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罗亮亮
剑河县革东镇五岔村村民采收大球盖菇。(杨文斌 / 摄)
2017年12月25日,在剑河县革东镇五岔村,手捧一颗重约1公斤的大型大球盖菇,村民潘荣生笑得灿烂。
“公司以每斤4元、每亩4000斤保底收购我们种的菌子,乡亲们再也没有后顾之忧,纷纷加入合作社。”正在学习大球盖菇采摘技术的创园养殖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潘我愚介绍说,从2017年10月种下菌丝起至今,合作社的160余亩菌地里,已经产出了200多公斤大球盖菇。
秋收过后,剑河县扶贫、农业等部门引导农户就地取材,充分利用稻草、谷壳、秸秆等生物废料作为生产原料,利用闲置农田种植食用菌3000余亩。
潘我愚所说的“公司”是县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的贵州剑河珍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取“政府+平台公司+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食用菌产业。
剑河县这样做,既有效利用秋冬季节闲置土地、实现经济效益、保护生态环境,又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家门口”就业创收的机会。
“我在合作社菌地里当监视员,每个月有2000元钱工资。”潘荣生告诉记者,他再也不用丢下老父老母和孩子到外面去打工了,每年种完水稻,可以在家门口就业。
根据《剑河县全面推进深度贫困地区发展食用菌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剑河把食用菌产业作为“一县一业”产业扶贫主导产业,计划用三年时间,打造食用菌“王国”。
在贵州剑河珍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打造下,全县全产业链发展包括原材料种植、原种基地建设、示范基地、林下仿野生种植、野生菌抚育、冷链加工、深加工、品牌创建、产品销售等内容。
目前,剑河县食用菌项目已经建成日产6万棒生产线两条,50亩示范种植基地,350亩原种、栽培种生产基地,6000平方米食用菌博物馆。
记者在剑河岑松镇干俄村食用菌基地看到,数名工人们正在对菌棒进行栽培管理。
“我家是岑松镇平家村的贫困户,老人病了,来这里打工方便照顾。”工人周晓华说,自己每月收入3000元,已经来到公司5个月了。
“截至目前,全产业链已带动贫困户1600余户5500余人脱贫致富。”剑河县食用菌产业专班副主任邬吉楼介绍,下一步将完善产业布局,推进产业全面发展。
2017年起三年时间内,剑河县食用菌产业投入10亿元以上,引进和培育重点龙头企业1个以上,培养生产经营主体20个以上,建成野生菌开发和仿野生菌栽培1万亩以上,稻田栽培2万亩以上,设施栽培6000个以上,食用鲜菇总产量产出达7.5万吨,总产值40亿元以上,带动农户7125户29500人实现产业脱贫。
冬季本是农闲时,剑河人没有停下勤劳的双手,而是利用脚下的土地资源,打造食用菌“王国”,创造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