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钰祺,马 林,王若男
(1.辽宁省气象服务中心;2.辽宁省气象装备保障中心,辽宁沈阳110166)
海洋观测内容主要包括天气系统、海洋气象要素和海洋环境要素的检测,检测手段除了包括传统的浮标站、飞机探测、船舶探测以外,还包括遥感观测、自动气象站、高频地波雷达、天气雷达、风廓线仪、海岸边界层等观测手段。装备保障是支撑这些设备正常运行、数据传输稳定的基础工作。本文对辽宁省内近海自动气象站,海岛站、浮标站、船舶站、海上石油钻井平台自动站、高频地波雷达、天气雷达等设备的保障业务及对未来海洋气象监测设备保障方向进行分析。
目前,辽宁省内(除大连地区外)共有58个沿海观测站,除常规的观测要素还增加了能见度观测,这些站点主要分布于丹东、营口、盘锦、锦州、葫芦岛一带环渤海湾的区域气象站,这些区域站的保障任务按照属地划分由当地市气象局保障中心和县局服务中心负责日常维护和故障维修。
省装备保障中心在丹东市和营口市海洋区域建设两个锚系浮标站(尹尽勇,徐品,曹越男,张增,赵伟,黄彤,2012),锚系浮标能在固定位置观测风、温、湿、压、日照和降水等气象要素,以及海水照度、噪声、流速、水温、盐度和波浪等水温气象要素,是观测离岸较远海域水文、气象条件的重要手段。建成后将为辽宁省研究海洋和大气的相互作用预报地区性海洋灾害、卫星遥感数据真实性校验以及作为平台用于GPS定位等方面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辽宁省已经建成两个海岛站(阎丽凤,2012),分别在丹东市的大鹿岛和葫芦岛市的菊花岛,海岛站主要指不能直接采用陆地交通方式到达的海岛自动气象站,通信需采用无线电通信,有些站除了担负常规气象观测外,还有海浪、海水温度等观测项目。这两个海岛站分别由丹东和葫芦岛市气象局保障中心负责维护。
省内还建成了9套船舶站,大连5套,营口3套,另有1套已损坏,目前正在重建;船舶观测站是指以船舶作为开展海洋气象观测的平台,观测海洋天气和水文要素;日常维护和保障也由当地气象部门的保障中心负责。
辽宁省在盘锦海域的钻井平台上,由于石油平台是有人值守的观测站点,因此从设备维护方面还是观测资料可靠性都较无人值守的海岛观测站更有优势。维护由盘锦市气象保障中心负责。
在盘锦市入海口附近,建成一座海岸高频地波雷达,基本覆盖渤海湾,测量海冰及海面风、浪、流等海面环境要素。此高频地波雷达目前是由省装备中心雷达科负责保障。大连地区预计建立一座高频地波雷达。
另外,在丹东和营口有2台多普勒雷达,对于渤海湾上的云的直径、降水强度有一定的判断。还可以得到秦皇岛雷达的支持,对于北上的台风路径进行预判,为海洋气象预报提供支持,这两部雷达也是由省装备中心负责定期检查和维修。
在海洋气象监测系统中,卫星遥感观测技术的发展是对海洋气象观测的一大贡献,卫星遥感弥补了海洋地基观测的不足。
辽宁省内陆地六要素气象观测站点建设对海洋气象服务支撑基本满足,对于这58套海岸气象站便于维护,遇到设备发生故障时各市县气象保障部门能够及时派出工作人员到达现场排出故障。
锚系浮标站的维护有一定的难度,一是在海上保障受到天气的影响出海时间,推迟到达现场的时效性;二是到达现场后要求保障人员解决故障迅速,并且注意自身安全,防止自身和工具落水;三是锚系浮标站容易受到其他船只的撞击,造成设备损坏。
船舶站属于移动的观测设备,在维护时需要船舶靠岸维护维修,有时当船舶夜间靠岸时,需要保障人员做好夜间维修的准备。
盘锦高频地波雷达维护时需要专业人员,这类地波雷达故障率也很低,但目前维护的专项经费紧缺,对于今后维护存在难度。丹东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环境被破坏,需要进行迁站;营口多普勒天气雷达刚刚进行迁站,但运行状况不稳定,还需要厂家重新调试。
加大保障力度,完善保障机制,做到长期有效的保障,才能有效降低设备的故障率,为海洋预报提供稳定可用的数据;采取社会化保障试点,通过科学的保障机制,提高未来的保障能力;制定培养计划,培训出专业维修人员,或是外聘其他公司维修人员,遇到故障时能够及时解决和处理问题。
加强装备保障人员与生产厂家的横向交流,促进与海洋气象预报团队进行纵向交流,既可了解最新的产品,也了解为海洋气象服务需要什么样的产品,为双方提供更好的建议,以掌握设备工作原理,便于保障。
海洋气象服务不仅需要强有力的预报能力和经验,还需要海洋观测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先进性,进而更加了解海洋气象的变化,为祖国海洋事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有力的支撑。
[1]尹尽勇,徐品,曹越男,张增海,赵伟,黄彤.我国海洋气象预报业务现状与发展[J].气象科技进展,2012,2(06):17-26.
[2]阎丽凤.海洋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J].中国减灾,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