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州工程学院图书馆,江苏 徐州 221008)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目的是培养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优秀创新能力和良好综合素质的优秀工程应用型人才。为了规范高等教育机构开展卓越计划培养和认证,2013年教育部联合中国工程院下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本科生培养通用标准第7款规定:卓越计划培养工程师必须具备信息获取和职业发展学习能力。信息获取能力是知识不断更新的关键,是工程师终身学习的基础,工程师必须能够通过运用包括互联网在内的各种现代技术和手段获得所需的各类信息,从而及时更新业务知识。由此可见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是实施“卓越计划”认证的必然要求,同时也对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带来新的挑战。
目前,图书馆主要采取通识教育和整合教育两种方式进行信息素质教育,通识教育基本上采取文献检索课程的选修形式;整合教育的模式多样,如专题培训、学科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嵌入课程的信息素质教育等,其中把信息素质教育内容与专业问题相结合,将信息素养教育嵌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目前正成为大多数高校开展定制化、专业化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模式之一。此种教育模式有效弥补通识课课教育不能与专业培养目标相结合、不够深入的缺点。然而现有的嵌入式教学受到教师少、专业课程多的限制,全面性和普及性得不到保证,同时嵌入实践仅依托培养过程中的专业理论教学课程,与专业培养的结合尚不够全面和深入。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需要不断创新与发展,根据用户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化需求,重组信息素质教育知识内容,构建全新的教学方法与技术环境。
“卓越计划”一般采用“3+1”的培养模式,即3年的在校学习和1年的企业实践锻炼。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企业实训的模式可以灵活多样,即可以最后一年集中实训,也可以分散到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学校学习主要内容除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要结合专业内容穿插到企业进行短期实习和培训;企业学习主要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参与产品设计、工艺流程和生产检验的全过程,完成毕业设计工作。从培养的理念目标和具体的培养计划都可以体现“卓越工程师”特别重视工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卓越工程师”培养在信息素养方面应该侧重信息的快速获取、甄别分析和合理合法利用,特别要求具备市场信息、工程技术信息的敏锐性,同时具备过硬的信息道德。要求“卓越工程师”比普通大学生具有更好的信息素养,传统信息素养培养模式不能适合“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要求。因此,分析当前“卓越计划”培养过程中信息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整合现有信息素质教育模式,开展以用户为中心,以用户在教学、科研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导向,以解决用户特定需求为内容的嵌入“卓越计划”专业的信息素质教育,提供面向问题、面向任务的有针对性的信息教育与培训服务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按照“卓越计划”培养通用标准的要求,根据本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标准中,涵盖了对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要求和知识运用,但是在知识能力实现模块中,普遍缺乏对信息素质课程的设置及信息素质能力的规范考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靠专业教师零星和不全面的辅导来完成,因此存在很多问题,根据徐州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目前信息素质教育状况,发现主要表现四个方面的问题。
随着网络搜索工具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学生借助搜索引擎查询信息的比重越来越大,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在学生甚至主管部门的视角下似乎变得无足轻重。在学校教育主管部门眼里信息素质教育通过若干讲座或短期培训即可解决。但是在我们开展的信息素质能力的调查中仅有很少的学生了解基本的逻辑组配检索,大部分的学生对检索语言和检索技术知之甚少。图书馆靠自身努力通过讲座、公选课等形式开展信息素质教育,但是收效甚微。
虽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和《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都明确规定了学生要具备一定的信息获取和综合运用的能力,但是由于专业教师本身就缺乏信息素养教育的专业知识,因此依靠专业教师对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进行科学、系统的评价显然是不科学的。对学生信息素质能力的最终评价往往流于形式,或者仅靠教师的个人理解进行简单的定性描述,所以如何制定适合于学校及专业定位的信息素质评价标准需要图书馆员的参与,对学生最终信息素质能力的评定同样需要图书馆员的参与。
近年来,图书馆学科馆员在嵌入式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方面有所突破,产生很多作为典范的教学案例,教学效果比较明显。但是这些案例中大多为物理嵌入,只是在专业教学的中间插入文献检索的课程讲解,在实际的信息素质教育过程中没有产生化学反应,图书馆员与专业教师间缺乏联系和沟通,也没有在学生间开展广泛的调查分析。在教学大纲制定、专业综合课程设计、学院教学例会、毕业生论文写作等环节中没有广泛参与。
“卓越计划”对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专业课程综合设计、顶岗实习、毕业论文写作等环节有着不同的信息需求,因此必须根据学习不同阶段设计有针对性的信息素养培养体系。然而,信息素养通识课教育面对的群体是所有专业的学生,所以在课程教学中只能考虑普及性,课程设计不可能顾及每一个专业,因此,针对性和专业性不强。在某一个固定的阶段一次性的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具备层次性和立体性。
对“卓越计划”培养专业学生进行信息素养能力训练和综合评价,应该以“卓越计划”培养专业的培养方案为依托,与学院领导和具体教授该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师研讨并达成共识后共同进行。以嵌入的方式开展信息素养教育,不针对某一门具体的课程,以“卓越计划”培养的特点和培养方案的要求,凝练专业特色、优化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定位强化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的认知、分析、综合运用信息的能力。
我院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该专业以学生工程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协调发展的应用型食品生物工程技术人才。
在与教学院长和主要负责老师充分沟通后,图书馆组织教学团队依据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任务和信息素养状况,开展层次递进式信息素养培训,经由食品科学与工程“卓越计划”班级主要任课教师充分研讨后组织实施。该课程不再全面讲解文献信息检索的理论及信息检索流程,而以具体的专题信息检索和文献分析为讲解内容,在每个学年的不同阶段嵌入讲座。理论和实践教学并重,由浅入深,帮助学生进行文献检索,并从文献检索拓展到阅读文献、整理文献、分析文献和利用文献,不仅培养学生的检索能力,即在什么时候使用什么样的数据资源,还通过阅读撰写综述报告,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和利用文献的能力。另外针对企业迫切需要既懂工程技术又懂专利的检索、分析和申请的复合型人才的特点,着重增加了专利信息检索、分析、利用知识单元。工科学生对专利信息在企业的应用有更深的了解,从而便于今后迅速进入职场,从事研发工作,增强企业乃至整个国家的创新力。
根据本科生在各个学习阶段的学习任务以及信息素养状况,我们把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凝练成四个阶段,每个阶段按照年级划分并对应信息素质培养计划。
一年级为“入门辨向”阶段(表1)。主要学习任务为:全校性公共课程学习,积累专业知识,并面临四、六级考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本阶段学生的信息意识相对淡薄,对图书馆馆藏资源和提供的服务不甚了解。
表1 一年级信息素质培养计划
二年级为专业课学习及涉足学术启蒙阶段(表2)。主要学习任务为:专业基础课学习,积累并拓展专业知识。本阶段学生通过一年级学习,信息意识有所提升,并开始有意识的为完成学年论文收集文献。
表2 二年级信息素质培养计划
续表2
三年级主要为“涉足学术”阶段(表3)。主要学习任务为:更深入的学习专业课程,提升专业知识储备能力;通过两个学年的信息素养培训,学生初步掌握了相关学术资源的检索技能,掌握一定的学术方法,形成研究思路,开始接触并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课题的申报和研究。
表3 三年级信息素质培养计划
四年级主要为“学术创新”阶段(表4)。主要任务为:确定论文题目、撰写学位论文。经过三年的嵌入专业课程的信息指导服务,四年级学生都在信息获取能力及信息处理技能等方面有了相当大的进步,能够通过多种途径获得研究所需的大量的学科资源。
表4 四年级信息素质培养计划
在每个阶段信息素质培养结束时,对该阶段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开展训练及评价,训练的考察点及评价结果见表5。
表5 各阶段训练考察点及评价结果
通过上述四个层次的理论及实践学习,“卓越计划”班级实施信息素养层次教学以来,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明显高于未开展此类教育的班级,进行了信息素养训练的学生更加熟悉专业馆藏资源查找与借阅,并按要求熟练检索并借阅专业经典文献;通过数字资源的培训与案例检索,90%的学生都能按照信息检索的流程分析课题、提取主题词、编辑检索式并检索相关数据库,能够依据期刊的分类及论文的被引次数阅读高水平学术论文。能够通过专利及标准检索,清晰的掌握实习单位产品的具体概况。相反,未开展信息素质训练的班级,学生对如何检索文献、如何阅读文献知之甚少,对于相关问题的检索也仅限于利用百度搜索引擎,根本不懂得提取关键词和构建检索式开展相关问题的检索。
在“卓越计划”班级实施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学生掌握了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方法,具备培养标准中要求的信息获取能力,同时通过图书馆与学院班级的合作对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促进“卓越工程师”培养取得更好的效果。
从“卓越计划”反映出国家正着力解决高等工程教育中的实践性和创新性问题,变培养工学学士向卓越工程师转变。在“卓越计划”专业按照各学习阶段的信息需求嵌入信息素质教育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和工程专业教育认证的必然要求,是提升信息素养培养质量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本文以“卓越计划”专业为依托,由图书馆学科馆员、专业课教师依据学习层次精心设计组织的教学模式,对大学生采取多维、多模块的信息素养教育,可以有效的培养、促进和评价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提升“卓越计划”专业的培养质量,也能使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大学生具备包括文献检索技能在内的针对实际工程项目的信息获取、分析、传递和利用能力,对“卓越工程师”培养工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备一定的实践意义。
[1]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2016-12-12].[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860/201102/115066.html.
[2]林 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21—29.
[3]郭太敏,曹志梅,谭黎娟,等.大学生信息素养一体化教育体系及其构建对策[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2):102-104,119.
[4]朱丹阳.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课程整合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2(5):153—156.
[5]张 洁,杨新涯,袁 刚.面向工程类专业综合课程设计的信息素养训练研究与实践[J].图书情报工作,2015,59(8):59—64.
[6]张冬荣.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服务[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22):23—30.
[7]徐 宾.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信息素养培养模式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3,30(3):464—466.
[8]王 欣,何立民,池晓波.“卓越计划”唤醒工程类学生专利信息素质教育[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29(6):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