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生
(长春市九台区卡伦湖街道办事处农业技术推广站,吉林长春130500)
作为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的玉米,在种植过程中,如何实现技术发展,进一步促使玉米高产,需要结合具体实际进行有效分析,以此提高经济价值,进一步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一是要选择优良品种;二是以地势条件、土壤情况,选择最佳种植品种。选择喜肥水品种种植在平坦、肥沃土地处,选择耐寒、抗贫瘠品种种植在坡地、土壤瘠薄区域;三是选择国家审核评定通过的品种,保证其性状平稳种植风险不大;四是根据种植条件建议选择密植品种,通常选择每亩3500~4500株品种进行种植,以实现玉米高产。
对于不同土壤要选择不同的整地方法,以便其土壤结构更适宜种植玉米。一是要在早春进行土壤复垄,随后进行镇压保墒覆土,以此防止土壤蒸发水分;二是深耕犁底层、或深松紧实土壤,激活较厚土层;三是要适当减少对土壤紧实情况的耕种,提高其保墒力。要浅耕少搅春耕地,旋耕有底墒土壤,起垄镇压,预防跑墒。整地时要注意连续作业,翻耕地块,以重耙灭茬,实现保墒。
在播种过程中,要注意对土壤层厚度的选择,同时选择适宜的种植季节、适宜的温度、湿度。根据墒情确定播种深度,播种时要注意,植株均匀,覆土密实。进行种苗播种时,要选择生育期的具体情况进行适时晚播,以此使得灌浆期在较大昼夜温差季节,进而降低夜间对养分的消耗,增加物质积累,促进生育期养分补充。
影响玉米产量的原因较为复杂,如土壤肥力、天气条件、水源状况、品种选择、管理制度等等,因此,在进行玉米种植时为保证其种植密度适宜,应当考虑多方因素合理密植,以此实现高产丰收。
合理密植的核心问题是对单位面积的穗数进行科学配比,此时要根据品种的差异、种植条件的影响,合理安排种植密度,对于生育期较短早熟类品种要进行大密度种植;对于植株紧凑的品种,可增加种植密度,由此可见,种植玉米时可通过直至密度对产量进行调节。此时还要注意,降水条件对种植密度的影响,雨水充沛、灌溉充分的种植区可选择较密的种植密度,反之则选择较稀的种植密度。
为了更好地提升玉米产量,进行农作耕田施肥时,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科学合理的施肥,以土壤测试、田间试肥为基础进行测土配方,以玉米的生长规律、种植区土壤的供肥性能、使用肥料的效应等为参考,对有机肥料进行合理施放,同时注意把控微量元素施加的数量、方法及时期。通过测土配方调节玉米需肥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选择针对性的营养元素补充土壤需求,确定针对性的施肥数量补充作物养分,提升玉米产量的同时,提升肥料的有效利用率。节省种植劳动力、提升种植品质,增加农民收益。以往施肥中农民钾肥施加不足导致产量不高,在现代化农技支持下,可选择增加使用底肥氮磷钾复合肥,合理配置氮磷钾含量,同时注意追施含钾尿素,用土覆盖,提升肥料有效性。
在播种完成后的5~10天内要进行查田补种,及时对坏芽、损牙等进行正确的处理,适时可采用坐水催芽。
当幼苗生长到3叶时可进行间苗,生长到4~5叶时进行定苗措施。对于大苗、壮苗进行保留,随后进行齐苗,需要保留足够的单位密度使得幼苗有充足的生长空间。定苗时可多留成苗以备去掉弱苗、小苗、杂苗、病苗时使用,保证定苗充足。
当幼苗生长至2~3叶期间要注意深趟一犁,随后再进行铲土。进行田间管理时,要在雨季前做好三铲三趟。
在完成种苗播种后,应及时对田地进行管理喷洒适量的除草剂,并保证除草剂的使用时间得当。及时防范病虫,也是提升玉米产量的重要措施,在大喇叭口期要使用杀螟药预防螟虫。除此之外,常见的玉米病虫害包括蚜虫、红蜘蛛、纹枯病、霜霉病等,严重爆发时都会对玉米的生长造成威胁。因此,要及时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合理选择种植品种。注意其抗病性、感病率,并在种植过程中注意轮作换茬,增施钾肥等,在保证防御消灭病虫害的同时,增加植株抗病力。除此之外,进行虫害预防时,还要注意对植株残体的清除,及时杀灭幼虫,除去枯心苗等。
在实际种植中,部分农民因利益追求,在未完全定浆,玉米尚未进入蜡熟期前便开始收获。因此导致玉米产量过低,所以应在其完全成熟之后再进行收获以此保证高产丰收。
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过程中,技术人员以实际为主,并积极采用各种高效的栽培技术,从而促使玉米产量不断提高,以保证农民经济收入,进一步推动国家农业产业化升级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