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源区在加快长白山特色生态资源产业聚集区和白山绿色转型发展核心区建设中,依托资源优势,发展接续替代产业,长白山特色产业已初具规模。
江源区辖区内有三岔子林业局、湾沟林业局两大森工林业局,森林覆盖率达84.1%,原有通化矿务集团“五矿一厂”,主要支柱产业为原煤、林、铁,是典型的资源富集区。国家实施天保工程、“三去一降一补”战略后,随着煤矿停产,林木限伐,在接续替代产业尚未形成、剩余劳动力激增、财政压力增大的情况下,江源区审时度势提出“生态立区、产业强区、特色富区、创新兴区”发展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依托资源优势,发展长白山特色产业,加快长白山特色生态资源产业聚集区和白山绿色转型发展核心区建设。
“两群一带”建设,即打造长白山特色仿生繁养群、长白山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群和长白山鸭绿江休闲旅游驿站产业带。
通过几年的努力,在充分保护和利用林地资源,发展林下参、林下中药材、林下山野菜、林下生态养殖的同时,加快了长白山特色仿生繁养群培育步伐,道地中药材、非林地栽参、山野菜、长白山小浆果、食用菌等六大园区建设初具规模,种植面积达1.6万亩。
长白山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群,已初步形成了立足优势主导产业的国家级龙头企业1户、省级龙头企业5户、市级龙头企业17户,域内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104户,2018年上半年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达19亿元。
长白山鸭绿江休闲旅游驿站产业带,已涌现出圣达农业休闲企业、东潮休闲旅游企业等5家休闲旅游企业,并成功申报了国家级休闲旅游企业1家,省级休闲旅游企业2家。打造了老岭村、立新村、五岔村等11个休闲旅游村落,龙源山庄、小李园等18个农家休闲采摘园,徐家大院、玉梅山庄等48户农家乐。
为助推长白山特色优势产业,江源区委、区政府制定出台了《生态效益型农业发展实施意见》和《特色农业奖补工作实施方案》,区财政拿出1000万元奖补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对发展中药材、食用菌、长白山小浆果、杂粮杂豆等8大类56个品种进行奖补。
引导农民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土地流转,鼓励村集体流转农民土地与企业合作,达到企业、村集体、农户共赢。立新村集体以每亩每年500元的价格流转村民土地1300余亩,与企业分红,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目前,全区特色作物面积已达3.4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0.5%,每年以土地总面积的10%增长,2017年的特色产业产值已达9.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6.8%。“三品一标”认证基地数量已达33个,品种达108个;国家级、省级、市级龙头企业分别达到1户、5户和17户。建设标准化基地42个,流转土地2.86 万亩。
把握城乡发展格局发生重要变化的机遇,培育壮大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载体、新模式,推动要素跨界配置和产业有机融合。利用采煤沉陷区复耕的土地发展休闲旅游和“光伏发电+农业产业”,东潮休闲旅游有限公司利用采煤沉陷区修复的460亩土地建设集花卉欣赏、垂钓、亲子乐园等于一体的休闲旅游产业。
通化矿务集团利用砟子村修复的200余亩土地建设20兆瓦的“光伏发电+农业产业”,真正实现山水林田湖综合利用。在发展休闲农业旅游产业上,2017年成功举办了林源春蓝莓采摘节、大阳岔雪菊赏游节、大石人圣达农业向阳花海观光采摘节和八里坡滑雪节。休闲游、农家乐、观赏游等一批新兴休闲农业业态蓬勃兴起,形成了春踏青、夏赏花、秋采摘、冬玩雪的良好休闲农业旅游新局面。2017年接待游客10余万人,旅游收入达4000余万元。
发展“互联网+农业”新兴产业,培育电商平台,在全区具备开通条件的52个村和31个社区分别建立电商服务站,为村民提供网上代购、农产品代销、代缴水电费服务。建立了区、镇、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发展规模电商企业50多家,上线产品达130余种,年销售额达7000余万元。域内电子商务平台已经形成了自我完善的运营体系,本地的特产山珍产品、旅游产品通过平台销往全国各地。
科研转化,叫响长白山特色产品品牌
江源区委、区政府重视科技转化,为企业搭建科技转化平台,依托林源春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院士工作站,并与吉林大学、吉林农大、长春师范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与长春师范大学开展蓝莓雄峰授粉技术,承担了国家第九批长白山寒地蓝莓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长白山珍与北京林业大学举行科研合作签约仪式,建立“林业食品加工与安全科研实习基地”,信诺牧业与韩国首尔大学共同培育“长白山森牛”谱系改良。通过科技转化和质量体系建设涌现出一批名牌名品,林源春牌商标获国家驰名商标、承天顺纯酿白酒获省级(五A级)全优产品、长白山珍山野菜系列加工产业认证为有机食品、圣达农业草莓认证为有机食品。
江源依托长白山资源优势,夯实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基础,随着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逐步舒展农村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