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工程让老百姓生活更幸福

2018-01-17 01:52刘昆
青年时代 2018年29期
关键词:西宁市民生改革开放

刘昆

摘 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揭开了中国发展史上的新篇章。到今天,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经历了整整40的春秋寒暑,中国道路和中国经验已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发展中大国的有力证明。“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把中国带向世界舞台的中央。1978年的改革春风也吹到了青海省西宁市,使西宁市全面走上了改革开放的发展道路。经历了40年的改革发展,西宁市人民的也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关键词:惠民工程;改革开放

2018年2月,央视财经频道《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中重磅发布了2017-2018年度中国10大最具幸福感的直辖市和省会城市,西宁市不但榜上有名,而且位居第二。面对这样一份报告,除了内心的激动之外,也暗藏了40年经历的深刻变革,对于西宁人民来说,在改革中感触最大、体会最深的莫过于人民生活的变化。

一、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改革开放40年来,西宁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的方针政策,经济得到稳中向好的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就西宁市居民衣、食、住、行来说,与过去相比有着天壤之别。

(一)衣。至2016年[1],西宁市居民衣着人均消费支出1926.11元,年增长11.83%;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654.66元,年增长7.97%。与1978年相比,衣着人均消费增长达到20倍左右。

(二)食。在70年代末期,按单位或户口,由国家按计划每月向居民供应定量的粮食,居民需提供相应的粮票购买粮食和副食品,而现在粮票已成为很多老百姓的收藏品。从七十年代末的收入来说,当时农民的平均收入大约是每天0.2元左右,单位职工工资每天大约是1.4—2.5元,二者平均日工资不到1.5元。“食”要占到每月工资收入的60%—70%左右。现在农民工工资大约每天70元左右,单位职工工资每天100元左右,购买力远远强过当时。2016年城镇常驻居民人均主要食品消费量为120.19千克,比1978年增长6倍,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消费量为134.83千克,比1978年增长10倍左右。

(三)住。西宁市城镇居民居住环境就以往相比大大改善。大南山的绿化、城市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城市的安全稳定,使城镇居民住的舒心、游的开心、居的安心。尤其是文明城市的创建,群众既是创建者,又是受益者。

(四)行。70年代末期结婚聘礼三大样,收音机、缝纫机、自行车。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自行车因成为人们绿色出行的工具,而汽车则成为普通老百姓家中必备的代步工具。至2018年9月,西宁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60万辆。2010年以来,西宁市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速持续加快,增长率高达124.2%,平均年增长率为17.4%(平均每个工作日有200余辆新车落户,且有170余辆二手车转入落户)。全市平均每4人就有一辆机动车,已经超过了北京市平均5.6人有一辆机动车的拥有率,机动车增长率已居全国前列[2]。改革开放以来,西宁市政府本着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理念,至2018年仅西宁市区开通公交线路84条,已有42条线路实行手机刷卡乘车,大大方便的老百姓的出行,因此西宁市也入选国家“公交都市”创建示范城市。

二、生活方式大幅度调整

自加入WTO以来,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也呈现出国际化的特点。受到大环境的影响,西宁市的老百姓在消费方式、精神生活方式以及闲暇生活方式上都有了很大的转变。

(一)消费方式。由于历史原因的影响,中国的老百姓大多都不愿意将自己的具体收入告知他人。尤其是在消费方面,一般不愿购买超出平均消费水平商品,害怕不必要的麻烦。随着经济收入的提高消费标准不断升高,老百姓会根据个人或家庭的需求,甚至贷款购买所需商品。由于网络购物的普及,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就可以购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消费意识和消费方式有了很大的转变。过去人们在购物时讲求的是经久耐用,物美价廉。而现在人们则是讲究个性,不愿与他人雷同,追求多样化,甚至要购买不同颜色同一种商品的来收藏。就衣着而言,要根据每年不同的流行款式购买;家中的电子产品更是频繁更换,每个家庭拥有手机量达到平均每人1.5部。40年来,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致使消费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大量惠及农村政策的出台,加强了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交流,也影响了农村老百姓的消费方式,也吸引了大批农民工加入到了第二、三产业中,他们的生活方式已完全城市化,消费观念也大大转变。从消费水平看,城乡居民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二)精神生活方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满足物质生活的需求基础上,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精神富足。从个人方面看:人们已从改革开放初期对金钱的追求逐步转变为当今对知识和技能的追求,許许多多的民营企业家重新走进课堂,学习所需要的知识,补充知识的不足,以破解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难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获得充足的知识,才能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成绩。人们清醒地认识到,只有精神世界丰富了,才能赶走内心的空虚,才能不受社会上一些不良的思潮影响。从政府层面看:西宁市为了丰富百姓的精神生活,在各社区创办了形式和规模不同的综合文化站,在一定程度上充实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利用互联网向百姓宣传积极健康的内容,唱响主旋律;创建百姓大舞台,通过既当演员又当观众的形式,丰富百姓的精神生活。

(三)闲暇生活方式。计划经济时期,竞争并不激烈,人们的时间观念淡薄,逐渐养成了安逸的生活方式。除去日常的生活消费,也有了娱乐消费。于是有几年非常流行去茶艺打扑克、打麻将度过周末,往往一打就是一天,既浪费时间又有损身体健康。在农村,人们更是靠闲聊、冬天依着墙角晒太阳打发大好时光。随着西宁市发展速度加快,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这促使人们更加懂得如何珍惜时间,合理安排生活。过去闲暇生活方式已经被充实、健康的生活方式代替。

三、生活观念发生深刻变革

一切进步和发展都是观念变革开始的。改革开放以来,生活观念的改变更是改变了老百姓的生活状态。

(一)致富观念。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受到保守思想的长期影响,人们对于财富的追求含蓄而又消极。但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市场经济代替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应而生的自主意识、创新意识、开放意识与先进的思想文化意识逐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观念。时间观念、效益观念、法制观念等文明进步的社会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二)职业选择观念。在计划经济时期,大学或中专毕业生就业是按国家的计划指标进行统分配,对大学生的个体特长、实际能力、就业需求并不十分重视,导致人才使用不当,人才浪费。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是的劳动力需求量逐年增大,就业渠道也随之显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人们的竞争意识逐渐增强,就业观发生了质的转变。对职业的选择不再抱着等靠要的态度,而是主动寻求就业机会,尤其是专业对口的工作机会,不但增加了就业率,在某种意义上很好的实施了人才战略。

(三)自主意识增强。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的四十年间,人们的思维方式由传统模式逐渐向现代模式转变。几千年的封建礼教,让中国人养成了遵从权威的习惯,常常是无条件地、不加批评地崇拜。40年后的今天随着科技进步,中国人逐渐从遵从权威向平等自由过渡,生活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模式,人们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前提下,打破了原有的家庭模式,人口大量流动。很多年轻人在看到中国发达城市的发展之后,不再满足于现有的生活状态,他们远离家乡、远离亲人,来到陌生的城市打拼奋斗,改变了祖辈们传统的生活方式,获得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四)养老观念转变。中国的文化传统告诉我们:百善孝为先。让老年人安享晚年、生活幸福,充分满足各类老年人的需求,是全社会义不容辞、共同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事业。改革开放后,大量年轻人离家创业,过去单一的居家养老的方式已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人们的养老观念也发展了巨变。人们清醒的认识到,随着西宁市老年人口不断增加,只凭一方的力量,很难为老年人创造出一个能够满足所有需求的养老环境。鉴于此,西宁市各级党委把养老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全方位多角度发挥全社会的力量,进一步加大全社会对老年人关爱幅度。

四、展望未来,用绝对忠诚继续引领民生改善新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由于不同阶段,民生问题的侧重点會有所不同。

(一)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尽力而为就是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全力以赴,不遗余力;量力而行,关键是要充分认识西宁市的基本市情,确定民生工作目标,合理支配有限的财力,优先解决最紧迫的问题。对于不能及时解决的问题,要对群众做好解释工作,获得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把实事办好、取信于民。

(二)要遵循“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的思路。坚守底线,就是要织牢民生安全这张网,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就是要实行以保障基本生活为主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实现应保金保,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一个也不能少。只有集中力量抓好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更加注重群众实际感受,才能筑牢幸福西宁的社会基石。“突出重点”就是要着眼于西宁目前在发展中最突出的短板、最难啃的骨头、最紧迫的任务,真抓实干,毫不犹豫。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善民生不能忽略这一基本国情。保障和改善民生,要从涉及群众日常生活的琐事、小事、烦心事做起,坚持每年实施一批民生实事项目,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用细微点滴的关爱、一枝一叶的情怀,诠释“幸福西宁”的美好真谛,汇聚成人民群众感悟幸福生活的不竭源泉!

参考文献:

[1]本段引用数据均来自《西宁统计年鉴2017》

[2]文字信息来源于西宁市交通管理局信息

猜你喜欢
西宁市民生改革开放
西宁市人民政府大事记 2022年6月
西宁市人民政府人事任免 2022年6月
西宁市人民政府大事记 2022年7月
西宁市人民政府人事任免 2022年7月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