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梅
(赤峰市林西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经济作物工作站,内蒙古 赤峰 024000)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食用菌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而先进食用菌栽培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为食用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必须加强食用菌栽培技术管理研究的力度,才能从根本上降低病虫害对食用菌生产所产生的影响。
青霉菌不仅会污染食用菌栽培的养料,同时其也会导致进入生长阶段的实体发生病害。根据调查研究发现,青霉菌不仅种类繁多、适应性强且分布的范围非常广泛,在加上其分生孢子形成的数量相对较多,也增加了食用菌病菌感染问题发生的几率。比如,在栽培香菇时,如果受到青霉菌感染的话,那么香菇在成长的暑期为白色,大约1~2d后逐渐变为浅绿色,此时如果栽培环境属于通风不良的偏酸环境的话,那么就会导致青霉菌的出现。如果病菌出现在表面的话,则可以在受污染处施用多菌灵原粉或者生石灰予以防治。而在平菇栽培的初期,一般在30℃左右的高温下也会产生青霉菌。因此必须将平菇的栽培温度尽可能的开展在20~23℃之间,同时严格的控制拌料时的水分,一旦发现青霉菌生长的话,则可以采取喷洒浓石灰水的方式解决,如果出现整体感染现象的话,则必须采取火烧与深埋的方式予以处理,才能避免青霉菌病害范围的扩大。
毛霉菌在有机物质上生长并形成成熟的孢子,随着空气的流通沉降至有机物质表面,然后在适宜的温度、湿度下萌发出菌丝。如果此时环境温度和湿度都相对较高的话,那么其将会进入快速生长的阶段。比如,在栽培平菇时,毛霉菌在发生的初期为白色,随后会逐渐的变为黑色,并在24h内蔓延至整个菌块。如果菌块局部出现毛霉菌的话,则可以在感染处喷洒多菌灵原粉予以解决,如果菌块全部感染的话,则必须将菌块搬离栽培室,以避免其他菌块也受到毛霉菌的感染。
菌落直径大是黄曲菌最大的特点。其在生长的过程中,梗顶膨大后就会形成分生孢子头。然后分生孢子会随着空气的流通的转移,一旦沉降至有机物质上就会迅速的萌芽生长。比如,在栽培平菇时,此类病菌在生长的初期为白色而后逐渐的变为黄绿色,如果处于高温高湿环境的话,那么此类病菌就会进入高速生长的阶段。如果菌块局部感染此类病菌的话,则可以使用无菌刀将感染部位挖去即可,如果菌块全部感染的话,则应该采取就地烧毁的方法予以处理。
食用菌生长过程中生理性病害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其生长环境不适宜所导致的,为了避免生理性病害的发生,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食用菌栽培管理的力度。
如果菇蕾在形成的初期遇到培养基或者空气干燥的话就会导致此类病害的发生。一旦发生此类病害的话就会导致菇蕾萎缩变干最后枯死。针对这一病害的最有效的防治方法就是,加强空气湿度的管理,如果发现培养基干燥的话,则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适当喷水降低空气的干燥度,确保食用菌的正常生长不受影响。
如果子实体发生过程中,生长环境通风不良的话就会导致此类病害的发生。这一病害发生后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菇蕾部分化、根部粗大、菌盖不成形,因此为了避免此类病害的发生应该加强培养室通风管理的力度。
菇蚋作为食用菌栽培过程中最常见且危害最大的害虫,其幼虫的体长大约在3mm左右,最初为白色成熟时变为橘黄色。由于幼虫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相对较强,因此其成活率相对较高。针对此类虫害的防治,必须严格的按照要求控制培养料的水分含量,避免水分过高,同时使用1:1000倍的90%敌百虫结晶代替清水拌料以达到有效防治虫害发生的目的。
菇蝇成虫如米粒大小且繁殖能力极强。从幼虫到发育成熟只需要3个星期。如果食用菌栽培过程中发生此类虫害的话,则可以采用0.1%鱼藤精或0.2%的乐果喷杀予以防治。
此类虫害大小如针尖,体型为椭圆形,成虫为白色或者黄白色,针对此类虫害的方式一般都是在覆土之前按照每平方米10mL在创面上喷洒0.5%的敌敌畏予以防治。由于食用菌的病虫害防治没有效果十分显著的药剂,因此针对食用菌病虫害的防治应该以预防为主,在食用菌栽培之前严格的按照要求进行培养料的消毒、发酵腐熟,同时确保栽培环境保持良好的通风,才能有效的避免病虫害的方式。另外,在食用菌栽培过程中必须严格的按照操作规范操作,同时根据食用菌栽培病虫害防治的特点,采取生物防治与药物防治相结合的方式,才能确保食用菌栽培质量的有效提升。
在培养基制作的过程中,必须确保原材料没有发生霉变且材料颗粒的大小均匀。所有袋装原材料必须经过仔细的筛选以及搅拌才能使用。此外,假如菌种容器采用的是塑料袋的话,那么必须避免塑料袋出现破损的现象,才能确保食用菌栽培质量与产量的有效提升。
在将菌袋放入灭菌锅内杀菌时,为了避免由于出现灭菌死角而影响到灭菌效果。因此一般都会将码层的高度控制在60~70cm之间。同时在灭菌过程中必须及时的排出灭菌室内的空气,并适当延长加温时间,才能确保有害病菌被彻底杀死。由于高压灭菌方式的升温与排气速度相对较慢,因此为了避免因为压力变化过大而导致塑料袋被涨破现象的发生,必须在高压灭菌完成后及时的将培养基移入冷却时降温,并在冷却后立即接入菌种,避免因为菌种接入时间过长而导致接种失败。
经过长期的实践应用,优质菌种必须具备菌丝纯白、健壮、均匀、生长速率中等几方面的特点。进入成熟期的菌种不仅外观光泽度较高,且菌种会出现较厚的白色原基。而进入老化期的菌种,不仅菌丝生长缓慢。基内菌丝少,且培养基出现了干涸松散无法结块的现象。如果在此时进行菌块移接的话,那么将会影响到食用菌的正常生长与发育。
在食用菌栽培过程中,必须确保制种以及栽培现场远离垃圾场、污水坑、畜禽棚舍等污染源,同时根据食用菌栽培的要求做好日常的卫生清理和消毒工作。接种室、冷却水、菌种储藏室,必须与原材料仓库、配料室等保持一定的距离。另外,菌种生产区必须制定严格的卫生管理制度,严格的控制生产环境的净化程度,才能降低菌种受到杂菌感染现象发生的几率。也就是说只有创造良好的食用菌生产环境,才能确保食用菌抵抗力的有效提升,为食用菌生产质量与产量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干热灭菌法优于干热空气的穿透力相对较弱,且空气温度降低而出现灭菌不均匀的现象。因此在采用这一方法时,必须增加菌体受热的时间,才能实现有效杀灭病菌的目的。虽然这一方法不是最佳的灭菌方法,但是由于其灭菌速度快且便于操作,因此而被广泛的应用与灭菌作业中。
由于蒸汽的穿透力相对较强,再加上其在相同情况下较之干热法的温度也更高,可以在短时间内消灭病菌,因此被广泛的应用。
过滤灭菌法主要是利用滤材中的毛细管和筛孔将微生物阻留在表面并排除,以达到有效杀灭病菌的目的。
目前常用的酸类灭菌法主要有有机酸和无机酸灭菌法两种。有机酸主要是以醋酸、乳酸、丙二酸、苯甲酸等为主,其主要是用于消毒和防腐。而无机酸中的硫酸、盐酸等虽然具有较强的杀菌力,但是由于其腐蚀性相对较强,因此不适宜做常规的消毒剂。
就目前而言常见的碱类灭菌法主要是以消石灰为主。由于碱类的毒性以及腐蚀性都相对较强,因此不适用于常规消毒中。不管是哪种类型的消毒剂都不可能对杂菌、病虫害等具有相同的杀菌能力,所以,一般在实践应用过程中都会采用几种消毒剂交替、联合使用的方式,才能在促进杀菌效力有效提升的同时,缩短消毒时间维持稳定的药效,才能确保食用菌的正常生长不受影响。
必须加强食用菌栽培过程中病虫害防治研究投入的力度,总结食用菌病虫害防治的经验,才能促进食用菌栽培过程中病虫害防治效果的稳步提升,为食用菌的正常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促进食用菌栽培质量与产量的稳步提升。
[1]郭俊亚.食用菌栽培中的病虫害防治问题[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 ),2017(12707):64.
[2]梁瑞玲.食用菌病虫害防治[J].河北供销与科技,1999(03):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