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堂中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8-01-17 10:55李俊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事物思维能力教学策略

李俊

[摘 要]地理综合思维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之一。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讨论式教学策略、案例教学策略、实验教学策略等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关键词]地理课堂;综合思维能力;高中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31-0089-02

普通高中新版地理课程标准明确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四个方面。综合思维是指人们在认识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时需要用综合的观点和思维方式,从不同的时间和空间组合角度,考虑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从整体出发,系统全面地动态分析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讲解要更加贴近现实生活,要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要让学生学会用课堂所学的地理知识来解决社会生活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不仅对学生的个人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也能够促进教师教育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一、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背景

1.地理问题的联系性

地理学科是一门与理科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以及文科的政治、历史、语文等学科紧密联系,跨越自然与人文的综合性学科。例如,学习海陆风和季风的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这一概念就与物理学科中的比热容知识相关,因为陆地的比热容小,海水的比热容大,所以陆地升温和降温速度快于海洋。又如,学习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塑造,喀斯特地貌的成因从地理学科的角度分析即石灰岩受到流水溶蚀作用,联系化学学科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即为CaCO3+H2O+CO2=Ca(HCO3)2。由此可知,在学习某些地理问题时,应该运用联系的观点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渗透分析。

地理又是一门研究时间与空间、整体与区域、自然与人文等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关系的学科。例如,中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从空间上看,南多北少、东多西少;从时间上看,夏秋季节多、冬春季节少,表现出时间和空间的联系。又如,分析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时,要综合考虑气候、地形、土壤、植被等自然要素以及人为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作用。由此可见,分析地理事物不能仅简单分析某一要素,而要从整体出发,用联系的观点研究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2.地理问题的发展性

宇宙中的万事万物普遍是在不断运动发展变化的,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世界上不可能存在永恒不变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事物和现象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发展演化,因此,分析事物和现象应该遵循运动的规律,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和现象。比如,学习河流地貌的形成,冲积扇、河漫滩、三角洲的形成原因,必须体现出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变化过程,也就是地理事物现象运动发展的结果。

事物运动发展的状态有两种,一种是量变,一种是质变。量变表现为事物在数量上有着稳定的增加或者减少,是一种连续且稳定的变化状态。比如,冲积扇、河漫滩、三角洲面积由小变大,就是体现了量变的过程,它是地理事物中普遍存在的变化过程。质变是在量变的基础上打破了原来的统一、静止、平衡状态,事物由一种形态向另一种形态转变,表现为原有的稳定和连续被中断。比如,在长江入海口三角洲形成过程中,泥沙不断堆积,可以推测未来崇明岛可能与长江北岸连接,由原来的岛屿变为大陆而产生质变。研究地理问题必须从发展变化的角度,透过事物和现象看清其本质。

3.地理问题的辩证性

辩证性思维就是将唯物辩证法应用到地理思维方式中去。日常生活当中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其实都是复杂的系统,人们在认识、利用、改造地理環境的时候,不能仅看到有利的一面,必须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辩证的分析。比如,埃及在尼罗河上建设阿斯旺大坝时,政府和科学家们当时主要从有利的一面论证了建设阿斯旺大坝的好处,即在防洪、发电、灌溉、航运、养殖等方面能够带来大量的收益。但是,时过境迁,几十年后的现如今反映出来的负面影响不容乐观。尼罗河携带的泥沙在水库中大量淤积,一来使得水库蓄水量大幅度下降,二来导致中下游平原地区土壤肥力持续下降,三来由于入海口泥沙量减少导致三角洲不断萎缩,同时入海口渔场产量急剧下降。因此,研究地理问题必须要用辩证性思维从多角度来分析问题。

二、课堂教学中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1.讨论式教学策略

讨论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和引导,让学生在课堂中时刻处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探索解答”的兴奋状态,不断引导学生从问题的不同角度挖掘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内涵本质,用联系、发展、辩证的眼光来分析问题,从而达成对学生地理综合思维的培养目的。

例如,在学习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播放预先准备的图片材料:当中国每天都在为水库里的各种塑料垃圾导致水质污染而绞尽脑汁时,美国却往水库里投放了近1亿个黑色聚乙烯塑料球,这是为什么呢?这一问题的设计,充分利用了白色垃圾污染与黑色塑料球的鲜明对比,利用了与学生原有认知的矛盾冲突,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此时教师再适当从多个角度加以引导,让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讨论,对话生成,推理猜测,最后师生共同总结答案。这样高强度的头脑思维风暴,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2.案例教学策略

案例教学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个性发展特点,巧妙设计或运用经典案例,让学生融入情境中,进而探索地理规律和解决实际的地理问题。

首先,案例本身可以直观地提供可供分析的背景材料或数据,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其次,案例一般来源于生活,学生想要解决实际问题,必须运用综合的思维方法,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储备和价值取向,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辩证的剖析,从而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案例教学侧重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在辩证过程中进行思维的互补,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流域的综合开发”内容时,教师可以以长江三峡水库的建设为案例组织教学,与埃及阿斯旺大坝的建设进行利弊分析对比,引导学生进行设问、讨论、分析,甚至辩论,让学生从联系与发展的辩证角度分析长江三峡工程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3.实验教学策略

地理实验教学要求师生亲自动手,通过各种地理模拟实验来观察、分析地理现象的规律,揭示地理规律的成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效地完成地理教学任务,这样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通过实验教学策略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首先,可让学生原有的感性认知通过实验转为理性认知,为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其次,从时间角度来看,原本在自然环境中需要长期演变发展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可通过实验有效缩短发展变化的时间,引导学生以发展思维理性看待地理问题。比如,可以自制地理实验教具,利用沙盘,用泥沙模拟小山,然后再通过持续洒水的方式来模拟降雨,让学生来观察冲积扇的形成,这样可以将自然环境中需要成百上千年才能产生的地理现象快速地模拟演示出来,让学生理解流水的侵蚀和堆积过程,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总之,在地理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教师应当勤加思考,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地理现象,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对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融入日常的地理课堂教学中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

(责任编辑 周侯辰)

猜你喜欢
事物思维能力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单独中的洞见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