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GIS和VR技术在近几年取得的进步,信息数字化程度进一步加强。GIS和VR技术能够实现信息数据的可视化。另外保证电力通道的正常运行能够大大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本文将简要阐述GIS和VR技术在电力通道管理上的优势,进而提出如何利用GIS和VR技术构建可视化管理网络系统,实现对电力通道的可视化管理。
【关键词】电力通道 VR(虚拟现实) 管理
电力通道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电力管理工作,需要利用很多信息技术才能够对电力通道进行有力管理。当前GIS和VR技术取得一定的发展,可将这些技术引入到电力通道的管理上,能够实现电力管理的立体化,数字化,进一步提升电力管理的整体水平。
1 GIS和VR技术对电力通道管理的作用
当前可视化技术的主流就是GIS和VR技术,电力通道可视化管理是实现对电力管道的全方位监控,能够实现管理人员远程全面管控。能够解决传统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GIS能够将各种统计信息和地理空间特征进行整合分析,具有很強的信息管理和空间分析能力。GIS技术应用与电力管道管理能够对电力通道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巨大帮助。VR技术是一项新兴信息技术,能够实现对现场实况较为完整地进行复制,通过有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机交换技术、仿真模拟技术和立体显示技术进行集中展示等。能够使用户在足不出户的状态下能够直观地观察到现场空间布局的具体情况,有很强的真实性和模拟性。利用GIS和VR技术对电力管道进行管理,能够对电力通道实现虚拟再生,能够更加便于管理人员对电力通道的规划、建设、管理进行统一管理,进而提升电力管理的综合能力。
2 基于基于GIS和VR技术的可视化信息管理系统构建
2.1 可视化网络结构设计
当前电力通道管理信息系统构建都是C/S或者B/S的网络结构。一般对电力管道的管理是通过远程网络信息系统完成的,因此要以2B/S架构为主的远侧测控构架,即使用浏览器,Web服务器等模式,是一种三层次的C/S结构,结构比较特殊。基于该架构的电力管道管理上,任何Web浏览器都属于客户服务程序,而且负责接收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HTML是由Web服务器发出的。客户界面即是Web浏览器,与一般Web浏览器一样,通过URL对网络终端服务器发出服务请求,通过HTML反馈最终结果到浏览器页面,进而获取信息。当需要数据操作服务和查询服务时,就需要将Web服务器和INTERNET服务器进行整合扩展或者是利用网关截面等技术,这样能够通过更好的服务器途径完成服务请求,之后送入数据分析库进行相关处理。与之前C/S架构相比而言,B/S架构的远程测控有更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B/S架构使用HTML代码,只适用于浏览器显示信息,在这种远程测控模式下,不添加系统本身的逻辑架构,能够使客户端更加有通用性。因此B/S架构的远程测控系统相对而言更加适用于多个不同的计算机设备,有较高的通用性。除此之外,B/S架构具有一定的资源共享能力,因为在远程构建的软件开放主要针对服务器软件开发,能够使持用不同软件和硬件系统的客户端共同使用,有一定的普适性。
2.2 可视化管理层次结构
管理分层设计,可分为用户层、应用层、服务层以及数据层。其中用户层主要面对用户和管理人员。管理部门可以安装该系统对电力通道有关数据进行获取和管理。应用层是通过VR技术实现的,VR实现对地下电力管道的可视化呈现,能够帮助管理部门对电力通道进行规划进而管理。基于VR全息可视化管理系统下,其功能较为丰富,主要包括红外视频监控、电力管道规划、专题显示管理、管道三维仿真、电力管道分析报告、基础数据管理等功能。服务层主要是提供GIScom的组件服务,通过提供环境监测运行服务实现作用。数据资源层是是利用GIS 平台和数据管理系统,对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是先进的数据服务系统。主要作用就是提供数据服务等。
2.3 可视化管理的实现
GIS和VR技术的运用,能够使管理客户端在服务器、浏览器的共同运行支撑下实现对系统运行维持。相关信息系统能够通过对数据的计算分析,提供出最佳管理方案。服务器通过传输数据分析得到响应,进而再提供相应的反馈信息。实现工作流程和业务管理的可视化,通过对该技术的应用,创造开放式系统是对用户自由开放的网络结构系统,能够使不同的计算机和不用的系统进行互联。实现图文一体,通过运用GIS和VR等技术对电力管道进行模拟再现,增加用户的实际体验感和操纵感,为电力管道管理提供了图像支持,能够实现可视化管理水平取得进一步的提高。
总之,要完善电力系统综合管理就必须要对电力管道做好综合管理,是电力系统能够在稳定安全的条件下运行,针对电力通道可视化管理的发展趋势。电力企业应重视对GIS和VR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将该技术和电力管理系统充分结合,进而实现现代电力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可视化和数字化,进而提高我国电力管理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艳,张丽,方浩.电缆通道空间布置的三维研究[J].华东电力,2011,39(08):1317-1319.
[2]高勇.基于可视化技术的城市电力管道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与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3(09):97-98.
[3]闫伦江,冒亚明,易文斌.基于集成应用的管道安全管理可视化系统应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4,10(01):94-99.
作者简介
熊山(1985-),男,湖南省岳阳市人。现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教育培训评价中心网络教育培训部中级工程师。
李军锋(1979-),男,河南省林州市人。现为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教育培训评价中心网络教育培训部高级工程师。
冯伟夏(1988-),男,广东省阳江市人。现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教育培训评价中心网络教育培训部助理工程师。
李晓莹(1982-),女,广东省中山市人。现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韶关供电局变电管理所技师。
黄成云(1985-),女,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人。现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教育培训评价中心网络教育培训部专责。
作者单位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教育培训评价中心 广东省广州市 5105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