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里清江,在宜都汇入长江。如果一睹两江交汇的情景,你会秒懂清江名字的由来。发源利川,流经7个县市,清江之清,并非亘古不变。当清江保护被提升到立法层面的时候,庆幸的是,清江已挺过最艰难的时刻。
数千年来,清江滋润着夷巴文明,是土苗两族的母亲河。当时代行进到21世纪,清江也面临着生态危机。
沿岸生活与工业污水,不断侵蚀着水体水质;支流干流的水电站,对流域生态进行着叠加影响;遍布库区的网箱养殖,对水域环境起着分割恶化的危害。
笔者在恩施市和利川市交界处与村民交谈中了解到,历代以来,沿江而居的村民既依赖清江,又忍不住向它过度索取。清江是人们的水源河,也是大家的排污河。沿线干流支流,早年也有矿企分布,水体破坏比较严重。
溯江而下,江面的水产养殖,一度成为生态公害。珍珠、渔业这些新兴产业给村民带来财富的同时,也付出着昂贵的生态代价。
除了改善生存需求,人们还将发展的空间转向清江。以长阳为例,一个县内的干流支流水电站,尽然高达十几座。
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组巡查清江,提出了有关网箱养殖、截污治污、岸线治理、水面清漂、流域工业污染等十几个方面的整改意见。截至今年10月,这些分解到各个科局的问题,逐一销号解决。
在这个过程中,环保部门作为牵头主体,切实为清江环境修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梳理清江保护的进程,去年长阳开展的养殖网箱清理取缔工作,可看出清江流域各级政府的生态决心。
据长阳县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杜强介绍,2014年开始,长阳县在清江流域县市中发起“清江保护日”活动,吹响了清江保护整治的号角。2017年初,该县成立清江库区养殖网箱清理取缔工作指挥部,对隔河岩和高坝洲库区的养殖网箱进行彻底清理。
长阳县水产局局长田继桥向记者解读该项工作的艰巨难行之处时说,整个清理取缔概算需要2亿元以上的资金,这相当于该县过去30年农业投入的总和。当这个数字报到县人大常委会时,大家都愣住了。
网箱养殖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当地已形成一个规模产业。以水泥网箱为例,全县的网箱总量,折算成5m宽的水泥路,长度相当于宜昌到武汉的距离。
网箱养殖的鱼量,总共在2500万kg以上,有些鱼的成熟期在10年以上,突然取缔,损失极大。
细数这些显性的难度,清江保护几乎是一项寸步难行的工程。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指令迫在眉睫,长阳县政府壮士断腕,果断放弃眼前利益,选择了生态未来。
田继桥总结称,经此一役,长阳在清江保护战略上,算是挺过了最艰难的时刻。
今天,当我们提到清江保护立法的时候,这似乎成了一个轻松的话题。而对于生态系统的长远来看,平稳长效的举措更加重要。
长阳县水产局办公室主任万松彤,是华中农业大学水产专业的研究生,也是当地的水产专家。他告诉记者,长期以来,当人们提到清江保护时,关注最多的是水体、水质,沿岸排污,水面清漂等显性的指标。但实际上,清江的生物和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往往被忽略。
万松彤介绍,清江传统鱼类有80多种,其中许多是流水生境的鱼类。随着筑坝截流,这些流水鱼消亡不少。另外养殖业让鱼类也有所增加,这种新的生物生态关系,如何保持和谐稳定,这也是未来保护要关注的方面。
万松彤还提出,在长江保护过程中,专家和相关部门探索出的人工鱼道、增殖放流等措施,也是鱼类保护的宝贵经验。
在清江总体状况趋好的前提下谈立法保护,长阳县水利水电局副局长肖发新也认为恰逢其时。他说,清江截污、清漂、水体改善,都不是一劳永逸的工作。通过立法,将保护举措固定下来,形成长效稳定机制,也是避免清江生态往复波动的最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