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先对物联网进行了简要概述,并对物联网技术架构与校园信息化应用架构进行了简要分析,最后详细探讨了基于物联网概念的校园信息化发展模式,希望为我国现代化校园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物联网概念 校园信息化 发展
物联网具有较强的信息服务和信息融合的功能,这一新兴战略性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给我国各个领域的运行模式都带来了转变。在这种情况下,现阶段我国在积极进行校园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也必须对物联网概念进行充分的利用,才能够提升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先进性,为学生营建一个更加良好的学习环境。
1 物联网概述
1999年物联网概念被正式提出,物联网即“The Internet of things”,从字面含义可以看出,物联网即互联网,能够实现物物相连。早在2003年,美国就提出,人们未来生活中,传感网络技术会发挥极大的作用;时隔两年,国际电信联盟在《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中,对这一词汇的含义进行了明确解释。“智慧地球”是由美国前任总统奥巴马提出的,根据奥巴马的演说,美国在未来的发展中将逐渐形成一个“物联网”,指整个国家是由智慧型基础设施构成的,这将成为美国经济、政治等各个角度全面发展的关键。
我国2010年对“物联网”含义给予重视和说明,在相关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物联网在连接各种网络时,会利用特定协议和传感设备,从而实现通信和信息的高效互换。这一网络的有效构成,能够具备智能化定位、识别、监控、跟踪等功能。现阶段,我国的城市管理、工业监控、远程医疗以及智能家居等领域都开始常识对物联网进行充分的应用,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
2 物联网技术架构与校园信息化应用架构
2.1 物联网技术架构
从技术架构的角度来看,网络层、设备层、应用层共同构成了物联网。其中,设备层即传感系统,内部包括传感器及其网关,在运行的过程中,以物体识别、信息采集和传递为主要功能;网络层即通信网络,在运行的过程中,能够实现信号的接收和传输,接入网、专用网、通信网、互联网等都是典型的通信网络,该网络运行过程中,同人体的大脑功能类似,能够对采集信息进行有效处理,确保传输的可靠性;应用层包含应用和业务两个组成部分,这是用户与物联网之间的关键媒介,可以促使相关系统、组织与用户之间形成紧密的联系。应用层需要同各个行业领域的需求相吻合,在运行中,能够促使物联网智能应用得以实现,此时需要对个人电脑以及手机等媒介进行充分的应用。
2.2 基于物联网概念的校园信息化应用架构
目前,我国在积极进行物联网应用研究的过程中,一个关键的研究方向就是在校园管理活动中融合物联网,从而实现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的构建,提升校园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
在物联网概念基础上构成的校园教育信息化总体架构通常包含4个模块,分别为服务融合、统一门户服务、网络融合和数据融合。而该架构的支撑体系为安全维护体系、信息标准体系,构建数据融合平台是该架构的核心基础。数据融合平台运行过程中,其关键性作用包含三方面内容,分别为信息统一管理、数据资源高效整合和融合服务的提供。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在运行过程中,都开始利用物联网进行现代化校园建设工作,如北京邮电大学和南京邮电大学等,在这一过程中,高效整合了校园内部的各个网络,整个校园信息化建设是以物联网环境为基础的,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对校园网络实时统一的管理和控制,在对不同网络接入手段进行综合应用的背景下,准接口呈现出开放性,为校园网络稳定、高效运行奠定了良好基础。
3 基于物联网概念的校园信息化发展模式
3.1 在信息化教学中应用物联网
在教学中合理应用物联网,能够实现信息化教学,提升教学的针对性。此时教师可以对智能标签进行利用,从而对学习对象进行有效识别,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生成的学习记录进行统计,从而有针对性的对学习内容进行调整。例如,在生物实践课程教学中,学生需要对学校周边的植被进行识别,此时就可以将二维码的标签粘貼在不同植物上,学生经过观察,会对植物产生初步认知,此时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就能够获取更多相关植被的知识,提升教学效率。
3.2 在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应用物联网
在教育信息化管理中融入物联网概念,能够更加高效的进行设备、图书等管理工作。例如,在对学生的教学设施利用率进行监控的过程中,可以在学生证上使用RFID标签,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对学生的行动路线进行全面掌握;同时也可以在图书管理中对RFID进行应用,帮助学生第一时间掌握图书所在位置,从而提升学习效率。
3.3 在智慧校园建设中应用物联网
校园管理中,可以在安全、车辆管理、交通管理、学生生活服务和智能建筑管理方面对物联网进行充分的应用。例如,将控制器和光线传感器安装于教室中,能够根据学生的作为和室外光线强度来对教室内的光照度进行适当调整。在对控制器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将其同窗帘导轨和投影仪进行综合应用,以投影需求为基础对窗帘进行调节,进而对室内灯光亮度进行调整。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物联网是我国典型的新兴战略性产业,在对物联网进行合理应用的背景下,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在校园信息化建设高效发展的过程中,院校网的管理和教学模式形成了高度统一的特点,对于提升我国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宁,赵飞,刘晓星等.构建智慧校园:现代校园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J].今日湖北(中旬刊),2015(02):112-112.
[2]王鲁达,吕弘.本科教学工程信息化大数据环境建设方案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10):207-209.
[3]沈霞娟,高东怀,刘健等.面向智慧校园的第四军医大学新校区信息化建设方案初探[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z1):12-17.
[4]李小顺.基于物联网的计算机实验中心智能化 管理系统的建设及应用[J].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7(04):31-33.
[5]徐玉妃,杨昆,袁凌云等.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建设与研究——以云南师范大学为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6(01):47-52.
作者简介
于涵(2000-),男,山东省威海市人。
作者单位
威海市第一中学 山东省威海市 264200endprint