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义华 孙统庆 沈琨仑
(江苏省种子南繁南鉴站,南京210036)
南繁是指利用海南冬季特有的光温条件,对育种材料进行繁殖加代,在农作物品种选育过程中发挥着缩短育种年限、加速世代繁育和品种应用的重要作用。30年来,江苏南繁基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巨大变迁正是40年改革开放的一道缩影。
海南南繁基地是国家重要战略资源,是“中国饭碗”最坚实的底座。几十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农业人将青春的汗水洒在了这片南繁的热土上,薪火相传,他们既是南繁事业的建设者,同时也见证了这些年来南繁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1.1 从寄人篱下到广厦百间的迅猛发展现任江苏省种子南繁南鉴站站长的汤义华还记得,那是1989年的某天,接到了单位到三亚筹建江苏南繁基地的委派,他只身来到三亚藤桥,借住在当地居民家中,没有电、没有自来水、没有食堂,洗澡、洗衣服要到井台排队打水,搭了一个简易锅灶烧水、做饭,柴火还要上山砍,生活极其不便。为了改善南繁的生产、生活条件,江苏省计划经济委员会立项建设江苏南繁基地,经过近1年的前期准备,通过三亚市国土局以协议出让的方式拿到了4866.7m2的土地使用权,历时3年终于建成了一座4层的南繁生活用楼,这幢4层楼房正是江苏南繁基地建设历史上迈出的里程碑的一步,以此为起点,在接下来的20多年里江苏南繁基地不断发展壮大。到今天,江苏省已陆续在藤桥建成1700多m2的生活楼及700m2的晒场;新建南繁科研楼1500m2;在落根洋基地旁购置南繁基地科技交流服务中心用房714.2m2,配套建设围墙360m,晒场1400m2,管理用房200m2,模块化建筑900m2,仓库、农机具库 320m2。
1.2 从“又难又烦”到种子鉴定基地的华丽转身“南繁南繁,又难又烦”,曾经流传在南繁基地的这句话道出了南繁人走过的困境。随着藤桥南繁基地的建立,南繁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同时通过土地集中流转,有效破解了过去地块分散、不便管理的难题。基地建成后常年承担江苏省种子质量南鉴任务,2006年又成为全国杂交水稻种子鉴定基地,承担农业部冬季种子企业监督抽查杂交水稻样品纯度鉴定任务,近几年通过开展农作物种子纯度鉴定,共鉴别样品2.8万余份,鉴定出不合格种子1100余万kg,避免了近50万hm2大田因纯度不合格而减产,对抵御自然灾害、稳定种子市场供应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2017年又建立了分子实验室,新购置了SNP分型检测仪,实现实验室分子鉴定和大田种植鉴定相结合,显著提高了鉴定的精准率。
1.3 从制种基地到“种业硅谷”的全面升级20世纪80-90年代,江苏是全国主要杂交水稻制种基地,江苏南繁基地建立之初主要承担全省杂交水稻和杂交玉米种子纯度海南种植鉴定,经过近30年的发展,基地在承担南鉴任务的同时已发展成为江苏种业科研创新的重要平台。通过南繁鉴定,江苏省南繁单位创新了一批种质资源,全省各类农作物品种资源由原来的3万份增加到现在的5.6万余份,为品种更新换代奠定了基础。育成了一大批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特优559、汕优559、协优559、两优培九、Ⅱ优084、丰优香占等杂交籼稻组合的选育,使江苏省成为南方稻区杂交籼稻的主要输出省之一;武育粳3号、武运粳5号等品种的育成和推广,实现了江苏粳稻品种在品质和产量上的突破,使江苏省粳稻产量提高到500kg/667m2以上;优质高产品种武运粳7号、南粳36等品种的选育,推动了江苏粳稻品种米质明显改善;南粳9108、南粳46、南粳5055、徐稻8号、宁粳7号、苏香粳100等优质品种的选育推广,推动了江苏粳稻米质不断提档升级。此外,经南繁加代选育,审定通过的玉米杂交新组合100多个、棉花品种70多个。据统计,江苏省推广的水稻、玉米、棉花新品种90%以上来自于南繁成果转化,南繁基地开出的科研之花终在江苏大地上结出累累硕果。
1.4 从管理者到服务者的悄然蜕变江苏南繁基地在藤桥建立近30年,随着职能理念的不断转变,南繁工作的政府职能也在悄然发生蜕变,由最初的管理者变为南繁单位的服务者,对入驻的南繁单位在生产、生活上提供全程服务。一是统一做好南繁备案等手续,指导帮助各南繁单位到海南省南繁管理局进行南繁备案,协助开展南繁基地植物检疫联合检查,做好田间检疫工作,并帮助协调办理出岛检疫证。二是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明确服务内容、标准,为入驻单位提供用地、用房、用工、机械作业等方面的服务,并向入驻南繁单位开放公共食堂。2017年度,全省共计有17家科研院所,22家种子企业,46个南繁课题组,250多人在海南从事南繁育种,南繁总面积106hm2,南繁基地成了名副其实的“服务站、接待站”。
回首这30年,江苏南繁事业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除了江苏南繁人自身的不懈奋斗,也离不开国家的重视和地方的支持。
2.1 科学谋划,做好顶层设计2015年国家制定了《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海南)建设规划(2015-2025年)》。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期间,海南省人民政府与江苏省人民政府签署两省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明确将建设南繁生物育种中心作为主要合作项目之一。2016年8月江苏省农委组织编制了《江苏省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海南)建设规划(2016-2020)》,规划经省政府领导同意,省发改委立项审批。
2.2 成立机构,加强组织保障南繁规划印发后,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南繁规划,2015年11月经省编办同意,成立正处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江苏省种子南繁南鉴站,是全国唯一成立的正处级负责全省农业种子南繁、南鉴的专门服务管理机构,承担南繁基地的建设、服务管理与利用工作,开展种子南繁南鉴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2016年初又成立了江苏省南繁工作领导小组和基地建设工作小组,统筹协调南繁基地建设与管理工作,指导落实项目建设,完善优化管理措施。
2.3 加强沟通,构建协调机制一是积极争取省政府及有关厅局对南繁工作的支持,2016年江苏省农委向省政府呈报《江苏省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海南)建设规划(2016-2020)》,省政府分管省长和秘书长在送审稿上专门作了批示,并协调省发改委、财政厅等部门给予立项支持。省财政在2015-2016年安排2850万元用于科研用地流转费用的基础上,2017年又安排2980万元用于落根洋基地建设。二是积极争取海南当地的支持,加强与海南省及三亚市当地有关部门的协调。三是做好与农业部、国家南繁办、三亚有关部门等方面的衔接,主动上门汇报沟通。四是在项目具体实施落实方面,做好与村干部、村民的沟通,打通基地建设项目实施的关键环节。
2.4 积极争取,强化项目支撑根据南繁规划、发改委立项批复及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争取各类项目资金合计4030万元,通过项目实施有力支撑基地建设。一是2015年农业部农产品安全监管项目1000万元,主要用于购置一套种子分型检测仪及装备智能信息管理系统等。二是2017年产粮大省奖励资金项目880万元,主要用于建设落根洋基地综合管理用房、彩钢板库房、晒场、道路、围墙以及模块化建筑(集装箱房)等附属配套设施。三是2017年省级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省南繁南鉴基地建设项目2100万元,主要用于落根洋基地77hm2高标准农田和屏障式选种圃建设,农机具购置及国家核心区土地流转等4个方面。四是2017年三新工程项目-省南繁南鉴基地建设项目50万元,其中有20万元用于南繁南鉴基地交流服务中心建设。
展望未来,江苏省种子南繁南鉴站将紧紧围绕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按照《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海南)建设规划(2015-2025年)》《江苏省南繁基地建设规划(2016-2020年)》要求,切实“建设好、管理好、利用好”南繁基地。
3.1 强化系统思维,高标准建设好南繁基地一是统筹建设核心区的配套设施。集中建设科研试验区、科研人员生活区、科技交流服务区,建立功能完整、设施齐全、条件优越的江苏南繁基地,满足科研人员生产、生活需求。二是按需建设屏障式选种圃。按照南繁基地总体建设方案及南繁单位科研育种和生产需求,做好玻璃连栋温室及智能物联网系统等建设方案的再论证,明确功能定位、主要装备参数。三是有序建设实验室。加强SNP分型检测仪辅助设备和试剂的投入与配置,建立实验室开放共享制度。
3.2 完善制度体系,切实管理好南繁基地一是建立健全南繁基地生态安全保护机制。建立南繁单位联系人制度,形成协调联动、督查考核、信息通报的管理系统,实现南繁植物检疫、转基因试验监管全覆盖。二是建立健全南繁基地服务制度。进一步修改完善南繁服务指南,明确管理要求和服务内容、服务标准,积极探索社会化服务模式,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三是进一步提升南繁管理与服务水平。加强与国家南繁办、省内及海南有关部门以及南繁单位的沟通协调,改善管理手段,提高服务水平,拓宽服务范围,帮助全省南繁单位协调解决实际困难。
3.3 建立共享机制,充分利用好南繁基地一是积极探索与地方融合发展新机制。鼓励引导各南繁单位在成果就地转化、技术帮扶、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发挥所长,探索与南繁县乡村结对互动,建立共建、共享机制。二是加快推进江苏南繁成果就地转化。在服务好江苏南繁科研育种的同时,充分发挥好示范窗口作用,把江苏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引入或嫁接到海南,助力地方经济发展。三是扶持引导江苏农业走出去。积极引导与支持江苏种子企业与南海周边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以南繁基地为“中转站”和“出海口”,建立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加快江苏杂交籼稻走出去步伐,逐步形成合作双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