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神经症患者伴发抑郁的心理护理体会

2018-01-17 10:55李磊蔡青青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年33期
关键词:护理干预

李磊 蔡青青

【摘要】目的 对住院神经症患者伴发抑郁的心理护理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我院精神科收治的住院精神症伴发抑郁心理的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行我院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后无抑郁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住院神经症伴发抑郁患者强化心理護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住院神经症;抑郁心理;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33..01

抑郁性神经症的临床病症主要表现为持续的心情低落,患有该疾病的患者其心理反应颇为复杂,临床症状也具有较大的差异,同时患者的病程时间长,病情易反复[1]。因此在为患者进行治疗时,要加强心理干预治疗。我院精神科在针对住院神经症伴发抑郁的患者治疗过程中积极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我院精神科收治的住院精神症伴发抑郁心理的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8例。本次所选患者均符合神经症临床诊疗标准,并经抑郁自评量表确诊。其中,对照组男10例,女8例,年龄19~72岁;实验组男9例,女9例,年龄22~70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我院精神科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强化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①营造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要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深入患者内心,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和思想动态,以便能够尽早发现异常。同时,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采取适度的暗示性语言来感染患者的心态,引导患者进行倾吐,以便掌握更多的信息来评估患者的病情。②心理支持:为患者构建一个和谐、轻松的治疗环境以及舒适的住院环境,保持病房干净整洁,每日定时开窗通风,加强卫生打扫。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作息、饮食习惯,并根据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疏导、安慰、鼓励、暗示等手段来帮助患者调整不良情绪。不仅如此,护理人员还可以组织患者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例如合唱比赛、打球、读报、健身操等等,尽量通过文娱活动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丰富患者的精神生活,进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③药物治疗:虽然精神症患者的发病机制与心理因素、社会因素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但是还是要辅以科学合理的药物治疗。在采取药物治疗时,护理人员要确保患者严格遵医嘱服药,在用药前详细地向患者介绍药物的名称、作用和方法,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情绪波动情况,确保用药

安全。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抑郁程度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两组患者护理后抑郁程度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组患者无抑郁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人际关系也面临着复杂化的趋势,受环境、社会以及自身因素的影响,患神经症伴发抑郁的患者日益增长。因此,社会各界对该疾病的关注度也日益提升,单纯的药物治疗已经无法取得较好的疗效,也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而心理干预则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心理干预就是依托心理的原理,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对患者的心理活动以及心理特征进行干预和影响,使患者的心理状态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2]。心理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患者正确

看待事物,调节患者的抑郁情绪,促进患者能够早日康复。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行我院精神科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强化了心理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无抑郁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住院神经症伴发抑郁患者的护理中采取心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何 群,陈建国.探讨"用心聆听"心理护理对住院神经症患者护理的效果[J].医药前沿,2016,6(25):271-272.

[2] 谭德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心理护理体会[J].医学美学美容旬刊,2015(1):300-300.

本文编辑:刘欣悦

猜你喜欢
护理干预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