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周韵华 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任廷会
印江“暖冬行动”号召帮扶干部走出机关、沉到村组、深入农家,扎实开展“大宣讲、大调研、大落实、大帮扶”活动。
“水泥砂子要严格按照配比搅拌。”
“这个地基放线不精准,要重新测量。”
“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让美丽乡村更加美丽。”
一场场宣讲,一次次帮扶,一项项工程,温暖了印江的冬天。
2017年12月11日,印江自治县发出脱贫攻坚“暖冬行动”令,5000多名党员领导干部奔赴一线,为贫困户送去寒冬中的温暖。
走进印江自治县刀坝镇玉岩村,搅拌机轰鸣作响,村民们干得热火朝天。
“这几天,接连不断有干部来宣讲政策、排查问题,有困难立马解决。”刚从广东务工回来的村民杨利明说,村里的路硬化了,家里的老房子翻新了,连厕所都改造了。“领导干部这么帮扶我们,我没有理由再外出务工,准备在黄精药材基地跟着大伙一起干。”
玉岩村支“两委”通过宣讲国家政策、办好民生实事,传递了脱贫正能量,架起了干群连心桥。“‘作战部’的干部们深入农家,用心用情给村民讲政策、讲技术。”玉岩村党支部书记王光宇说,“我们一定全力以赴摆脱贫困,绝不拖全县脱贫摘帽的后腿。”
自脱贫攻坚“暖冬行动”打响以来,刀坝镇作战部、28个村级攻坚队、268个尖刀班迅速行动,649名帮扶干部剑指贫困,对贫困群众的“疑难杂症”及时“把脉问诊”。
为形成脱贫攻坚的真正合力,印江健全完善了县、乡、村、组四级脱贫攻坚指挥体系。在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分别下设总指挥部、乡镇(街道)作战部、村攻坚队、组尖刀班四级脱贫攻坚指挥体系。
工作在一线推动,问题在一线解决。在“暖冬行动”中,印江脱贫攻坚指挥部的15个工作组、9个产业专班、17个乡镇作战部,坚持24小时轮流值班坚守阵地。
“脱贫攻坚拼的是意志力,靠的是执行力,必须用行动说话、拿实绩交账。”印江自治县委书记田艳表示,“暖冬行动”是一场攻城拔寨、全面总攻的战斗部署,更是一次蓄势待发的出师号令。
军令如山,有诺必践。各村攻坚队、各组尖刀班严格执行上级指令,切实解决实际问题,使“暖冬行动”其乐融融。
“要注意圈舍卫生,留心细节变化,比如流鼻涕,就要预防口蹄疫疾病……”在新寨镇善都村,驻村干部刘炜多次前往贫困户柳林海的养殖点,传授养殖技术。
刘炜,新寨镇畜牧水产站负责人,掌握丰富的牲畜养殖技术。2017年12月24日,刘炜带着防疫药品、100斤黑麦草,免费送给柳林海,还耐心讲解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相关养殖技术。
“驻村干部尽心尽力的帮扶,我真的感激不尽,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的今天。”柳林海热泪盈眶。
柳林海原是善都村出了名的懒汉,整天游手好闲,父母年老多病,可谓家徒四壁。驻村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次给柳林海做思想工作:去工地务工,怕吃苦;去工厂上班,没技术。几次下来,都毫无结果。
“我想在村里干点轻松活,能挣钱但不会很累。”柳林海的一句话,让刘炜看到了转机,随即鼓励他去银行申请“精扶贷”,发展养殖业。
印江自治县委书记田艳(中)在朗溪镇三村村慰问贫困群众。(印江自治县委宣传部供图)
政府兜了底,脱贫靠自己。如今,柳林海的养殖场共有17头牛,再过几月就能出栏。“按3000元一头保底算,也有5万多元收入,脱贫指日可待。”柳林海说,靠自己劳动脱贫,有志气。
抓好大扶贫,发展特色产业,增强贫困户的内生动力是关键。产业扶贫,让印江的脱贫致富路越走越宽广。
拥有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全国生态示范县、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全国生态功能核心区重点县四张“国字号”生态名片,印江坚持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绿色脱贫道路,通过绿色产业“造血”,让石山变绿山、绿山变金山。
生态茶产业,是印江的扶贫产业。2017年全县茶叶产量达1.38万吨,产值14.74亿元,成功创建了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
食用菌产业,是印江当前正大力推广的产业,全县按照“一镇一品整村推进”方式,成立了3个食用菌示范点,2017年实现6.6万吨产量,产值3.96亿元。
印江坚持生态、绿色、有机理念,把精品水果业、生态畜牧业、现代特色农业串成扶贫产业链,助民增收。绿壳鸡蛋、核桃、中药材、花椒、红香柚、土柑等特色农产品,让众多贫困户共享发展绿色产业的成果。
“田社长,我家收入稳定了,以后不想再给你添麻烦。”前几日,印江自治县朗溪镇三村村贫困户饶静再次婉言谢绝帮扶干部的好意,其实2017年7月,饶静就已申请脱贫,可村里人都知道她家情况特殊,永久脱贫还需时日。
饶静的丈夫因病去世十多年,她艰难地抚养三个儿女,尽管生活拮据,可从无怨言。三村村第一书记任林、致富能手田儒彬等爱心人士倾情帮扶,饶静感动不已。
田儒彬,朗溪镇春晖联社副社长、三村村春晖社长、印江腾飞米业公司总经理。“头衔越多,责任越大。”田儒彬说,自“暖冬行动”打响以来,他一刻也没闲着,带着礼物深入贫困户家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了解增收情况。“既然是‘暖冬行动’,就要送去实在的温暖。”
“我在田社长那儿代养了十多头猪,一头可赚500元,还能参与公司分红。”饶静说,田儒彬不仅帮她家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每年还无偿资助子女上学。
为争取早日脱贫,三村村以“民心党建”为引领,通过“三变+春晖社”模式,推动供销社、农信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三社”融合,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产业主导、企业主体、社会扶持的脱贫新路子。
“春晖扶贫”,成为印江脱贫攻坚中的一抹亮色。
凝聚春晖力量,助力脱贫攻坚。为推进春晖力量回报故土、建设家乡、助力脱贫,印江建立健全春晖使者激励机制。全县共成立92个村级春晖社、17个春晖联社、1个春晖总社,礼聘春晖使者超过1500人。
“春晖使者深居扶贫一线,熟悉实际情况,深得村民信任,在‘暖冬行动’乃至整个脱贫攻坚战中发挥的作用不言而喻。”共青团印江自治县委副书记甘岁月表示,春晖社的作用就是凝心聚力,激发春晖使者潜能,发挥“春晖扶贫”效应。
讲好春晖故事、塑造春晖典型、传递春晖正能量,印江积极盘活春晖使者各类资源。目前,全县春晖使者共筹集春晖产业发展资金达2600多万元,带动2000余户1.3万名贫困群众发展。
“‘暖冬行动’没有终点,所有帮扶干部一天也不敢耽误、一刻也不敢懈怠,坚持在一线抓执行、抓落实、抓成效。”印江自治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扶贫办主任冉飞鸿表示,印江人民有勇气、有魄力、有决心打好这场“决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