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立夏
我国高等教育正从大众化快速迈向普及化,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公平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与其發展不均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解决矛盾的根本方法就是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高校要实现内涵式发展,必须始终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本为本”,服从和服务于高等教育“育人”的本质要求。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最关键的环节就是课堂教学。可以说,高校的内涵式发展,其最大的内涵就在课堂。
针对高校课堂存在的教学资源不丰富、共享机制不灵活、课堂教学不规范等问题,省教育厅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以课程共享为牵引,以学分互认为驱动,以教学督导为保障,推出了课程建设、课程共享、课程督查等举措,切实把高校的内涵做实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课堂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一、高校课程资源共享面临的新形势
教育部一直以来非常重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在今年召开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上,陈宝生部长提出要推动优质资源开放共享,利用互联网技术,让学生在当地就能享受到名师、名课。课程共享是破解区域之间、校际之间优质教学资源不平衡突出问题的有效手段。
1.课程共享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新要求。即使像南昌大学这样的综合性高校,也并非所有的专业都是最好的,何况省内各高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都形成了各自的优势和特色,在专业结构、师资水平及学生能力上风格各异,其课程也是各具特色。所以课程资源共享是实现高校优势互补的重要途径。
2. 课程共享是教师能力提升的新要求。课程的共享实质就是教师资源的共享,从而实现了教师的互聘,能够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完善和丰富教学成果,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
3. 课程共享是学生自身成长的新要求。高校课堂尤其是公共课缺勤率居高不下,与之产生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大学慕课、公共课选课人数却是爆棚。据报道国防科技大学的“大学英语口语”选学人数超过98万人次,同济大学的“高等数学”选学人数接近85万人次,这说明真正的优质课程学生还是非常感兴趣的。通过课程共享,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不同学校的校园文化,开阔学术视野,是培养多样化、个性化人才的有效举措,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途径。
二、高校课程资源共享面临的新问题
1. 优质课程资源相对缺乏。江西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对高校的投入还有限,精品课程建设总量略显不足。例如在首批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中,北京有125门,湖北有50门,上海有42门,而江西只有4门,一些中西部地区的省份甚至一门都没有。同时,在对江西省第一轮跨校选课情况进行分析后发现,有些学校精心准备的课程选课人数较少,大部分是因为这些课程过于专业,对于没有任何基础的外专业学生而言显得艰涩难懂,受学生喜欢的优质课程资源稀缺。
2. 课程共享机制还不健全。现在国内上线的慕课平台有多个,但还未实现互联互通,这不利于共享课程的管理。部分高校还未实施学分制收费,使得学分互认的收费难以进行,导致课程资源共享的付费补偿和结算难以进行。跨校选课、学分互认、重修免修等政策不是一个学校能确定,需要建立一个长效的共享制度。高校之间的人才交流机制还未形成,教师因为编制固定而无法自由流动,教师的互聘共享难以保障。
3. 课堂教学质量有待提高。课程资源共享的最终结果是看学生是否有获得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保证学生获得感的重要途径。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是教师还不能很好地将面授课程与网络平台教学合理有效融合,在鼓励学生、引导学生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师还不能将主要精力投入教学。二是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对这种跨时间和空间的教学方式还不大适应,网上的多元交流互动不深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不能完全适应这种教学模式。
三、高校课程资源共享解决的新举措
1.以课程共享为牵引,大力加强优质课程建设。一是推进专业综合评价,积聚优质教学资源。在一流学科所属专业建设的基础上,遴选50个左右的一流专业,打造和推出一批优质课程;在专业评估全覆盖的基础上,引导和推动专业评估靠前的学校把专业评估的优秀专业所聚集的课程资源优先纳入课程共享计划中。二是加大课程建设力度。2013年,我省成立了高校课程资源共享管理中心,着力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打造了一批精品课程,现在已经立项课程233门,上线运行课程58门。三是推进课程落地。2018年省教育厅下发《关于组织实施江西省高校课程育人共享计划的通知》,在3年内建设不少于300门共享课程。通过共享计划,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示范带动作用,树立团队课程建设意识,整合优质教学资源,革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强化教学条件,优化资源配置,推进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四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通过大数据平台分析、预测学生兴趣点、喜爱度,提供足量的课程,让学生能选、可选、会选。
2. 以学分互认为驱动,积极推进优质课程使用。学生的需求是多样化、个性化的,只有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进行供给侧改革,才能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我省自2017年开始启动普通高校校际学分认定和转换试点工作,印发了《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校际学分认定和转换试点工作方案》,在南昌、赣东北、赣南三个片区的14所高校,打通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本校学习与他校学习之间的转换通道。研发江西高校学分互认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多个平台的共通互融,统筹和保障全省高校跨校选课和校际学分互认转换工作的顺利推进。2018年春季学期,跨校选课正式实施,共有1.19万人次通过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网上跨校选课。
3月10-11日,第一批跨校选修课程(含线上选修课程)在江西师范大学、华东交通大学、江西理工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南昌工程学院、景德镇学院等高校同步开课。参与选修的课程都是各个高校的“王牌”课程,老师教得用心,学生学得努力,跨校选修课程对学生是利好、对教师是机会、对学校是展示,对完善人才成长“立交桥”具有重要意义,受到了广大学子的高度欢迎和广泛好评。
3. 以教学督导为保障,着力提高优质课程质量。“学术研究无禁区,三尺讲台有规矩”,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主阵地,必须严格课堂教学纪律、规范课堂教学管理,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强化高校教学基础地位。我省从2018年起在全省普通高校内组织开展本科课堂教学督查工作,印发《江西省普通高校本科课堂教学督查实施方案》,建立全省高校教学督查专家库。2018年春季学期从专家库中抽取44名专家,组成12个督查组,对全省43所普通本科高校开展听课督查。通过课堂教学督查,强化高校质量保障主体意识,促进高校完善自我评估督导制度。与此同时,要建立一整套激励和考评机制,对于课程开发和课程共享中有突出贡献的老师予以奖励,同时将老师参与课程共享情况与业绩津贴、职称评聘和评奖评优相挂钩,从而建立健全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促进高校课堂实现常态化管理,为内涵式课堂建设提供坚强质量保证。
课程建设、课程共享、课程督查“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抓住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和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环节,通过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和教师互聘,不仅增加了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也保证了本科教学质量,真正把高校内涵发展做实在课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