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飞
高压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的纽带,而铁塔则是输电线路上重要的连接“点”,输电线路则是通过绝缘子挂在铁塔上,在耐张塔、转角塔以及终端塔上,依靠引流线来连接,跨越耐张绝缘子串两侧的导线,如果充分利用好引流线的灵活性,开展地电位带电断接引流线,可以在电网改造中缩小停电范围,从而提高供电可靠性。国网天水供电公司将该课题作为2017年的科技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且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本文对110kV输电线路地电位工作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110kV输电线路 电位工作
1 带电断接引流线技术回顾
断接引流线是输电专业经常遇到的工作,110kV输电线路由于放电间隙小,工作难度大,一般开展等电位工作,工作标准要求,进入电场作业人员需要穿均压服,且必须有足够的工作经验,相对来说这类工作在全国开展的比较少。
2 需求的技术的分析
近年来大量厂家看中了110kV地电位作业这个市场,开发出了多种多样的产品,但是与实际工作要求相差很大,只能作为在斗臂车上操作时候使用,铁塔大多不在平坦地域,斗臂车作业范围较小,这就受到了环境的制约,该类工具通用性较差。
现场调研和多年实际工作经验来看,开展110kV铁塔地电位作业,技术方面要进行突破,地电位操作点宜选择在塔头,同时配套的工器具也很重要,工具要达到良好的通用效果,基本要求如下:
(1)符合仿生学要求,可代替人手;
(2)符合带电作业工具要求,易学易掌握。
3 技术突破
根据上述需求的技术分析,国网天水供电公司将110kV输电线路单人地电位断接引流作业方法的研究作为2017年的科技项目,经过研究开发、试验和现场试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已申请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通过对国内外66kV、220kV同类作业特点的对比剖析,初步的思路是,采用操作人员趴在塔头,俯身操作。输电运检项目小组按照这个思路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
(1)优选同类作业的最佳方案,即采用操作人员趴在塔头,俯身操作,力求达到单人作业的水平。经查阅铁塔图纸数据和现场对110kV铁塔进行实际测量,其空气间隙可满足单人俯身趴在塔头上工作的基本要求。
(2)参考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辽阳供电公司66kV地电位同类作业的技术要求和标准,该技术要求一人趴在塔头,另外2-3人站在塔身内使用絕缘杆协助控制引流线和连板。我们大胆地将作业人员减少到一人,取消辅助人员,代之以专用工具。
(3)经过半年左右的研究,找到了新的工作方法,研制出了固定引流线专用工具、固定连板专用工具以及操作绝艳杆,固定引流线专用工具和固定连板专用工具分别铰接在塔头,很好地将引流线和连板进行了有效地固定,代替了辅助操作人员。
在实际工作中,输电线路根据需要经常要开展区段改造、处理缺陷等工作,该工作原来都需要全线路停电,对一些用户造成了不必要的停电,降低了供电可靠性。
2017年8月,全套专用工具研制成功,在天水供电公司现场实际应用,我们在线路改造和缺陷处理的时候,利用该工作方法和全套工具,开展了区段停电,降低了停电范围,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为保障对用户高可靠的连续供电,我国的输电线路一般采取双回线设计,如图1。
下面以甲线不同区段停电为例,做详细介绍:
3.1 甲线上端停电
首先对甲线减负荷,然后在停电终端位置的末位铁塔上,应用该工作方法和工具,在甲线和乙线间搭接临时引流过渡线,再将甲线的引流线断开,这样,停电区段正常停电,而下端继续由乙线供电,确保了甲线下段用户的供电。停电示意图见图2。
3.2 甲线中间区段停电
首先对甲线减负荷,然后在停电终端位置的末位铁塔上,应用该工作方法和工具,在甲线和乙线间搭接临时引流过渡线,再将甲线中间区段两侧的引流线断开,这样,停电区段正常停电,而其两侧分贝由甲线和乙线继续分别供电,确保了甲线上下段用户的供电。停电示意图见图3。
3.3 甲线下端停电
首先对甲线减负荷,拉开甲线负荷侧开关,然后在停电终端起始位置的铁塔上,应
用该工作方法和工具,将甲线的引流线断开,这样,停电区段正常停电,而上段继续由甲线供电,确保了甲线上段用户的供电。停电示意图见图4。
如表1所示,通过以上三种改变双回线运行方式的方法,验证了该工作方法的科学性,同时验证了该套工具的合理性,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1)通过对作业方法的改进,实现了110kV线路塔上地电位带电作业;
(2)实现了单人作业的目标,减少了作业人员数量;
(3)使用配套工具,提高了劳动效率,减轻了作业人员的体力消耗,提高检修工艺;
(4)通过对检修线路中没有作业区段的负荷转带,有效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4 结论
本文通过对110kV输电线路单人地电位断接引流作业方法的研究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
(1)创新要贯穿生产过程,工作思路要不断拓展,作业方法要不断更新,挑战不可能。
(2)作业工器具应不断改进升级。
作者单位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天水供电公司 甘肃省天水市 741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