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广军,单 辉,李延军
(1.三北种业有限公司,河北 承德 068150;2.隆化县翔龙种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河北 承德 068150)
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玉米间作高产栽培新技术运势而生。其中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通过改良生产工艺、注重玉米品种的选择以及种植方式以及病虫害的处理等,可以满足产量增加的需求。
近几年,我国经济在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也在不断深入,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作物耕地的面积。目前,耕地面积越来越少,种植农作物的耕地面积也在不断减少。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提高玉米的产量,必须培养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只有对土壤资源进行全面综合利用,对病虫害进行综合预防处理,才能实现增产的目标[1]。目前,玉米间作高产栽培新技术在不断地完善和健全,有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着力于玉米间作高产栽培新技术的研究。
玉米品种选择的原则之一就是因地制宜。农业经济发展区域不同,就会生产出不同的玉米品种。在玉米间作高产栽培新技术中,为了提高玉米产量,玉米品种的选择至关重要。选择玉米品种时,以产量高、质量好为主,这样才能促进玉米间作高产栽培技术的不断发展。
玉米的产量在病虫害频发的季节会大幅度减少。由于在玉米种植中大范围存在病虫害,对玉米的质量和产量都有严重的影响,为此一定要在研究玉米间作高产栽培技术中合理地控制玉米病虫害。
要想实现玉米间作栽培,就要合理地耕地,而且在农业耕地的过程中,高产栽培新技术的种植方法和传统的种植方法相比稍有差异,玉米间作高产栽培的进展受到土壤松散程度的影响,种植的深浅程度也会直接影响玉米的种植效率。
玉米间作高产栽培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就是肥料,玉米所需的营养成分中大部分是由肥料提供的。根据不同的玉米增产产量,玉米施肥的量也会不同,一定要合理控制施肥量。
玉米的产量深受栽培技术的影响。随着农业和生产的发展,传统的栽培技术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满足玉米增产的需求。而玉米间作高产栽培技术的发展对玉米产量的提高有重要意义,其中栽培技术的重点就是对高科技的应用。
在种植的过程中,要合理地耕地,选择合适的种植方法也是非常必要的。在传统的玉米种植方式下,都是65 kg/垄。在种植技术改良后,就需要合并垄,即130 kg/垄,这样玉米在生长的过程中,扎根的面积会更大,抗旱性会更强,在雨水冲刷的过程中也不会受到大的伤害。要想降低耕作成本,可以使用免耕法或浅翻深松少耕的方法进行耕地。
在玉米间作高产栽培新技术实现的过程中,每增加1.5万kg的玉米,施肥量至少需要增加一倍,也就是说,每667 m2的土地上就要添加有机肥料500 kg左右,除此之外,还有20~22.5 kg磷酸二铵、37.5 kg化肥、12.5~15 kg尿素、2.5 kg钾肥等。如果想增产至少2万kg玉米,就需要在原有肥料的基础上增加至少1.5倍。其中,有机肥料不变,依然是500 kg,化肥和之前相比增加了10 kg,尿素增加5~7 kg,磷酸二铵增加5~7 kg,钾肥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2 kg左右[2]。
在选择杀虫剂的过程中,以广谱性强、效果较好优先,这样才能合理地治理玉米的病虫害。在种植之前还要对土地进行深耕,并对土壤进行消毒,这样做能够有效地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在选择玉米品种时,要因地制宜,这样才能实现玉米的高产。首先观察当地的气候以及环境,之后选择合适的玉米品种,要以适应性强、质量高、饱满的品种优先。
种植玉米之后,要赶在玉米雄穗抽出之前4~5 d,一般为7月18—20日喷洒生控剂,每667 m2喷洒60 mL左右的生控剂混合20 mL左右的水[3]。这种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玉米的产量,促使玉米快速生长。
综上所述,在当前农业发展过程中,没有清晰地认识到玉米种植的科学手段,技术水平有待提高,所以对玉米的种植和生产有严重影响。针对玉米间作高产栽培技术的影响因素,需要从实际出发,合理耕地、注重施肥、做好病虫害的防治、科学选种,使玉米种植产量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