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琦
(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重庆 401331)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政府、企业及其他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既懂理论又精通实践的复合型人才愈发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另一方面,传统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的单纯课堂授课模式,已然不能适应当今工科专业的发展和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枯燥无味,而且也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这就要求高校授课教师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重视知识的学以致用。在此背景下,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其主要是由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内容提出学习任务,学生根据此任务进行主动学习,在此过程中逐步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中教师是学习情景的创设者、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而学生则是完成任务的具体实践者[1],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师生互动、增进学生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使用中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食品标准与法规”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一门重要核心必修课程,该课程集政策性、时效性、理论性和实践性于一体[2],课程目标是培养食品专业本科生具有食品标准与法规的意识和素养,为今后从事食品及相关行业工作奠定基础。因此,学生法规标准查询与应用能力的培养是“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为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结合食品专业特点和行业实际,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与方法,提高学生运用法规和标准解决食品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鉴于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结合任务驱动式教学特点,在“食品标准与法规”实际教学中通过采用驱动式教学法,以课程内容设定学习任务,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食品标准与法规是从事食品研发、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配送和销售等过程中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学习内容主要包括食品产业链中与质量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食品标准的制定实施等。由于是一门融合食品科学、法学、管理学和农学等多学科于一身的交叉学科,教学内容繁多,大部分内容是冗长的法律条文和食品标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很容易减弱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所获得的知识容易忘却也不利于具体实践;不仅如此,“食品标准与法规”又是一门时效性很强的专业课程[3]。近年来,国内外在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领域的理论、法规与标准变化之快、之深刻,可以说令人“目不暇接”,这就不仅要求授课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更新讲课内容,也需要学生提高获取最新法规和标准信息的自学能力,然而现实教学中对这一方面的重视度显然还不够,学生往往不能根据所学内容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任务驱动法”是由美国教育学家杜威以实用主义作为教育理论基础而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4],随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被引入我国教育领域,任务驱动教学法被广大高校教师广泛运用于日常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有效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式教学提倡“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授课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设定任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紧紧围绕所布置的任务,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使其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不断增强对已讲授的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同时获取新知识。整个教学过程中以与专业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任务为驱动,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注重团队协作、组员间有效沟通等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任务驱动式教学改变了以往教师单一讲解、学生被动学习的传统课堂模式,提倡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协作创新的多维互动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从“被动听”到“主动做”、从“个体学习”到“团队互助”学习方式的转变。
“食品标准与法规”是和食品产业密切相关的一门必修课程,使得授课教师结合生产实际拟定模拟情境任务成为可能。结合食品专业培养目标和实际教学内容的需要,可以要求学生以个体或小组协作的形式完成任务。例如,在讲解食品标签标准内容时,为加深学生对食品标签和食品营养标签等概念的理解,课前要求学生自主调研超市中食品标签内容,并将相关食品包装带入课堂,然后在实际讲解过程中,结合学生前期所获得的信息,对相关概念和内容进行学习。
授课教师根据学生前期所学习到的食品专业知识为基础,以食品行业实际问题为依据合理创设任务情境。由于设计任务的工作量较大,学生多以小组协作的方式来完成任务,通常将班级学生根据不同食品类别划分为若干小组,每组4~5人为宜,分别扮演食品企业中的生产、品控、研发和市场专员,以每一小组所负责的具体食品为例,借助网络终端查询食品企业所需要的法规和标准,并说明其具体应用。
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中,授课教师布置具体课题任务后,不同食品小组成员首先需要熟悉所负责食品的研发、生产、质检和销售等具体专业内容,进行一定深度的调查论证,了解同类食品的市场情况、国家法律法规等背景内容,结合具体的食品类别来查询和调研食品企业所需要的食品法规和标准,并根据小组成员的角色定位来说明这些法规和标准的具体实施过程。在此过程中,授课教师需要告知学生通过哪些渠道能获取最新的食品标准与法规,不求全面,但需要关注法规与标准的时效性。
为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对“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内容的真正掌握情况,科学设计成绩考核评定方法,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有良好的促进作用[5]。通过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总成绩由过去的平时成绩(20%)+期末考试成绩(80%) 转变为目前的课程设计答辩考核(30%)+调研报告(20%) +期末闭卷考试(50%)。其中,课程设计答辩考核过程中,根据前期具体的课题任务,安排不同小组进行汇报与答辩,由授课教师根据分工合作、现场汇报、PPT制作和汇报时间等项目分别进行评分,并对每组成员的表现进行点评,形成记录。而期末闭卷考试则更加侧重学生对于食品标准与法规实际运用能力的考查。
教学实践证明,基于课程内容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有效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课堂教学的参与热情,将枯燥、抽象的书本内容转变为生动、具体的情境任务,适合“食品标准与法规”专业课程的教学特点,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学生以团队协作的方式来共同完成一项专业课题任务,进一步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能力和团结互助精神,对于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综合应用专业技能都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守江,汪振炯,王海鸥,等.“食品工厂设计”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探索 [J].农产品加工,2017(10):77-79.
[2]张希,杨婧娟,赵声兰,等.“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教学体会 [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7,26(4):133-134.
[3]吕春茂,程顺昌,张佰清,等.食品法规与标准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思考 [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6):707-710.
[4]热沙来提·阿不来提.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版),2016,35(6):49-51.
[5]金文国.核心素养视角下考试方式的改革 [J].教学与管理,2017(30):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