时,其体高已达成年体高的一半以上,体重达成年体重的1/10。从出生到6月龄为哺乳期,是其生后发育最快的时期,体高的增长相当于生后体高增长的一半;体重增长相当于从出生到成年总增重的1/3。从断奶到1岁,体高、体重分别达成年时的90%和60%;2岁时体高、体重分别达成年时的94%和70%以上,公、母驴此时均已达到性成熟。3周岁时体高和体重的增长分别达到成年的96%和77%以上。
驯致是通过不断接触幼驴而影响幼驴性情,建立人驴亲和,是调教工作的基础。驯致从幼驴哺乳期就应开始,包括轻声呼唤、轻抚幼驴、用刷子刷拭、以食物为诱惑,以促使其练习举肢、扣蹄、带笼头、拴系和牵行等。调教是促进幼驹生长发育、锻炼和加强体质、提高其生产性能的主要措施。
产驹时断脐不当,未经消毒或消毒不彻底等均可引起脐部感染发炎。脐孔周围组织充血肿胀,有时形成脓肿,甚至在脐孔处形成瘘孔可挤出少量有臭味的脓汁,挤压时幼驹表现疼痛。最终毒素及化脓菌侵入肝、肺、肾及其他脏器引起败血症。治疗时可局部消毒涂碘酊,若形成瘘管则尽可能洗净其内部脓汁,灌注碘仿醚;若形成脓肿应切开清洗脓腔,撒冰片散;若有坏死应除去坏死组织。本病完全可以预防,其做法也很简单,即严格、认真消毒脐带断端即可。
幼驹拉稀是驴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多于出生后1~2个月内发作,且频率较高。若较长时间内不能治愈,则会造成营养不良、发育迟缓甚至死亡。病因较多,如给母驴饲喂过量蛋白质饲料,造成乳汁浓稠,引起幼驹消化不良而拉稀;幼驹异食母驴粪便、母畜乳房污染或有炎症等均可引起拉稀。对症治疗。在日常饲养管理中,搞好圈舍卫生和消毒工作、给哺乳母驴饲喂全价饲料、加强幼驹运动均可预防本病的发生。
沙门氏菌病是食源性感染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的方式接触性传播,也可通过母驴经产道传播,主要引起败血症、肠炎、怀孕母驴流产。驴沙门氏菌病的特征为病驴精神沉郁、呆立不动、发热和共济失调,腹泻是较常见的表现,粪便带多量黏液或血迹;驴驹也常发生关节肿大、支气管肺炎;公驴表现为睾丸炎。治疗病畜时应遵照抗菌消炎,防止菌血症、败血症及内毒素引起的休克等治疗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