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宏亮
(黑龙江省克东县林业局林业工作总站,黑龙江 克东 164800)
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可按科技转化的商品属性分类,也可从推动科技创新角度的分类。科技创新可依据诱导性科技创新及需求性科技创新进行,创新目标需围绕转变林业经济增长方式,提高林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三者协调,保证“科教兴林”战略的落实等目标进行。科技创新思想在造林中的体现有很多,如林业的相地选址与因地制宜的造林手法。通过对苏州林业的实地调研,一般地址会选择在依山傍水、植物丰富、气候温湿的地方。建筑后面的叠山及高大植物能够阻挡一部分的寒风,建筑前面的溪水及低矮植物可以帮助更好地采光取暖。另外,科技创新思想也体现在林中的植物技术配置上。林业科技创新的优势体现在知识经济时代给林业企业带来的有利环境、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有利于林业科技创新。而劣势则在于自身缺陷局限了林业科技创新的步伐,林业科技创新所需的资金、人才储备不足,科技创新的外部性迫使林业经营主体不断创新等。林业科技创新现今面临一些机会变化,如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林业科技创新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推动林业科技创新的发展。威胁则在于林业科技创新的存在多种障碍,林业经营的特性局限了林业科技创新发展等。林业科技发展一直是中国林业产业发展的重心,实现科技创新是持续发展的重要价值观。
2.1.1 “以小见大”。中国林业受到科技创新思想的影响,产生了很多具有特色的造林手法。例如,福州某房屋后建造了一个约10m2的小花林,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包含有山、水、植物,这也为以后林业设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模范。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其实就是尽最大的能力去开阔眼界以及范围。
2.1.2 “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在林业科技创新中,经常会看到这样一幅景象,当人们走完一段封闭规律的路径之后,会出乎意料地欣赏到一番美景,这就是林业科技创新中常用的既分离有重合的手段。这种布局手法旨在避免林业中的景观被人们全都看到,没有起伏变化,使游客觉得乏味无趣,短暂停留后就希望离开,林业科技创新做到了这一点。
2.1.3 “步移景异”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理论强调视景科技,道路屈曲。科技创新在林业科技创新的建造中常常被采纳,目的在于为游客创造一个科技化的空间环境,走在屈曲的道路上,人们会有一种特别的感受,仿佛从闹市走到了深山之中,静下心来慢慢观赏林中之景,细细品味科技成果。其实作为江南人,在游玩林业科技创新时,科技创新的景象几乎随处可见。甚至一些公林的景观入口非常清楚地标明“幽径”的匾额,轻而易举地引起人们的注意。
山、水、建筑、植物、禽兽虫鱼等都是一个景区或景点不可或缺的造林要素。在赏林过程中,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节点有不同的观赏内容和观赏角度。所以设计者需要做的就是把这些要素处理得当,把好的景观和角度完美呈现给游客,历史上也有很多经典的案例,比如厅堂月台、廊道、林路这些游人密集的地方显得尤为突出。成功设计好的景观,会给人们带来步步有新景的好奇探索感,并增加趣味性。以苏州林业为例,说明林业科技创新中科技创新思想在空间布局上的体现。在拙政林中的假山土石,游客一步一景,随着视线的转移景色也在相应变化,妙趣横生。
近代以来,林子的主人对于林业的空间都会有一个理想的模式。以苏州林业为例,造林手法主要是效仿郊外的植被和自然山水。在科技创新思想的影响下,大众所期望的环境是:住宅背山朝水,河水里鸭子在戏水,石路曲径通幽,通往茂密的树丛。人们能够在池中喂鱼,在石路上散心。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建造者必须要从林主的需求出发,寻觅恰当的林址。
本文通过分析林业科技创新,阐述科技创新造林思想对林业科技创新文化的影响,以及科技创新思想在林业科技创新中的应用,体现古代文人回归自然、融于天地的科技创新思想。解释了科技创新思想融于林业科技创新,为现代城市林业的发展和对科技创新思想的继承做了铺垫。
[1]徐俊,黄瑞林,林永胜.加强林业科技服务“三农”能力的建设性研究[J].乡村科技,2017(26)
[2]唐春燕.浅谈现代林业科技发展对园林建设的启示[J].南方农业,2016(4)
[3]夏通海,朱建军,康小兰,朱述斌.林农对林业科技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西10县500农户的调查[J].林业经济问题,2014(6)
[4]田刚,窦林华,戚文海.中俄林业科技合作产业化的环境研究[J].西伯利亚研究,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